來自部落的貴公子:優席夫臨別台灣前創造最美公路花蓮193縣道

受此波猛烈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本上半年就要去英國的優席夫,不得不在台灣多待了幾個月,後來優席夫確定將搭上七月台灣飛往愛丁堡的班機,想要跟他聊天得把握時間,於是我們趕在他離台前提出約訪。
一行人從台北驅車至花蓮玉里,聽他暢聊稻浪彩繪、創作登上紐約車廂,以及將自家小雜貨店變成咖啡廳及微型藝廊的歷程,從地景藝術聊到地方創生,花蓮193縣道美景聊到原住民文化的推廣。他細數這些事情時的堅定眼神與信念,就像外頭盛夏的高溫,既炙熱又強烈。
插彩繪稻浪 生涯中的首創
搶在一期稻作收割前,來到花蓮東里鐵馬驛站旁捕捉「來自山的禮物」稻田彩繪,眼前這片近兩公頃、四色交織的稻浪,是優席夫最新力作。
以山的眼睛、山的果實與山的寶藏為設計理念,幾何圖形象則徵縱谷山脈,在藍天白雲、遠方山巒以及隨風搖曳的澄黃稻浪映襯之下,構成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絕美圖案,呼應了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的主軸精神。
我們問優席夫「來自山的禮物」在發想與執行上想必不簡單吧?他彷彿找到知音般,機關槍般說著「對對對,難度很高啦!」以往都在平整物體進行創作,這件「來自山的禮物」作品是他第一次在不規則的形狀上進行設計,水田裡的每個角度必須算得相當精準,製作時間是以往的數倍,發想加上執行就花了數個月。
設計稿送了又送、改了又改,來回幾乎耗時半年才與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拍板定案,儘管創作過程極具挑戰,但可以讓家鄉的能見度提高,他什麼都願意嘗試。
小小咖啡廳 外國旅客指定造訪
關於家鄉、原民文化的推廣,優席夫也是不遺餘力默默在做。
2018年年底,在花蓮玉里也是他童年生長的地方開設三層樓高的「Tribal Queen Art & Café部落皇后藝術咖啡」,坐在頂樓戶外區能將縱谷稻浪盡收眼底。Tribal Queen Art & Café前身是雜貨店,對周遭居民來說不僅是採購生活必需品的場所,也是鄰里們情感交流的活動中心,為了將這份「分享」精神延續下去,優席夫打造了咖啡廳及藝廊的空間,放眼所及優席夫的創作遍佈其中。
除了展示自己的作品,優席夫也規劃農產品展售平台,讓在地小農、部落婦女的手作得以被看見,提供在地青年就業機會,讓藝文、農產、餐飲等,如何讓部落一起成長、共好的種子在這悄悄萌芽與茁壯。
儘管Tribal Queen Art & Café距離市區有七十多公里之遠,但專程前來觀看優席夫作品的粉絲、為了品嚐部落栽種阿拉比卡豆的咖啡迷、青春正盛的大學生組隊請益,還有國際觀光客、外媒慕名而來,絡繹不絕的人潮讓人忘了當天是平日午後,與外頭人車稀少的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
造訪過的旅客都感到驚奇:「原來原住民的藝術、文化、茶跟咖啡,竟可以用這麼精緻的方式呈現」,難怪優席夫笑著說:「觀光局、旅遊局可以把這裡當作光點計畫基地了。」他透過這個空間將花蓮這土地的養分、文化與自然之美,傳遞給更多人知道,這些力量都是開設咖啡廳之前未曾想過。
持續舉辦音樂及藝文小沙龍
眼看部落皇后藝術咖啡逐漸在國內外打開知名度,成了造訪熱點,優席夫興奮地透露接下來的計劃,就是持續舉辦收費制的「音樂小沙龍」與「藝文小沙龍」。
其實在花蓮舉辦藝文沙龍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要收費,但優席夫做到了,他帶動了使用者付費風氣,以實際行動支持部落的音樂家,他請來金曲獎的得主以莉·高露、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得主舒米恩、曾入園金曲獎的少多宜(旮亙樂團團長)等歌手,以不插電音樂會形式,即便每張票券價格八百元至一千二不等,照樣賣光人潮爆滿。在小小的三樓空間,讓六、七十位聽眾席地而坐,聆聽如天籟般的音樂表演。
除了音樂小沙龍,優席夫預計舉辦八場人文講座,講來花藝大師凌宗勇教授插花、哲學諮商師褚士瑩講授哲學,接下來還會舉辦理財、烹飪、藝術等課程,吳寶春也是邀請名單之一。優席夫認為部落最缺乏的資源是教育平台,既然部落的資源不夠,那他就負責引進資源,讓部落越來越茁壯、台灣原民文化被更多人看見。
撰文:泡芙小日子 攝影:詹樹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