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報告 ▊職業女性服裝儀容歧視
評價一個女人的外貌, 是一種攻擊性的行為,或者不是?
社會學家使用大量艱澀的「名詞」,定義婦女,在我看來,最大的成就,是成就了他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學家。事實上,廣大的職業女性仍需要靠著一己之力,無比厚的臉皮,用自己的耐力和韌性,不被「凝視」的,「指涉」自己,在這過程中,幾乎不會有人幫你,進行拓殖(Colonization)或情境退出(Situational Withdrawal)。
你以為使用這些名詞是在嘲笑誰,沒有這個意思,台灣歷年來教養出七八兒女的堅強阿媽,逃逸在傅柯、康德或海德格等男性構築的天空之外,大喇喇地推著拾荒車占據整條馬路,竟只是為了興趣。
我也明白職場女生的艱澀和辛苦,尤其擺在眼前的焦慮,對於自己樣貌是否符合「標準」,無比沒信心,於是特別在意我們談論著的東西,服裝、拿什麼包包,小腿長短、臀部大小,然後睫毛膏,女性既不能迴避、也無法迴避——他們不談論妳的工作能力,只想聊你和維多利亞的祕密和昨天晚上去了哪裡?
「外貌攻擊」的遊戲,將複雜的戰場簡單化,如果眼光夠細膩,那還可以,但男人眼睛裡的美醜,分不清楚細節,想像力的貧瘠,最後只有胸部和腰圍粗細,我比較擔心的是,女性終能化險為夷嗎?
妳終究是孤單的,能承受的,也只有妳。從初入職場的跌跌撞撞、學習大人模樣,妳拉上窄裙,扣緊貼身外套,撐起青筋,曝露著屁股,女生從初離家門就被虎視眈眈,永不合身的衣裝,四十歲以後,仍對著鏡子發呆。
妳,就是孤單一個人了。出門像赴義,獨自站在大街,迎來取鬧、嘲笑、懷疑的眼光,好似槍林彈雨。
其實,是要給男生看的。
女生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困難,不僅只是性別歧視,還有年齡歧視,與無所不在的體重歧視,後兩者更是不限男女,它們往往不請自來,無意中就要掐死你。
不過,反歧視不需要張牙舞爪,想找誰「報仇」,鐵板一塊的社會結構,如果要解決問題,本次希望用幽默的方式,調侃職場女性⋯⋯對,其實是男性。
我們找到美麗的OL,看得出來嗎?該解救的是無能男性的Judgement和低能到不行的大腦。
職場女性的自由,她們用正常、更自然、更大方的裝扮,主張她們對世界的看法,繽紛多變、彈性而艷麗、溫暖、波西米亞、童話故事,她們是自信的!
當你得知Emma Watson最近的遭遇,她絕倫的才華和能力,糟糕的是,她還兼具美麗,憑著這幾點,她早就是眾男人們仇視的對象、首要剷除之惡,那是不解之仇。
「美麗的少女怎麼可以同時擁有智慧?」男性們著急、憤怒、見笑生氣;當Rihanna,甚至可以性感,露出胸部,竟又獲得了「哈佛大學人道主義獎」,你知道男性朋友的著急。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男生也是,但可憐的是,他們都退化成了鍵盤俠和酸民部隊,成為鄉民。
他們從現實社會的意淫、最後退縮為網路的霸凌,我擔心,男生將魯蛇到底,永遠活在虛假世界,無法脫身。
而現實社會呢,終將屬於女性的天下。 看看每張照片都有一橫字的「筆記」,那是問過旁邊的男生對這女生的看法,一句話,然後就有以上的答案。
(不要忘了,所謂歧視不僅是嘲笑和侮辱,當男生用女神這一詞,仿佛女性存在的目的,只是與男人的「男女關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