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哲專欄 ▊台灣長跑選手是不是太有意志力了?

「夏天往北走、冬天往南行」,長距離跑的耐力型運動員在訓練週期上有一句這樣的祕訣。
夏季南方酷暑濕熱難耐,溫度高讓體熱更快上升,濕度高讓汗水蒸散速度下降,所以較難帶走體熱。體溫持續升高,身體就會繼續排汗,即使補充大量水份,胃的排空率還是慢過汗水的流失。人體為了散熱,血流速度加快、血液集中在皮膚表層,這就是為什麼運動後臉會紅紅的,而補水速度不及汗水流失速度,導致血液濃稠度增加,而血液濃稠又導致心率上升,所以就是為什麼夏天成績或訓練表現下降的主要原因。
為了避免訓練效果降低,夏季都會做移地訓練,例如日本職業隊夏季常去的北海道、菅平高原、長野霧之峰、飛驒高原等等。高原除了天氣較涼爽,也可以透過高原訓練刺激人體的EPO紅血球生長激素增加(人工的EPO為運動競禁藥),促進紅血球、血紅蛋白的增加,血液中載氧量提升,以至於幫助耐力提升。
高原訓練執行約三到四週,因為四週後人體產生適應性,載氧能力增加後開始維持水平發展,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我上高原一去就是六到八週,多待幾週完全就是為了避暑。但高原訓練也不完全沒有缺點,一是氣壓導致腸胃不適、睡眠品質變差,二來因低壓使肺進氣量減少,換氣的頻率增加,所以剛開始連慢跑都會覺得喘。
低壓、低氧環境也會造成最大攝氧量降低,乳酸更容易堆積不易代謝,所以練間歇時,就算間休時間拉長也會覺得特別辛苦,而這些現象都會因為身體開始適應低壓低氧環境而有所進步。
跑步前後都必須思考
日本馬拉松選手耐熱較差,日本的運動科學界也一直在找解決的方案,太陽眼鏡、涼感衣、抗UV遮陽帽、食用甘油等等。也常聽到有人提議日本選手應該來台灣訓練,應該會耐熱變好吧?但反過來想,耐熱超好的台灣、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緬甸、印度的長跑選手怎麼不敵日本選手?人體能夠對環境熱產生熱適應,你可能去墾丁訓練四週,回到台北覺得天氣好涼超好跑,但為什麼台灣總是跑輸給北方的中國、日本、南韓、朝鮮、俄羅斯?南下時卻總是取得不錯的名次?
台灣的選手比較不專心訓練嗎?比較沒意志力嗎?我個人是覺得台灣長跑選手太有意志力,導致根本沒想過要更換訓練環境、教練與更新訓練方式。只要沒完成課表便開始自責,但這自責也可能是教練造成的。缺乏運動科學的概念,導致無謂的自我愧疚,越練越辛苦,卻也越來越沒效果。常有人問我跑步怎麼練,我都會說:「先買本運動生理學來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