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歲的島內散步,從文化導覽到永續旅行越走越美麗
從2012年大稻埕開啟的第一條路線,島內散步已走了十年,從文化導覽到永續旅行,歷來已設計了400條以上的路線、合作超過300位導覽員及地方團隊夥伴。
島內散步希望帶領參與者以「尊重在地的觀點」,認識臺灣各個角落的生命故事,找尋理念契合的夥伴共同推動永續旅行,忠實呈現地方樣貌。

島內散步在大稻埕葉晉發商號發布十週年記者會,並邀請到樹冠影響力投資、微笑台灣、社企流、KPMG、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文化內容策進院、客家委員會、台北市產發局、台北霞海城隍廟等大稻埕在地鄰居、和各界永續夥伴共同響應。

主題緊扣「回歸,再出發」,除了感謝十年來各界的支持,也象徵回歸品牌初心,強調與地方共好,傳承永續意義。呼應島內散步持續關注「從文化保存到尋找文化當代價值」的觀點。

以社會企業的身份自主公布「永續報告書」,揭露「團隊永續」、「與地方共好」、「陪伴客戶深度認識土地」、「參與公共議題」、和「尋求文化與環境共好」五大面向的永續主題,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提到,這可能是臺灣少數談永續旅行的永續報告書,並強調團隊經營理念及商業發展支持永續的重要性,提供減塑淨灘以外的「永續旅行新想像」。

不僅發布報告書,更隆重推出三場議題小旅行,實踐報告書中的三大議題「文化資產、水資源、食物」,地點分別選在台北、新竹、雲嘉南舉辦,象徵島內散步的三個地方據點。

第一場文化資產路線緊接記者會舉行,從大稻埕出發,由執行長邱翊復刻十年前的第一場導覽,帶領大家比對十年前後,重新認識自己土生土長的大稻埕,現場甚至有十年前參加第一場次大稻埕的鄰居共襄盛舉,極其溫馨。
水資源路線則從全台地層下陷最嚴重的雲林,看見在地居民如何水生共存;食物路線走入竹東市場及稻鴨共生的「無負擔農場」,從產地到餐桌看見飲食背後的文化。三條路線不只貼近在地生活,也透過「散步」讓參與者再度認識自己的家。
身處四面環海的台灣,海是連結世界的永續語言。6/8世界海洋日,也搭配推出「海的小旅行-我家住海邊」專案,企盼藉由旅行認識海洋文化的多樣性,找回海島子民的歸屬感、認識海洋永續,也揭示從水資源到海洋的永續關注。
不論未來走多遠,島內散步宣示將秉持永續理念前行,尊重在地社區、環境、文化資產,達到商業與地方最佳平衡點,並持續關注更多元的永續議題,發揚企業社會責任,創造永續「共好價值」。

十週年永續報告書|請點我
三大議題線定路線|請點我
島內散步海洋議題專案–我家住海邊|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