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詩人 ▊這裡有一群藍星人

自從沒有了烏托邦
詩,是得不到的東西,詩人,則是愛不上的人。
世界因為不完美而偉大,但因為太偉大而讓我們高攀不上。經常問自己,我是誰,暗夜裡獨處下的深刻絕望,誰又不是邊緣人,經常處在嘻哈胡鬧後的悲涼,我們呢,但願是一群永不放棄的尋夢者,在熱切與惆悵的掙扎之間,自從沒有了烏托邦。
我們也沒有了筆
詩襯託了我們的徬徨,你依偎著僅存的浪漫,一句又一句,愛的聲聲慢。
我拚命尋找留下來的痕跡,那是,燃燒的菸捲,鞋襪的味道,淡漬的酒杯,唇印和衣裳。但我,再也找不到文字。
如果沒有深淺,萬物將塵埃般無足輕重,幸好詩人,讓文字迢迢地穿越時空,在原地等著你;因為讀詩,每夜作夢一般地淒婉迷茫,醒來,仍是完整的自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只要藍星之下,將一片藍天。
藍星十年。時代的沙龍
150億年前的大爆炸,天上一顆顆五彩的星,藍星感情最豐富、能量最強大,天空浩瀚而神奇,給我們每個人自由的基因。今日,無邊無際的網路,卻相反如文字監獄,讓人無法喘氣,思想寸步難行。於是,我們只能遙指藍星,假裝活在尚未污染的大氣,恣意聚在他們文字的迷宮,不要出去。
誰在,就有藍星。
1954年三月在台北市中山堂旁露天茶座,在覃子豪、鍾鼎文、余光中、夏菁,鄧禹平的閒扯下,組成詩社,命名「藍星」詩社。之後加入的還有周夢蝶、葉珊、向明、敻虹、鄧禹平、吳望堯、黃用等人,他們像一群不受拘束的天才,想著壯闊而璀璨的星際,期許是潮流的搖籃,一種烏托邦的形式。聚會就是編輯會議,邀稿、組稿、編稿,發行的刊物不拘時間和期數,刊名一變再變。
幾乎是誰在,就有藍星。
洛夫(1928/05/11~)
生於湖南省衡陽市,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社。以現實中的生活寫照為題,卻採用超現實主義技巧,被譽為詩壇的「詩魔」。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代表作有《魔歌》《石室之死亡》《時間之傷》《漂木》等。
撰文:萬岳乘
圖片提供:安德昇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