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靜無常 凝視這座沸騰的彼方:震旦博物館 館長 ── 賴素鈴
望向十里洋場的浦西,金色大樓旁的博物館,混著一半的巴洛克式與安藤忠雄的設計,賴素鈴的上海日常,依著黃浦江這條城市的母親河,細水長流出一絲流動的風景。
螢幕上一張照片,霧霾般的灰色籠著一排幾何,疊在色塊上的是賴素鈴的身影,沒有眼睛鼻子就只是背對著鏡頭。
我揣測她面對著外灘的樣子,想像她可能難以親近,卻在初次見面時發現她眼神的笑意,散發台灣人標配的親和。
賴素鈴和好友郭沄蓁(Eliza)相聚的這天晚上,揭開我們在上海的第一幕記憶。
聽過「作女」註1這詞嗎?
北外灘頂樓的涼風晃著搖曳的人與調酒,身旁參差音樂的節奏加上各地語言,面前坐著賴素鈴,曾經人人都覺得她是個很跩的藝文記者,現在卻變成館員們都說很「二次元」的館長。
什麼是二次元?賴素鈴初來乍到時,有太多一頭霧水的詞,說著上海的所見所聞,包括去年《國民大生活》劇組來到博物館的咖啡廳拍攝,劇情是一位北京小炮兒註2和上海作女的都會愛情故事。
隨地域與時代的變化,英式英文與美式英文各有微妙的排列組合,口音當然也不一樣,中文也因過了一條黑水溝,變成普通話。
在大陸,「聯絡」是情報局在用的詞,我們說聯絡,意思是聯繫,就像早年讀莫言小說,初識高密方言的傳神,賴素鈴覺得形象、生動的詞語存著一股魅力。
隔天一早,我跟著賴素鈴徐步在浦東南路的綠蔭下,她笑著說在台灣生活作息不固定,來到上海,反而變得早睡早起。
不上班的時間,除了在家陪貓,到超市買食材回家料理也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如果是那種充斥著標榜外國進口的超市,那還不足為奇,阿里巴巴的崛起,是連線下的盒馬鮮生註3都能搞定吃的大小事。
她動了動手指說,「我在家下單後,店員就會拿起專屬我的袋子,依據訂單內容把生鮮放入這個保鮮袋,然後商品就會被吊上輸送帶送到我家。」才一年的時間,賴素鈴從不習慣支付寶到已經離不開支付寶,時間的確省下很多,但時間能省下來幹嘛?「當然是好好過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