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福爾摩斯偵探社 ── 社會雜學家 林承毅

與眼前這位頂著及肩捲髮的男人走向萬華街頭時,他說這支手機的高速快門能秒速收錄每個需要被記得的瞬間,但我想,他眼中搭載的快門速度早就打趴它了。
他是台北的福爾摩斯,因為他有一雙善於洞悉的眼睛、和一對配備相列陣位雷達的雙耳,林承毅創立的「台北路上觀察學會」就是在用雙眼去認識這座城市,觀察我們時常擦身而過卻不曾留心的小事小物。
他說,資訊爆炸的世代,如果不懂得觀察,沒有好奇心跟想像力,隨波逐流的日子只會沒完沒了、漫無邊際的痛苦永遠不嫌少,尤其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跳脫「念什麼就要做什麼」的固有觀念,每個人都應該探索不同的可能性。這句話說的可是他自己,大學念的是統計,現在卻遊走於人文、社科、藝術、商業和設計領域。「對自己的職涯要存在著更多的想像力,就勇敢跟著熱情走吧」。
他曾是誠品信義店開業時期的籌劃夥伴之一,把書架當成「自由策展空間」,「我覺得我在誠品是在做社會教育,透過書的展演,傳遞正確知識給讀者。」他自評好為人師,沒錯,他是天生的老師。
後來離開誠品,除了無力繼續從事「文化重工業」外,還有他奉行的「三年四個月」法則。工作的前三年,可以盡情地當公司中的反叛者,但第三年之後,也許成了管理階層,就得站在老闆的角度上思考,「三年四個月是我職涯的循環,是個成熟、適合離開的時間點。」
他創業成為Service Designer前,背後累積了三次的三年四個月,正好是十年磨一劍,這把劍的產出過程是林承毅的完美計畫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把劍,已經銳利的不得了。
Authenticity,就是要這種真實性
「我愛台北這座城市,這裡可以生活、可以呼吸。」但生活應該還要包含著所有人的生活。
林承毅舉例說,服務應該是價值的傳遞,讓雙方的交流賦予意義,互相得到,這是最真實性的感受:「像是海底撈出名的肉麻式服務,雖然服務很全面,卻比較無法使人感同身受。」因為服務要從「行」到「魂」,最終還是要回歸「觀察」,懂得觀察才能貫徹「人本設計」的精神。
台北人隱約能體會這樣的感覺,但始終無法具體指出,觀察是人本的觸發核心。
「但光是培養觀察力還不足,而是要進一步培養對潮流的理解。」在訪談中,他口口聲聲提到的「潮流考現學」,學習從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物品去洞察並詮釋它,試圖從點的潮流看出台北之於時代的脈絡。也就是說,台北本來就有層出無窮的樂趣、任何地方都有駐足的價值,只要認識這位「好為人師,好為人眼」的台北人,跟著他的眼,生活更能隨時會心一笑。
林承毅
具備多重身份,目前為林事務所服務設計師、人類學家、大學兼任講師、服務創新顧問。信仰雜學,擁有跨域思維,熱衷於路上觀察及潮流考現。
撰文:陳韋吟 攝影:jujuphoto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