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熱血大哥 ── 越崎嶇,越好聽之黑膠會社社長 張文謙
帶著一頂白色帽子與一只眼鏡,張文謙和另外兩個人出現在門後的空間裡,這道門像是任意門般,賦予了時光機的功能,推開後彷彿回到七八零年代,身為黑膠會社的一份子,這裡是他們聚會、喬事的地方。
坐在張文謙的身邊,果然感受到一股紅色的熱情能量,採訪過程時不時就問我們吃飽了沒,多吃一點,講起話來有黑道大哥的台味,也非常講義氣,而且只要聊到他去過的地方,總是能滔滔不絕跟你分享,從台北聊到新北,從現在聊回過去,從一九八○講到二○一七,知道我們公司在行天宮,他竟開始講起外太空,不去寶傑的節目太可惜。
但他不是信口亂講,他知道城裡有哪些真正讚的茶藝館,也從不藏私得告訴你哪裡厲害、應該怎麼吃。開過茶藝館的張文謙,曾經年少輕狂,也因太好客讓他在朋友上付出了不少,儘管如此吃過虧、也學到歷練,但張文謙看到朋友仍舊大方開朗、熱情好客。
現在改經營黑膠會社,不只是讓圈內人交流,還能有一間有他的茶藝房,好好品茶、聽音樂。無論你想用一張黑膠來做朋友,或純粹想交朋友,張文謙都歡迎你,隨時到黑膠會社。
說起黑膠的故事,張文謙振奮有詞,小的時候拿著父親的黑膠一張張當飛盤往淡水河射去,從此和黑膠結下了不解之緣。還記得高中一年級,他買下了人生第一張黑膠,那張「丘丘合唱團」的〈就在今夜〉至今仍保存得完好如初,背景音樂播著這首歌,整個畫面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黃色,金智娟高亢的聲線,因為那台38FD顯出細膩與真實。
我開始懂了為什麼聽黑膠對張文謙而言才是真正的聽音樂,因為那需要全神貫注地沈浸在每個音符裡,是自自然然地,絕非刻意。
經過崎嶇再回到本質
從喇叭、音響再到黑膠本身,眉眉角角的組合也都訴說著每個人的特質,撇開其中的奧妙,黑膠其實平易近人。張文謙說每個人就像一張黑膠,因為經歷過故事的崎嶇才能譜出一首美麗的曲,這句話任重道遠,他曾經的故事,雖然有許多事情想和我們分享,卻總是在話到嘴邊時又語帶保留,唯一一小段故事是張文謙二十年前曾到北京經商,走進老舍茶館,一群人熱烈討論的畫面讓他回到台灣後仍然揮之不去。
張文謙著手創立了黑膠會社,只是單純想讓各方路人能因自己的喜愛而交錯在一塊,沒想到,從網路上到了實體,張文謙在近期也將開一家黑膠會社的實體店面。說他是黑膠的達人,其實張文謙更像是黑膠的民意代表,需要一定的雞婆才夠犧牲小我至成就整個黑膠社會。
而參與過黑膠會社的人都知道張文謙其實是位熱情又熱血的大哥,在虛擬世界聽說的都不算,就在今天,我們也真的見識到了下港出名的真性格。隨時奉茶,台北最熱心的人在這裡。
張文謙
黑膠會社社長,曾任百貨業零售,走過電視台的幕前幕後,因為喜愛黑膠,而創立了一個黑膠小天地,現在這個二位元的小社團,也漸漸的築夢踏實在永和區的國光路上。
撰文:沈佳慧 攝影:王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