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 ▋陳令洋:吸菸者的人權在哪?

吸菸犯法?但犯法並不犯罪,抽菸的人不需要被白眼。
去年衛福部通過一項法規,香堤廣場從十月起成為無菸商圈,違者重罰,非吸菸者不想聞到煙味,吸菸者就要躲到角落,那不想聞到臭豆腐、油炸味的人,是不是也要立法禁止臭豆腐、油炸食物?
反對者認為抽菸危害個人和社會健康,菸齡才一年多的陳令洋反駁,會造成身體不健康的事情太多了,小至吃雞排,大至工業污染,政府卻規避掉這些確切的可能性,把責任推到大家最討厭的吸菸者身上,真的很沒道理。抽菸好不好,見仁見智,在台灣這個民主嚮往自由的世界,不該一再侷限吸菸者的人權。
「抽菸的這群人一定存在,社會卻總是強化對吸菸者的厭惡,其實吸菸的人不會刻意到人多的地方喧嘩自己的主權,但是社會現在卻連一點空間都不給人。」
抽菸的人不代表就是壞人
陳令洋說,小的時候就常受到長輩、學校的恐嚇,他們一直把菸塑造成可怕的想像,告訴他永遠不要嘗試第一根菸,因為抽菸會 上癮、有各種壞處,導致有些路人看到抽菸,會像膝跳反應般鄙視。但現實生活中不見得每個人都會一試成癮,到頭來還是要看自己的意志力。畢竟抽菸仍是法律所允准的事,我們就不應該塑造這種拒絕體驗與思考的氣氛,而當在告知相關資訊之後,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並且在「公共」環境中給彼此空間。前陣子衛福部規定為了籌措長照財源,免稅商店販賣菸品,應課徵菸品健康福利捐,把菸捐貢獻給需要長期照顧的老年人,憑什麼要吸菸者負擔社會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台灣加強一切控管,卻沒有辦法真正讓吸菸者心服口服,禁菸區永遠比吸菸區多,還要強迫吸菸者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一直說吸菸者危害非吸菸者的健康,但是非吸菸者才是不斷壓榨、剝削吸菸者吧!
撰文、攝影:沈佳慧
站在上風的 陳令洋
清大月涵文學獎現代詩得獎者之一,菸齡一年多,對他來說,菸就像是零食一樣的東西,可以抽也可以不抽,所有慾望的態度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