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香港 ▊海上的香港人:電影作家黃勁輝

香港人很少自我設限,哪裡闖往哪裡去, 畢竟彈丸之地,要十八般武藝。
黃勁輝心中有個海洋香港,他認為,從船望向香港,甚至租一艘舢舨往無人的島,更有香港的地道感。不要忘了,這些摩天大樓興建起來之前,望去就是島嶼和島嶼之間,哪些人的漂流。
漂流本來是香港人的個性,而那是從事海盜工作以來的基因,所以說到底,和表面上秩序大相逕庭,「香港人是真正熱愛自由的」。這點倒是說服了我。我一直深覺香港的崇尚法治之下,仍藏著一股野生脾氣,但一知半解也不知道那是甚麼。
十八般武藝不設限
黃勁輝說,一九六七年香港暴動,英國政府也深深體會香港人的不可控制,於是採取「不採取」的態度,任無邊的性格任意滋生,不太管理。因此香港容易在電影、文學、飲食方面,創造了走遍世界也沒有的獨有形式,而這類「作品」具有的文化底蘊,絕不像外界所說,香港缺乏藝術和文化,雖然,也從沒被鼓勵過。
所以,當他無故接下劉以鬯和也斯兩位香港本土文學大師的記錄片拍攝,也才終於在台灣找到資金完成兩部《1918》、《東西》美妙的作品。話說,黃勁輝在博士畢業後,很長的時間跟在杜琪峰旁邊,邊修邊寫劇本,因此初執導演筒並沒有多大困難。
這也讓我記憶起香港人的多才多藝,從小看見香港大明星都是演唱主持三棲,與其說他們都很有才華,不如說香港人很少自我設限,哪裡闖往哪裡去,畢竟彈丸之地,要十八般武藝,好處是,黃勁輝說,無病呻吟的東西比較少,要能不脫離群眾,懂市場是基本要求,他不會拍曲高和寡拍難以理解的電影,這點,對比台灣的創作態度,我倒覺得講商業是小清新了。
黃勁輝 作家,編劇,導演,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博士,著有短篇小說集《變形的俄羅斯娃娃》、《香港:重複的城市》等、及長篇小說《張保仔:海上抗命》。編寫的劇本《奪命金》榮獲台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2015年完成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2》中,記錄劉以鬯《1918》和也斯《東西》的兩部作品。
撰文:萬岳乘
攝影:成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