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說台北 ▊賴加瑜、潘薏心:台北的似近非遠
台北其實是個年輕的城市,這個城市的生活圈不斷向外延伸擴散,賴加瑜和潘薏心身在其中,一個很近的地方,卻也是慢慢地才熟悉起來,實際因為畢製「走近台北」,什至不侷限在台北,他們走進全台灣有路燈的巷弄。
賴加瑜、潘薏心兩個人因為畢業製作專題,跑遍台灣各地,抬頭看路燈,低頭思文化,這些《台灣之光》沒有揚名國際,但是在看不到星空的夜晚,照亮我們腳前的路,比那些虛名更加實際。
賴加瑜和潘薏心都「算是台北人」,分別住在樹林和新莊,現在的新北市,不管心理上還生理上,她們都覺得台北市非常近,學生時代就常跑台北,西門町、重慶北路、台北車站,充滿年輕的記憶,嗯,其實現在還是很年輕,年輕到她們並不覺得台北有什麼不一樣,也許因為他們都在改變之中。剛畢業的她們顛顛巍巍地朝向未知,想要插畫、想要設計,有個大概的方向,卻還在摸索所有的可能。

台北市萬華區鳥街的路燈(和平西路上,近中華路),賴加瑜說她以前常到鳥街看蜥蜴,不過當時還沒注意到這些路燈。
談未來,總是不確定,但對於她們在台北走過的記憶,描述的聲音透露著力道,潘薏心說:「那時候要到鳥街勘景,出門才發現沒記下地址,只記得在和平西路上,遠流出版社不是也在和平西路附近嗎?所以我就到古亭站,然後沿著和平西路走,走了半小時想說怎麼還沒到……」賴加瑜說:「這種事常發生,到台灣東部也常常為了找一盞路燈就找超久,幸好我們都很喜歡走路。」台北市說大不大,對於熟悉的地方我們可能閉著眼睛都能到,但總有一些我們不熟悉的角落,需要實際走過一次才深刻。
賴加瑜、潘薏心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畢業,畢製時研究台灣路燈的設計、當地文化,再用版畫風格呈現,出版《台灣之光:六十盞特色路燈大放閃》,才發現「原來路燈可以這麼美!」
撰文︱劉盈孜
攝影︱劉盈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