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成人學 ▊ 這座城市給我時間想通許多事 ── 成大教授 蘇文鈺
蘇文鈺不只當教授、教程式,還玩黑膠、做木工、推廣偏鄉教育,以前他一年接好幾個業界的案子,壓力極大可是無法停止,到台南後卻不擔心了,因為想通一件事,如果連他都擔心沒錢會餓死,這世界上許多景況比他還糟的人怎麼辦?這是在台南才想通的道理,這座城市給了他時間和餘裕去想通許多事。
「我很重視環保,咖啡濾杯的東西全部可以Recycle。」創客(Maker)蘇文鈺說,因為自己愛喝咖啡,卻苦尋不著真正環保,又能完整保留咖啡風味的器材,遂著手設計「Lu Lu’s Hand咖啡手沖濾杯」,從構思、畫圖到正式上線販售,整整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唯一零件是這片濾網,孔隙太細會阻塞,太粗則渣多,這是實驗五個版本後的結果,讓咖啡液體保持清澈,並充分留下咖啡油脂,只要不弄壞,這片濾網可保用一輩子,合作廠商說這是好商品,可惜太實用。」
Lu Lu’s Hand可謂咖啡器材界裡的大同電鍋,實用度一把罩,上架募資平台Flying V,極短時間內便募集一百三十四萬元,Kick Starter平台也成功募集一點五萬紐幣;隨著募資熱度過去,Lu Lu’s Hand依舊保持出貨量,兩年期間出售四千組。若故事就此打住,這或許僅是一則設計者夢想起飛的新聞,不過蘇文鈺卻是個身分多重,行跡風骨之人。
他是諄諄教誨卻不八股的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是思惟敏捷、在實驗室裡帶著研究生玩創意和發想Lu Lu’s Hand的創客;是收藏黑膠唱片無數的音樂發燒友;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能一手包辦製作音響與家具的木工熟手;是古琴與咖啡的愛好者;是閱覽叢經的佛教徒;在茹素之前,是啤酒與威士忌的鑑賞達人;是「Program the World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的發起者,學術背景完整的他,意簡言賅,那便是個「奇人」。
資工系創客的身分,說起以程式碼來改變世界,蘇文鈺明顯手舞足蹈兩眼放光。他說自己絕對是工作狂,早年待學生只有「兇」字可言說,辦公室裡的風景卻更貼近真實內心,未完待續的音響半成品散落,賞心悅目掛滿牆的黑膠,自己設計的木頭櫃子透露迷人的曖曖光芒。
求學時代內在文藝的他,卻選擇看似冰冷的電機系,「早期選科系哪知道未來會演化成什麼,那就選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國中迷上音樂音響,電、擴大機、喇叭都是電機領域,我想接觸更多才選擇電機系,現在資訊和一切都能結合,這個世界正在翻轉,該如何利用電腦資訊,完全取決人類的心。」
蘇文鈺總說自己欠缺人文素養,卻在語句裡有明白的單純慈藹,「讓電腦去做它該做的事,讓人類去提升更有用的學問,音樂、藝術、思考、哲學……我在期待一件事,當人類不再需要聚集財富來確保子孫繁衍之時,許多可怕的事情也許將不再出現,我們要樂觀,這樣世界會愉快很多。」
問蘇文鈺為何舉家搬遷台南,想不到原因很噴飯,「我是被迫來台南的。」
早年與妻子二人在新竹工作穩定,某日,妻子閒賦在家,「我問她怎麼沒上班?她說我辭職了。我只能說喔,緊接的討論便是:我們要離開新竹了。喔,那要去哪裡?太太說:我幫你想好了,去台北或台南。喔。」
童年經驗讓蘇文鈺的台南體驗很不愉快,他老大不情願地消極抵抗搬遷,「小時候父親帶我來台南,結果迷路我大哭,老爸開始罵人,從此小小內心覺得台南是什麼爛城市,害我被罵。來成大面談,太太興沖沖,我卻意興闌珊。你看,兒時的壞印象,需要十幾年來改變,至今我卻可以說,是台南這座城市把我留下來。」
台南適合晃蕩,毋需鎮日塞車,忍受難吃的食物,背包揹著在城市裡漫遊,找條巷子鑽進去往往就有驚喜。例如一間破舊屋舍或很棒的樹,這座城市能提供這些東西,對蘇文鈺來說,這樣很好,「我們到台南便計畫購屋,當你在城市裡逐漸安定就很難離開,當時太太在新竹看屋無數均不滿意,來台南看屋,她好快就滿意了,所以她一定是有預謀的!」
沒資金也想做
美國總統歐巴馬說希望創造幾千萬人來寫程式,二○一六年一月,他簽屬法案要投入四十億美金,讓電腦科學成為通識教育,美國清楚表示「經濟正在快速轉型,教育者或商業領導者,都越加認同電腦科學儼然成為經濟機會與社會流動中的新基本技能。」
當台灣教育部說二○一八年課綱要加入資訊科學,二○一三年蘇文鈺早已帶領成大研究生推動計畫。
隨他走進「Program the World」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那是個再簡樸不過的空間,計畫內容旨在到偏鄉地區教孩子寫程式,培養邏輯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經由七年奠基,讓孩子習得C語言,並具備開發app的能力,迄今在嘉義縣東石鄉的過溝教會和台南市左鎮區的岡林教會開班授課。
蘇文鈺淋了些雨,不著急擦乾,便熱切說著募捐來的電腦,和即將設置的「Mini Maker Space」,有人捐3D印表機、鑽床、雷射切割機,甚至CNC,「都是小台的,只能車小物件,所以是迷你創客空間,教孩子寫程式,是一項可自行創業,不受限區域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