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人 ▊骨內釘、骨板、骨外固定架── 骨科醫生 齊燕斌的器具

醫界中傳說傢俬最多的,非骨科醫師莫屬!因為在身體小宇宙裡,從血管、肌肉、器官,每個部位各司其職,其中,「骨骼」就像鋼筋般支撐所有的肌肉和器官,也都牽動著身體組織,結構複雜而精細,所以,骨科醫師需要各種器具,才能應付從頭到腳、層出不窮的部位所發生的意外。譬如受傷時常見的骨板(bone plate)、骨釘(IM Nail)、骨外固定架,到替換人工關節與人工墊片,還有進行手術時所使用的長嘴夾、長嘴剪與縫合時的肉線、尼龍線,每種器具都有精密的刻度和角度,不能稍有閃失,記住,他們所修理的「東西」可都是活生生的人體啊。
攤開琳瑯滿目的器具,齊燕斌說這只是一部分而已。可想而知,不只是病理學,需要手持器械的醫師其實也是相當專業的工具達人,不得不熟悉他的工具,已步步為營。杏林界快三十年的齊燕斌,不敢相信,至今從未出過國。他說自己實在太忙了,最多只能在附近走走,頂多台灣的短期旅遊。齊燕斌面對我這種對醫學、更何況是開刀一無所知的人,說話是沉穩而內斂,我想這是外科醫師的修煉,面對高壓的開刀過程,個性肯定要異於常人的平靜和耐心,因為他處理的是極敏銳的人體,而對病人來說,每開一次刀,身體就會承受到很大損害,稍有不慎病人就有可能因開刀而「越開越糟」。因為病人面對的風險,醫生更要非常仔細、小心的處理,關鍵在極其熟練和細巧的手指功夫,齊燕斌拿出曾經在病人膝蓋上的人工墊片,「這就是因為其他醫師植入時的角度稍稍有誤,而造成人工關節墊片溶解,變成要二度替換」。可見,除了巧手之外,還需要極大的專注力。
所有外科的工具整齊地擺放在桌上,你很難發現他們可都是身經百戰的「狠角色」。隨便拿起一隻德國製的長嘴夾,它的使用都超過三十年但仍完好如初。有些人就是能把工具運用得很好,就像齊燕斌說的:「任何東西都不是永久的,無論是身體還是工具,懂得保養才能一直把它維持在最佳狀態。」

tools for Orthopedist
齊燕斌現任中壢長榮醫院骨科醫師,醫學經驗超過30年,不只專任骨科,也是消化系外科專科醫師。平日喜歡騎腳踏車,個性低調的他很難想像平日只靠TIDDA代步,是個不折不扣的新好男人。
撰文︱沈佳慧
攝影︱Chris 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