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人 ▊ 刨刀、鋸刀、鑿刀 ── 木工師傅的器具 :「阿多好作作」莫登峰、翁仁彬
木工師傅在高溫、高分貝的工作環境,切、鑽、磨、釘、刨、鑿、鎚、黏,每一道接縫和轉角必須聚精會神,因為稍有不慎,毀損木料就算了,見血見骨才恐怖。因此,他的配備必須就手如情人般的默契,除了常見的刨刀、銼刀、鑿刀、鎚子(鐵鎚、膠鎚)等手工具,還有量測工具(圓尺、角尺、卷尺、水平尺),其他如電動工具,例如釘槍(搭配ㄇ釘、F25、ST鋼釘、文釘等)、車床、電鑽等,種類繁多、操作複雜,練到就手非常不容易,不過,身為工具控,追求的不就是看到牆上掛著琳琅滿目工具的快感嗎?

莫登峰笑說,其實這些工具平常都散落在地上,隨時隨地要使用都很方便。
木製家具的溫潤感,透過時光的暈染,逐漸滲入家和生活的氣味。認識了木工師傅莫登峰,才知道這種氣味的基底,不光來自木材本身的特性,也來自製作者的全心投入。
莫登峰原本是廣告科系畢業,在當兵時開始接觸木工,愛上實際動手完成一件作品的踏實感,裁切、打磨、組裝,雙手傳來的溫度非常真實,滑鼠鍵盤和螢幕上的像素完全無法比擬。
說是雙手打造,不過工具的輔助非常必要,看著牆上掛著琳琅滿目的工具,我想到曾看過一句話:「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要打造木製家具的生活感,絕對是真材實料,無法光靠浪漫的想像。
人前看似美麗愜意,人後都是努力投入。

根據木板的厚度,選用粗細長短不同的ㄇ釘、F25、ST鋼釘、文釘等。
莫登峰和夥伴翁仁彬的手都曾受過傷、開過刀,不過聊到職業傷害,他們只是笑笑地輕描淡寫,然後繼續仔細介紹每一種工具的使用方法。辛苦當然是辛苦,翁仁彬在傳統產業工作,有時候熬夜加班後還到工作室,但是他們不畏辛苦,言語間更常提到對木作的熱情和想法。
在我看來驚人的數量,對他們而言是「永遠的入門」,一直都有更多工具需要添購,也有更多東西要學,他們希望逐步而踏實的走著,木工精神不只在作品上面,也在於生命的體現。

tools for Carpenter
莫登峰 廣告科系畢業,當兵時開始接觸木工,五年前成立了「阿多好作作」(Ado Make),後來夥伴翁仁彬也加入,一起尋找老木料、回收家具,拼接其他材質,重新製成家具,延續木料的溫度和生命。
撰文︱劉盈孜
攝影︱蕭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