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哲的跑者之路:我想跑一輩子
找到一件想要奮鬥一生的志業並不容易,有幸找到了,你有沒有持續下去的勇氣?馬拉松國手張嘉哲說:「還是當運動員最帥!」他是二○一二年奧運遞水事件的主角,但比起遞水這種小事,他更希望大眾進田徑場看比賽。
「跑步能當飯吃嗎?」「跑這麼快是要當快遞嗎?」一般人遇到跑者時,最愛問這幾個問題。張嘉哲回想有一年暑假,在家裡看著時鐘,時間不斷流動,他卻不知道要做什麼,這種空虛感,讓他感到害怕。相較之下,面對這槍林彈雨般的提問,他輕鬆面對,踏實往目標前進:「跑步就是我一輩子要做的事。」
我要讓觀眾進田徑場看我
但跑了一陣子,他發現觀眾花錢看網球比賽,看桌球比賽,看籃球比賽,看棒球比賽,就是不看跑者的比賽,張嘉哲的心更熱了:「總有一天我要讓觀眾進田徑場看我!和其他的跑者!」田徑賽的觀眾一向很少,尤其是長跑項目,「不是不好看,是大家看不懂,我去看林懷民的雲門舞集也會睡著,」
台灣的跑步文化近幾年雖然看似稍有起色,但現在大學田徑社團最想找誰當指導老師?答案是令人吃驚的「歐陽靖」,靖哥,而不是專業運動員,這讓他心生警惕,路跑盛行,休閒運動明星慢慢吃下競技市場、瓜分贊助資源,「競技運動員不能再守著『只要一直訓練就好』的舊觀念,一定要懂得行銷自己,讓更多人認識你。」很多人看NBA比賽,誰是誰都搞不清楚,至少還知道要幫林書豪加油,但進了田徑場,該幫誰加油?
所以,張嘉哲開始花心思經營粉絲專頁、建立Twitter帳號,放上一大堆自己跑步的英姿或訓練模樣,也會對一些運動消息做評論,同時憑藉自己的曝光度,提攜田徑新秀,幫他們找廠商贊助。
放眼望去,會這麼做的台灣運動員不多,甚至該說鳳毛麟角,他覺得運動員多半不認為跑步這件事值得與他人炫耀,甚至不喜歡「運動員」的角色,「你若要成為一個角色,就絕對不能懷疑那個角色;很多人說我自戀,我覺得這是自信,而且,是自戀救了我,不然我現在不會在這裡。」
參加路跑打卡上傳是意志力的展現,跑完迷你馬、半馬、全馬,彷彿就是英雄,但這些英雄卻鮮少希望成為運動員。
只因現今社會仍有運動員社經地位較低的普遍觀感,不是正經的職業,連帶對身體意象的自我評價也遭到扭曲,「跑步從以前就和體罰連結在一起,給我們很狼狽、很辛苦的印象;尤其是女性運動員,覺得自己腿太粗、跑步的樣子不好看……奇怪了,全身都淋濕了還在雨中奮鬥跑步,這樣不是很帥很酷嗎?也很值得驕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