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下一張機票,好過冬──MACAU
十二月來到,你是否也開始緊張──因為,台灣的冬天說不冷,寒風吹來直打寒顫;說冷,雪又只下在合歡山跟玉山;我們只好買張機票、收好行囊,從冬天的日常逃掉──到澳門吃葡式蛋塔補充熱量;馳聘關島四號公路曬暖陽;在日本飄雪的日光東照宮求支開運籤。這個冬季,為自己找個理由出國去!
滿足之旅 十里飄香在澳門
澳門的總面積,僅是台北的十分之一,但可別因此而小看它!在這裡,每一吋土地,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閉上雙眼,回想澳門,首先浮現的是奢華富麗的酒店,接著是中西交錯的特色街道和座落在街角的小土地公,然後是義式餐廳、中式料理、葡式蛋塔、魚丸和燒臘飯!等等,怎麼後面都是吃的啊?澳門的美食數量之多、滋味之好,就是讓人如此難以外懷,每走幾步的香氣四溢,讓我心甘情願再多個幾公斤也感到值得!
在嚐遍了大街小巷內的平民美食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義順牛奶的「雙皮燉奶」了!雙皮燉奶原來自於廣東順德,流傳至今,很多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雙皮燉奶代表店,而它的特別之處,就是最上層有一張皺皺的皮。平時,我都會因為無法接受皮過於濃烈的奶味,而把它挑起,然而,義順牛奶的奶味適中,皮與滑嫩的燉奶一同入口,頓時,牛奶恬淡的香醇美味四溢,增添了不同的口感和滋味。曾有廣告說,好的鮮奶會讓你誤以為家裡養了一頭牛,然而我確信,在義順鮮奶裡,應該是真的藏了一頭牛!
除了巷弄內的小吃外,澳門的星級料理也不容小覷,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四季酒店、紫逸軒餐廳裡的「紫逸軒金裝拼盤」。它是由紅蜇頭、玉梨香、叉燒及金箔乳豬組成。其中的金箔乳豬,除了金箔裝點地大方得體外,豬皮燒的香脆,最後又在內層夾了一片薄薄的麵包,吸附了些許的豬油,如此巧妙的搭配,讓整個口感層次豐富又油而不膩,不愧是摘下米其林二星的頂級料理。
遊了一趟澳門,除了旅行紀念品、回憶和幾枚閃閃金光、沒花掉的的澳門銅板外,我還帶回了什麼呢?仔細回想,不禁感到一陣羞赧,眼睛偷偷地往肚子一瞥……連日下來累積而成的渾圓飽滿,也能稱得上是種甜蜜的負荷吧!
平民美食與星級料理 的美味交織
澳門,是個新與舊、中與西融合交織而成的豐美城市。這一點,當地的美食也一樣。從中式料理到西式菜餚、從巷弄小吃到飯店美饌,都帶有不分軒輊的頂級美味。來澳門前,建議事先規劃好一份美食地圖,另外,準備好你的胃,好接受味蕾饗宴!
澳門路上觀察筆記 街道名稱大搜查!
興致勃勃地看著手中的地圖想來場美食之旅,你一定發現了澳門街道名稱的不尋常之處,比如,氹仔海邊馬路旁邊又不是海,戀愛巷和戀愛有什麼關係?別急,若你已經填飽肚子,排解了剛才美食當前吃不到的憤恨,就一起來瞧瞧澳門街道吧。
澳門街道名稱與地理特徵和歷史發展密切相關,大致上分成幾種:著名人物、地點位置、行業別、紀念日等等,有些冗長拗口的街道名,大多是葡萄牙軍官政要或歷史人物的名字,以粵語音譯,例如沙嘉都喇街、罅些喇提督大馬路、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名稱過於冗長在使用上易產生好記的俗稱,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俗稱「新馬路」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前面提到的氹仔海邊馬路,旁邊本來是海,但在填海連接氹仔島與路環之後變成湖;而戀愛巷,位於大三巴街與大三巴右街之間的斜巷,葡語為Travessa da Paixão,Paixão,有愛戀、迷戀和受難的意思,因鄰近大三巴牌坊,本意可能是與耶穌受難故事有關,但沒想到翻譯成中文時,演變成「戀愛」,只能說是個美麗誤會,也因此有許多人慕名而來。
十月初五日街同樣讓人摸不著頭緒,是否跟大年初一差不多意思?原來,一九一○年十月葡萄牙爆發革命,建立共和政府,澳葡政府為紀念革命成功,將原名泗口孟街,更名為十月初五日街,指的是十月的第五日,與中國農曆毫無關係。另外,還有即使不提相信大家也很熟悉──以葡萄牙瓷磚畫藝術為藍本的白底藍字瓷磚路牌,已是當地特色,走在澳門街上不妨多看看這些有趣路名,為旅程增添樂趣。

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南端與水坑尾街相連,此馬路有三個中文名,另外兩個是「荷蘭園大馬路」和「荷蘭園正街」,葡文街名是為了紀念葡人肥利喇亞美打,他是19世紀里斯本議員,曾提出出售澳門等殖民地而引發關注。荷蘭園則是為了紀念1622年葡軍成功擊退荷蘭入侵澳門的歷史事件。
撰文|李采玲
攝影|詹樹樹、李采玲、黃慧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