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小島 ── 澳門

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紙醉金迷,人來轉眼成空。 每回到澳門,看見老街上的紅牆瓦道,總覺得歷史下的人物走得如此匆忙,無論星月輪轉,世代更迭。 來生活的,離開的,潮起潮退;作夢的,風水輪轉。
幾年不見澳門,天際起伏處,多了幾棟高樓;海岸新堤,卻總留下一抹淡淡的足跡,猶如我漫步在街,鐵門舊窗,老算盤和老主人,堅守在櫃檯後面,用老派的服務態度,獻上一口清湯或熱茶,生生不息。
小島的故事意外精采,每個人都可以說上一大串,關於他在這裡長居、移民、短留或工作,混血的或不混血的。我有個從澳門來到台灣的朋友燕梅,南方人的身材,卻有一頭捲髮,深藍眼睛,細挺的鼻線,但又流瀉一股東方人的飄逸婉約,那是一九九九以前,護照的國籍寫的還是「葡萄牙」。
簡單小鎮 彎曲巷弄
她說起小時候的澳門,街上沒有人,也沒有車,就是個簡單的小鎮,她們常常在彎彎曲曲的巷弄中玩耍、躲迷藏,累了就買個威化餅夾冰淇淋,回家吃媽媽帶回的豆腐花,淋點豉油滑滑嫩嫩的拌飯吃,可口的一餐……講得興高采烈,我們聽著跟著流口水。
之後,畢業十年,我再也尋不了她,聽說她還在台灣,聽說她回了澳門,就像大三巴後面的舊城牆,黏鑄的泥塊伴蚌砂,細數四百年來東、西的碰撞和交融,人來人走,卻留下足跡,歐洲文藝復興雄偉風格的大三巴旁邊卻有間純淨古樸的哪吒小廟,廟前的小石塊地板是京都古城才有的味道,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日,哪吒聖誕日會有一個盛大的遊行,而每年的五月十三,大家轉往石階下的玫瑰堂前恭迎花地瑪聖母出巡。
東西交織 新舊相錯
行走澳門,就是不斷的在文化碰撞中輕彈、旋轉,歐陸的藍、葡萄牙的黃、希臘天空藍和蒙地卡羅的青,襯托在中國閩南的磚紅上,五彩繽紛,意外的協調。淡黃天主聖母玫瑰堂、雪白的仁慈堂、民政總署內的葡式花園的綠意盎然,新舊樓宇天台遙遙相望。逝去歲月,城市所經歷的一切,是我們繼承的一個榜樣,勸我們隨時心胸開放,要我們低頭俯視橫亙眼前的事物。
短短的新馬路,中國銀行大廈對著大西洋銀行大廈,郵局前的議事亭前廣場,不同調的小洋房兒磚瓦斑駁,卻隱隱揚起浪漫的樂音,撫媚動人,曾經一晃眼,現在進入耳際的聲音,盡是年輕人的嬉鬧和喧囂,此起彼落的相機快門,Line和Skype的年代,地球輪轉,孕育出的一代代,我心領神會。
來一趟澳門,讚嘆戰前那永遠令人不捨的老建築,它們本來就在哪裡而且一直就留在那裡,就像我們永遠不能捨棄的舊日子,雖然曾經其實也一直在那裡,永在你心底。只要放開心去融會澳門,你會明白,賭博,原來只占澳門很小很小……
撰文|萬岳乘
攝影|詹樹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