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物雜誌

Main Menu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logo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Login

Welcome! Login in to your account
Lost your password?

Lost Password

Back to login
科學家的腦袋
Home›Column›科學家的腦袋›▊科學家的腦袋 ▊有一天我才發現, 原來我創業了。

▊科學家的腦袋 ▊有一天我才發現, 原來我創業了。

By editor
2013-06-23
952
0
Share:

姬十三:「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訪他之前,我就已經是科學松鼠會和果殼網的潛水常客, 今日逮到機會可以親訪姬十三本人,真讓人心花朵朵開! 從創業、兩性差異、為何選擇念科學一直到這世界的理盲和濫情,姬十三無所不談。

 

對對姬十三而言,科研讓他知道十年後自己在幹什麼事情,但創業呢,就完全不同。

潮:說說你的創業過程和心情?得到什麼或失去了什麼?

姬:很難講失去什麼,我覺得創業是一種自我修煉,這過程當中,一直被挑戰、不斷面對新的情況,這裡面要處理非常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應付非常多不擅長的局面,每一年都是對自己的修正。很可能到今年會發現去年我相信的完全是錯的,或說今年想的問題完全不一樣了。每年都在修煉,包括性格,也包括自我認識的,包括對事情的理解,好像都在往前,打開一些新的東西。我滿喜歡這種狀況的。以前之所以從科研轉到這塊,是覺得科研是你會知道十年後自己在幹什麼事情,但創業呢,就完全不同。

當然,創業是會喪失一些穩定性,包括父母和自己都會覺得到了一定年齡就希望有穩定的收入和穩定的家庭,這是創業很難帶給你的。

創業以來,其實每年都遇到挫折,但回過頭來看,倒不覺得哪一個是最大的。剛創業時第一年,有核心夥伴離開我們,然後是網站部分發現有問題要全部重新寫一遍。到後來就習慣了,以後再出更大的狀況都沒覺得什麼。

我覺得我這個事情還跟普通的創業不太一樣,一開始沒想過創業,只是這件事情想要一直繼續做下去,然後發現做下去就要開公司,就要營運、要投資,有一天才發現原來我這是創業。但一開始是沒有想那麼遠的。

潮:當初是如何決定要念科學?

姬:小時候理科一直還可以,到了高中就看一些亂七八糟的書,然後去想一些大的問題,比方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那時候就煩惱,應該要學什麼來解決這些問題,高考時候就在思考,可能是科學或哲學,但我什麼都不懂,就拿很厚的辭海在那邊翻,看看到底什麼是科學?什麼是哲學?到底該學什麼學問,才會知道答案?翻完後,我給了自己答案,我想學生命科學。那時候其實完全什麼都不懂,也沒人可以幫,因為我生活在一個比較小的城市,那時候沒有網路,父母也不太懂,只能自己去找答案,就這樣走上這路了。

當然,到現在還是找不到答案,但還是覺得科學是最接近答案的路。生命科學的發展仍然不能解決技術層面的問題,但它至少讓我們更深入到這些問題。 自己做一堆實驗,離解決答案還是非常遙遠,我就想,其實看別人設法解決這些問題也不錯。讀博士的時候,我開始寫作,慢慢覺得我做一些記錄者和旁觀者也好,其實也是給自己藉口不幹那些不擅長的事情。畢業後,我就自動放棄科研了。

潮:以科學來說,男女生在學習和科學表現上,會有所謂先天差異嗎?

姬:大陸學物理的女生比較少,我覺得,讀到博士意味著你要以此做為職業,但科研體系裡,一來有個傳統的歧視在裡面,大家會認為女性天生不擅長理性的思辨,這是天然存在的,我們不能去否認它。另一個是,科研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去深造,比起其他職業來講,它的訓練是一個非常系統和長期的事情,但女性在過程中可能會被耽擱,造成沒有辦法在黃金年齡時往前走。

整體上來講,男女的確有些差異,但就個體來說,其實不一定。有些研究表明,有非常多的案例,是很多女性做出非常好的東西。男性也許擅長思辨或宏觀考量,但女性角度可能更不一樣。目前,科研有非常多的領域需要女性特質,譬如生物學。生物學是實驗科學,需要敏銳細緻以及動手的能力,這很多女性做得很好。

科研已經是個龐大系統了,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若要說男女兩性間的差異,我覺得應該還是文化和其他社會分工的不同造成的。

潮:對現在日益蓬勃的科普寫作,你有什麼看法?

姬:科普有幾種邏輯,像有些國外很好的科學家,他會出來做科普,用一本書去解決一個觀點或問題,可能是他研究很久,或是縱橫一個領域的心得,寫得很通俗易懂。另外就是類似《冷浪漫》這樣的科普書,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從一個知識角度去解決一個小的問題,這種有一堆作者的合輯,對背景的要求會淺一點。

如果要做到像類型小說這樣,作者本身需要在人文領域有甚深的研究和造詣,才能把科學和人文的東西結合得那麼好,但這東西的確是非常考驗功力的,目前來講,比較難找到這麼多的作者做這樣的事情。科學背景本身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事情,人文的造詣也是,那一個人要身兼兩方面領域的特長,同時願意花時間做這樣的事情,很難。

潮:面對理盲和濫情的世界,我們該怎麼辦?

姬:理盲和濫情,不只在台灣或大陸,美國也是一樣。問題在於我們的文化正變得愈來愈快速,成為快速消費品,特別在網路上面,是眼球經濟和碎片的時代,愈來愈難乘載。科學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而且他很多結論是違反直覺的,但互連網上我們又習慣於快速的消費,所以這其實會是個悖論。當大家習慣從互連網獲取信息和快速的得出結論時,理盲和濫情的情況就不可避免了。

沒辦法,只能說,我們這麼多的工作者在做這麼多的事情,不會所有東西都是電視媒體和其他媒體宣揚的那些,我們正在努力作個平衡。

我們不可能指望有一天忽然解決這個問題、所有人都變得非常理性、都願意深度思考、不那麼快得出結論,那不可能。但我們可以努力,至少理盲和濫情的言論出來的時候,要有人可以做出相反的觀點,這樣就很好了。

 

後記

採訪完畢,我詢問姬十三之後在台灣的私人行程,他說他準備要去台南,「每次我來台灣,所有人都叫我去台南,所以這次我要去看看。呵,所有我遇到的台北人都跟妳一樣,一聽到台南,眼睛都亮了。」

 

冷浪漫:你的感性其實很理性 作者/科學松鼠會 出版社/積木文化

以幽默的方式書寫科普的另類科普書,內容豐富,簡單易讀,含括物理、化學、生物、資訊技術、音樂等不同領域。科學不再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讓科學流行起來!《冷浪漫》帶你剝開科學堅硬的外殼。本書精選科學松鼠會多位作者的作品,包括色、愛、和、美、宅、酒說、新生、藝術八個環繞生活四周的主題。每個主題裡,各位松鼠們從物理、化學、生物、資訊技術、音樂等不同的學科視角出發,用專業化的知識、通俗化的語言對主題展開了別開生面的詮釋。在面無表情的符號公式、晦澀拗口的專有名詞背後,松鼠們讓我們在認識各種科學知識同時,還能會心一笑。

分享此文:

  • 共享
  • Facebook
  • Telegram
  • 列印
Tags冷浪漫創業姬十三科學科學家的腦袋科普
Previous Article

▊科學家的腦袋 ▊手機和核電廠

Next Article

▊科學家的腦袋 ▊工程人的風骨:專訪清大核工所 李敏教授

0
Shares
  • 0
  • +

Related articles More from auth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大學教育的能,與不能

    2013-09-26
    By edit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享受特權的那一群人, 應該要負起改革的責任,但,可能嗎?

    2013-07-29
    By edit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是做人的基本常識!

    2012-12-30
    By edit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工程人的風骨:專訪清大核工所 李敏教授

    2013-06-26
    By 詹樹樹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不自然,民主是突變?

    2013-04-27
    By 詹樹樹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台灣少子化和經濟衰敗的真正原因在這裡

    2013-01-22
    By editor

  • What's NEW

    好好玩時尚 ── Longchamp 獨家配色徽章摺疊包限時預購開跑

  • Akinakin0012
    StyleWhat's NEW

    A’kin打造蓬鬆仙氣感 在家也能放輕鬆

  • What's NEW美食神

    這個富二代不一樣,開餐廳還自己種菜

你可能想看:

People

愛上壞壞的基督徒──林立青

他讀俄羅斯文學,也看日本少女漫畫; 他一邊罵人,也一邊愛人, 他是林立青,一個做工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讀《做工的人》就像認識了一個新世界,因為做工的人對我來說,很陌生。小時候腳 […]
  • ▊ 餐桌上的男人味 ▊ 粵菜廚神──陳偉強

    By admin
    2017-05-10
  •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每個人內心都有56道陰影?

    By 陳瑤蓉
    2018-02-04
  • 台北米其林星星背後的重要推手 ── 你不能不知道的3位侍酒師

    By Tammy
    2018-05-26
  • 用半個世紀,跑遍整個地球 ── 吳炫三:「我只是個畫畫的。」

    By editor
    2018-03-10



ChewPeople

ChewPeople Choice

想接收潮人物最新訊息嗎?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並按下「訂閱」鍵。

與潮人物聯繫

+886 2598-1970
service@chewpeop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