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物雜誌

Main Menu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logo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Login

Welcome! Login in to your account
Lost your password?

Lost Password

Back to login
科學家的腦袋
Home›Column›科學家的腦袋›▊科學家的腦袋 ▊台灣少子化和經濟衰敗的真正原因在這裡

▊科學家的腦袋 ▊台灣少子化和經濟衰敗的真正原因在這裡

By editor
2013-01-22
1378
0
Share:

淡江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秦一男,對台灣教改向來批判猛烈,但絕對不是無的放矢。教改於他來說,是一步錯、步步錯,除原該是台灣教育主幹的技職教育崩壞外,甚至影響到台灣的經濟和未來發展。 我們且來聽聽看,科學家的腦袋裡,裝的是什麼。


台灣的教改有問題。當年開放高等教育,那時期所造成的崩盤,現在還在擦屁股。我們千百年來的文化,始終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了公平,以前有聯考制度,但錄取率低,本來就該低!這牽扯到我們對教育的認識,也跟科學有關係。

近代大學的濫觴是十九世紀德國地質學家洪堡,他提出大學是作為保留人類知識的研究機構,所以大學教授要負責教學、研究和社會責任。大學裡兩個主要的方向,一個是「科學」,一個是「哲學」;其他偏向應用的東西不是大學要去管的,大學管的是Long Term,其他應用類和Short Term的東西就放在專門學校。

我們念大學要幹嘛?大學希望你去Study,德文的Student指的是大學生,在Study的人就是Student。但在大學裡面要不要Learn?台灣常常把兩者搞混。Study是「創新」,去研究創造別人還不了解或沒想過的東西;Learn是別人怎麼做,我們就「學習」怎麼做,別人怎樣修車我就這樣修車,別人怎樣寫字我們要寫得一模一樣。 Learn是讓你一步一步Follow、學習到熟練。

這個社會需要比較多哪種人?當然是Learn,大部分的人應該要重複別人的事情,要是每個人都在創新搞發明還得了?

尊重不同能力

這個社會需要各式各樣不同的個體,國中時期就要觀察學生是否不愛念書或不會念書,在國中就培養他們修車、美髮、水電的興趣,不需要到高中才學,他們也不用因為課本而痛苦得要死。到高中階段,大多數人應該要念高職,喜歡念工就讓他念高工,喜歡商科就念高商,想當護士就去護校,喜歡設計就念復興美工。高職畢業後就直接投入職場,如果自己覺得不足,再去念技術學院。

技術學院跟大學的差別,不在於貧賤或有分高下好壞,而是訓練的目的不一樣。大學是自由的,沒有修業年限限制或學分限制,念十年、二十年都是你家的事情。技術學院沒有太多選修課,但負責把你訓練到會,畢業後就有一技之長。

產業界常常抱怨跟高等教育脫節,是因為我們把大學和技術學院弄得同質性太高,大學本來就該做它應該做的事,技術學院則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大學是研究中心,如果你叫牛頓考慮產業結構,他會發現什麼f=ma嗎?你叫愛因斯坦考慮產業結構,會得到e=mc2嗎?

大家都去擠大學窄門,想念的人多,但念的人少,這叫升學壓力。而減輕升學壓力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把分子做大,讓可以進大學的人變多;一個是分母做小,讓想念的人變少、念大學的人變少,我們的教改,剛好選擇了錯誤的那條路。

聯考是相對公平的制度,至少可以逼一些不愛念書或不會念書的人,認真考慮他們的興趣。所以那時我們國中畢業,可以考慮讀五專,決定要考哪一所學校和哪一科時,就不得不先摸索自己的興趣。

以前女生十八歲出去工作,男生要當兵,大約二十歲進入職場,到了二十五、六歲已經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存了些錢,職場上也有機會認識異性,差不多到了結婚的年齡,然後生兩、三個小孩。現在逼大家念書,二十二歲大學畢業,有的念研究所,二十四歲畢業後當兵,你算算看,進公司都幾歲了? 大家二十六、七歲才投入職場,從二十二K幹起,三十歲有可能結婚嗎?男生也罷了,女生的卵子跟她年紀一樣大,卵子出娘胎就已經做好第一次減數分裂了,這是基本科學常識!結果愈晚生,生愈少,愈難生,造成「少子化」。

技職體系再見

教育改革前,一年有四十幾萬人出生,只有十幾萬人參加大學聯考,錄取三萬人左右,表示不是所有人都念普通高中,而是有人選擇高職和五專,那才是社會的主幹,社會就是那四十幾萬扣掉三萬剩下的這些人撐起來的。

當年高中聯考,台北只有十所高中,現在有幾十所;明明出生率就比當年少,為什麼高中卻更多?因為高職幾乎不見了,原本最重要的主幹──技職教育體系整個垮了,原本應該要走專才教育路線,我們卻走向了通才教育。

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學習能力正強,我們卻把他們丟去念普通高中。如果去念高職,即使沒興趣,至少可以學一些養活自己的方法,剩下的時間再發展其他的興趣。現在我們卻在人生的黃金時期,讓全國同一年出生的人學同樣的東西,到了大學又要念通識,已經沒有專長了,大家還去學一樣的東西,很可怕!

現在也不是所有大學畢業生都領二十二K,有些找不到工作,有些根本畢不了業。舊時期,這些人會去念高職或五專,現在上了大學但沒能力也沒興趣念書,什麼東西都學不會,畢業後薪水當然低。要他去開計程車,他又說他是大學生不開計程車。還有很多人是六十分畢業的,如果你今天進醫院,想給畢業分數一百分的醫生、還是讓五十五分加分到六十分畢業的醫生幫你開刀?

再換句話說,僥倖畢業、什麼都不會的人,公司為什麼要付那麼多薪水?當然只給你二十二K啊。

職業無分貴賤

我們一天到晚喊「行行出狀元、職業不分貴賤」,表示這些話不是真的,而是理想狀態,也就是沒達成才需要一直嚷嚷。我們把職業分成貴賤是不對的,能力分班不是分成好的或不好的能力,而是「不同」的能力,動手還是記帳,是照顧別人,還是藝術類的,都要分開,發展各型興趣,讓每個人都不同。你要把每年出生的幾十萬人都變成同一種人嗎?當然最好是有二十幾萬種樣子啊,有人會畫畫、有人會填詞、有人會唱歌、有人會修車,讓每個人都不一樣。

德國在上次金融風暴中沒有崩潰,靠的是他們強大的技職體系,不是大學。台灣需要高科技不代表要很多大學,而是可靠的技職教育訓練。但現在台灣的技職教育已經整個被摧毀掉,很難改回去了。


秦一男

清華大學物理學碩士,德國波昂大學無線電天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曾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籌備處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為淡江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愛聊、愛喝、愛議論。

口述|秦一男
整理|詹樹樹

分享此文:

  • 共享
  • Facebook
  • Telegram
  • 列印
Tags22k大學專科學校技職教育技術學院科學家的腦袋秦一男聯考
Previous Article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是做人的基本常識!

Next Article

關島:Where America’s Day Begins

0
Shares
  • 0
  • +

Related articles More from auth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想了解現代世界的運作,你非懂科學不可!

    2012-12-30
    By 詹樹樹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享受特權的那一群人, 應該要負起改革的責任,但,可能嗎?

    2013-07-29
    By edit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大學教育的能,與不能

    2013-09-26
    By edit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我們常抱怨別人不夠有趣,但你首先要擔心的應該是別人不覺得你有趣。讀點書吧!

    2013-03-25
    By edit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有一天我才發現, 原來我創業了。

    2013-06-23
    By editor
  • 科學家的腦袋

    ▊科學家的腦袋 ▊工程人的風骨:專訪清大核工所 李敏教授

    2013-06-26
    By 詹樹樹

  • 廣島最強濃厚豚骨拉麵「霸嗎拉麵」
    StyleWhat's NEW

    地表最強一吃上癮!廣島霸嗎拉麵來台

  • 圖說:忠泰樂生活規劃了舒適的空間與動線,創造美好遊逛體驗拷貝
    What's NEW

    購物商場新icon 《NOKE忠泰樂生活》2022進駐大直 天天為你的生活風格策展

  • Img 7678
    山水人

    新豐村的熱血漢子:屏東高樹土石流防災專員洪木興以助人為己任

你可能想看:

People

愛上壞壞的基督徒──林立青

他讀俄羅斯文學,也看日本少女漫畫; 他一邊罵人,也一邊愛人, 他是林立青,一個做工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讀《做工的人》就像認識了一個新世界,因為做工的人對我來說,很陌生。小時候腳 […]
  • ▊ 餐桌上的男人味 ▊ 粵菜廚神──陳偉強

    By admin
    2017-05-10
  •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每個人內心都有56道陰影?

    By 陳瑤蓉
    2018-02-04
  • 台北米其林星星背後的重要推手 ── 你不能不知道的3位侍酒師

    By Tammy
    2018-05-26
  • 用半個世紀,跑遍整個地球 ── 吳炫三:「我只是個畫畫的。」

    By editor
    2018-03-10



ChewPeople

ChewPeople Choice

想接收潮人物最新訊息嗎?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並按下「訂閱」鍵。

與潮人物聯繫

+886 2598-1970
service@chewpeop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