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腦袋 ▊想了解現代世界的運作,你非懂科學不可!

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各種科學產品和概念給滲透, 假如想對現代世界的運作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你就非懂科學不可。
我從小對科學就感興趣,運氣也好,喜歡讀書,只要有字我就喜歡,我喜歡看武俠小說,現在很多同學連金庸都沒看過,只看過港劇。我在台大兼課,發現學生普遍對文字缺乏敏感,沒有深入閱讀的經驗,你假如不能坐下來幾個小時不動讀一本書,那讀到的東西都是零碎的片段的印象,不會有整體感。網路有種技術變得不可或缺,Data Mining,採礦。這種技術很重要,你要在成堆的資訊裡面尋找有用的資訊,但這種技術是要有學問的人才能用,你的知識愈少,愈不能有效利用這些技術,知識愈多就愈能夠利用最新的技術。
我相信社會進步的結果使得人與人的差距愈來愈大,只有極少數的人有能力去利用最新的發展,這是現實。
三十年前,台大圖書館沒什麼書,中研院也沒什麼書,但台灣培育非常多的人才,這完全是本事的問題,沒本事就領22K,非常正常。真實世界,就是在捷運上或咖啡廳很無聊的聊天,民意代表大概就都很了解這樣的真實世界。
為什麼要學科學?最簡單最能接受的理由,就是有興趣。
這些年來我想發展一套看法,就是關於科學在台灣包括中國,甚至韓國、日本、新加坡,高中畢業生讀科學的人很多,那為什麼東亞的人得諾貝爾獎的那麼少?甚至美國學者寫書說日本的科學投資是美國的一半,日本人得諾貝爾獎的落後美國一大截,這表示東方人學科學的方法有問題,有可能是「動機」。
對很多台灣人來說,科學是謀生的工具,不是真正的興趣,包括中國大陸,我們根本沒有科學文化。我所謂的科學文化是我杜撰的名詞,對於從事科學研究不抱持非常狹隘的情緒,就是科學文化。許多人走出校門第一個忘記的就是科學,日常生活裡面很少直接運用到科學,也因為跟謀生無關,大家就不關心。
但,現代人一定要懂一點科學,這裡面涉及到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各種科學產品和科學概念給滲透,假如要對現代世界的運作有比較好的深入認識和理解,你就非懂科學不可。
科學是描述自然的學問,所謂的自然就是「客觀實在」,物理是科學的一部分,所以科學家假如研究人也是把人當成客觀實在,當然也是在研究科學。問題在於我們的大學到底有沒有把教學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軟體有沒有相應硬體的進步?我懷疑。
幾十年前,台大沒有幾個博士當老師,但現在沒有博士學位就進不了大學教書,那師資品質有提高嗎?我這幾天審了一個稿,跟演化論有關,我很快看了一下,發現只要談到實質的東西都是錯的。原本以為是外行人寫的,結果是畜牧系畢業。科班出身的,不該對演化論這麼陌生,他告訴我因為他畢業很久,且不是專門學演化論的,對我而言這就是沒有受過好的教育。
以我在國外看到大學部通識課的演化論,都相當精采,但我在台大教課,被迫要開摻水的課,且沒辦法對學生做太多要求。同樣的課要是在哈佛開,可以提出很多要求譬如哪些書要讀之類的,但台灣無法要求,基本上學生不願意做。
我去過這麼多國家,發現有很多的歐美小國,他們知道如何當一個小國。譬如會鼓勵自己的人民學外語。我去哥本哈根國家博物館,進去全部都是英文。台灣不懂得當小國,也不知道怎樣當大國,我們都知道外語程度不夠,但台灣學術界鄙視翻譯、不重視翻譯,這是個大問題,他們認為翻譯是不用大腦的活動,不具有原創性,等於抄襲,這是一種系統性的偏見,是占了便宜的人所制定出來的政策,那些英文很好的人,拿到博士學位、制定了規則,沒有考慮到絕大多數人的需求。台灣資源有限,不可能培養那麼多高級的學術人才,所以比較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應該是大量運用翻譯,可以更快速引進知識,這是我讀書的經驗。這一百年來的學術,其實都曾經引進台灣,但幾乎都沒有生根,我認為關鍵在於缺乏可靠的文本,或是可靠的翻譯書。每一代的學生只能依賴半生不熟的英文及不夠完整的中文來學習這些重要的西方學說,不僅只跟不上、學不會,第二個是沒有辦法形成自己的東西。歐美重要學術大部分都有翻譯成日文,學術品質比較好,這涉及到日本的稿酬,或他們的出版業,成本結構跟台灣很不一樣。
我翻譯過十本書,很早以前就批評過台灣的翻譯,早期我跟出版社關係很緊張,何飛鵬就罵過我,說我不了解做出版人的辛苦。
台灣有嚴重的歷史失憶症,而且用流行的話語簡化重大的問題,例如談台灣的過去,就說: 那是「荒謬的時代」、「戒嚴的時代」、「白色恐怖的時代」,但實際的生活就全部被掩蓋了。我問你,到底有多少人被白色恐怖所迫害?不是每個人,別被無謂的錯誤解讀所干擾,聽不懂語言,你會很悲慘,因為你陷在一個虛假的情境中,所以,不能用一個名詞來概括全部。
我們早時候的人守本分,覺得努力會有成果,現在可以輕易怪罪政府。我母親不認字,父親是軍人,沒受過什麼教育,但他們苦幹實幹,我覺得我努力的程度都比不上我父母親。我們對過去的認識極端膚淺,膚淺的後果就是怪東怪西,自由主義不是只有個人主義,他的前提還是在社會之下,要搞垮台灣很快,大家都自私,只為自己福利著想,很快,就垮了。
王道還
師出台大人類學系,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現為台灣中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譯有多本著名科普書籍,例如:《第三種猩猩》《槍炮、病菌與鋼鐵》等。
口述|王道還
整理|詹樹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