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度傳統樂器西塔琴改變了他的人生:吳欣澤

吳欣澤的音樂啟蒙老師,應是他的阿嬤。
他隨口唱了幾個音「嘛~囉~惹~」,說是小時候阿嬤常唱給他聽的搖籃曲。但是,這高亢的音誰家小孩能睡著?吳欣澤再度開口,音調轉為輕柔,他笑說「這才是正常版」,如果再不睡的話,阿嬤的聲音就是如軍歌般激昂了。
有著噶瑪蘭族血統的吳欣澤表示,他小時候很難搞,不愛睡覺,八點上床可以整阿嬤到十點,阿嬤總是哼著沒有歌詞的古調當搖籃曲,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的血液裡流淌著屬於音樂人的浪漫。
國中時有個夢想,想聽遍全世界的音樂,一個美麗的錯誤讓他接觸到印度傳統音樂西塔琴,樂音簡單乾淨,如宗教般空靈,從原本的不屑一顧到幾年後的震撼,他的音樂人生至此翻轉。
獲得雲門流浪者計畫贊助,前往印度學習西塔琴的過程,也是戲劇性十足。初始因搞不定坐姿,差點放棄,不過悟性很高的吳欣澤,三四天後就找到訣竅,現在盤腿而坐彈琴四小時都不是問題。
吳欣澤說「關鍵在於放鬆」,之後懂得放慢呼吸,調整身體進入如死屍般狀態,不存留任何力氣,就能找到支點。也因為放鬆,才能真正吸收學習入心。
對印度人而言,一把西塔琴即整個世界,琴代表著環境、自然,自由運用彈奏出的旋律,有如人聲想法,或是蟲鳴鳥叫。多次到印度學習的吳欣澤,因西塔琴拓展了音樂的看法,發現各種文化交融的可能性,進而以族語譜寫了一系列和台灣海洋、土地連結的創作。「在聲音的世界裡,真正的感動,是來自於大地對人類的擁抱以及海洋對人類的呼喊」這是吳欣澤與西尤樂團首張專輯「亞洲的心跳」裡想傳達的聲音。
吳欣澤強調,學習外國民族音樂,不在於技巧高超,駕馭樂器,而是要真正融入它的文化,但他不是為了印度文化推廣西塔琴,只是想透過音樂打破對立與隔閡,感動人,跟全世界交朋友,僅此而已。
炎炎夏日,不想出門,只想躲在屋內吹冷氣,適合去哪裡?歡迎來到新光三越策展的「這夏有木憩~123木頭人」活動!
18組來自不同領域、超過30位的木頭職人,結合木藝創作、音樂、故事、體驗、玩樂穿插於觀展的過程,吸引大眾參與並推廣生活美學,來這裡歇歇腿、喝茶、彈琴、磨菇,讓忙碌的心小憩一夏,是個絕佳選擇。
這夏有木憩~123木頭人 全台巡迴展演時間
檔期時間 | 店別 |
05/23(四)–06/02(日) | 台北南西店一館 9F |
06/27(四)–07/15(一) | 台南新天地 6F C區 |
08/07(四)–08/18(日) | 桃園站前店 10F |
08/30(四)–09/23(一) | 台中中港店 10F |
09/27(四)–10/20(日) | 高雄左營店 10F |
撰文:楊菁菁 攝影:juju photo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