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重返大銀幕 百大電影配樂經典重現

由坎城大導演羅蘭約菲與傳奇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攜手合作,集結勞勃狄尼洛、傑瑞米艾朗與連恩尼遜同台飆戲的史詩鉅作《教會》將重返大銀幕,可再次欣賞顏尼歐莫利克奈名列《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的經典音樂。
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最讓粉絲難以忘懷的作品,除了《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荒野大鏢客》、《八惡人》等經典電影配樂,就是名列「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的《教會The Mission》配樂,但其實顏尼歐最初曾婉拒為《教會》配樂,苦等了3週才點頭答應,最後更成就了配樂經典。
「顏尼歐為電影中的加百列修士做出平靜卻又孤獨的音樂,他的音樂比任何語言更純粹,更能打動人心。」當時羅蘭約菲Roland Joffe邀請顏尼歐莫利克奈為《教會》做電影配樂,曾在試片中套用了亞歷山大馬切羅的雙簧管協奏曲作為加百列修士的主題曲,結果顏尼歐看完試片後哭到無法說話,最後更婉拒說:「你的電影不需要音樂,我也無法寫出比這個更好的配樂。」
這讓羅蘭驚覺可能犯了大錯,耐心等了3個星期後才接到顏尼歐的電話,表示他有個小主意。當羅蘭聽了顏尼歐為加百列修士打造的雙簧管主旋律,「那瞬間我起了雞皮疙瘩,這不是小主意,這就是電影!」迴腸盪氣的詠歎、氣勢磅礴的震撼與豐富多層次的結構,展現大自然的深邃遼闊與攝人魂魄的神聖孤絕,讓人深刻感受時而低迴、時而醇厚的動人樂音。
《教會》電影叫好又叫座,當年橫掃1座奧斯卡獎、2座金球獎、3座英國奧斯卡獎等影壇指標性獎項,更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還被梵蒂岡電影清單列為「15大宗教電影」、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列為「年度十大電影」,英國《教會時報》封為「50大宗教電影」第一名。睽違34年《教會》重返大銀幕,讓影迷可以看見勞勃狄尼洛、傑瑞米艾朗與連恩尼遜精湛的演技與當年高顏值的鮮肉模樣。
奧斯卡雙影帝勞勃狄尼洛、傑瑞米艾朗與《即刻救援》最強老爸連恩尼遜飾演在西班牙與葡萄牙交鋒的局勢下,努力為南美叢林的瓜拉尼人爭取生存空間的耶穌會修士,在戰火進逼的情況下面臨內心信念的掙扎,精湛演技直擊人心。
《教會》在哥倫比亞、阿根廷、烏拉圭與巴西境內的熱帶雨林拍攝,片中壯闊的伊瓜蘇瀑布場景也蔚為電影經典,羅蘭表示:「我們幾乎把整個瀑布都攀爬過了。」而傑瑞米艾朗更親身上陣獨自攀爬超過60公尺瀑布的驚險戲,傑瑞米坦言:「雖然有繩索輔助,但過程還是非常驚險,身體被水打濕增加了攀爬的難度,瀑布造成的風很強勁又濕冷,我覺得那天是整部電影拍攝中最長的一天。」拍完後傑瑞米衝回飯店洗熱水澡以免著涼。「我們只是在拍電影,但一想到真的曾經有意志如此堅強的人們攀上瀑布頂端傳教,讓我打從心底佩服。」
羅蘭約菲也坦言碰到一般好萊塢導演不會遇到的選角困難,必須找到介於現代與原始中間的印地安人扮演瓜拉尼人。「電影拍的是道德的模稜兩可,我希望片中的印地安人也是介於中間的狀態,最後找到有接觸傳教士卻仍保有自己生活與歷史的瓦娜娜部落。」總計4個村落約300位瓦娜娜居民成為電影臨演,在劇組訓練6週後再搭機送往拍攝地點,拍攝期間都有專人擔任翻譯與戲劇指導,拍到後期瓦娜娜人還會聚在一起彼此互相指導。
羅蘭約菲透露,起初瓦娜娜人還在考慮要不要拍的時候,曾遇到2個願意演出的村民,條件是不能讓小孩參與,因為他們認為拍完電影後所有人都會被殺掉,若孩童也慘遭毒手,瓦娜娜部落便後繼無人。「相對於我的震驚,他們的態度卻很平靜,我不懂他們這種想法從何而來,但這讓我更確信這部電影必須讓他們演出,才能有對外表達的機會。」
照片: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