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與自然的對話 ─ 勤美學 森大計畫
台灣有百分之58的面積是森林,身為台灣人,你我對森林了解多少?勤美學透過多位不同領域導師,帶領大家走進森林、走近森林,重啟所有感官,去回應、去感受!
以鑄造起家,46年來,勤美集團歷經台灣社會的農工產業轉型、環保意識抬頭等浪潮,如今因回收鋼鐵材料的使用,勤美集團已蛻變為綠色傳產的實踐者,更積極發展住宅、零售、休閒、藝文等生活事業。
「勤美學 森大計畫」正是延續勤美一直以來致力於「土地精神」、「環境永續」、「生活哲學」的核心精神。透過勤美學媒合藝術與在地、公益的策展經驗,特邀請來自各領域的導師提出人與森林關係的議題,導入大眾參與、 攪動、發酵,共同實踐與森林共存共好的價值。
除了是「森大我小」的態度實踐,更希望喚醒人們以謙卑尊敬的態度、學習與森林相處,並以光、野森林、農作息、天然修道院、內服、律動、休息等七個學院,邀請各領域的院長導師,相互碰撞、發酵,並共同演繹「人與森林關係」的未知美好。
在森林找回美好的連結
進行森大空間建築設計的,是自然洋行建築師曾志偉。森大基地位處於轉型階段的樂園南側,是一個集自然採集、農務勞作與文化產出的聚落範型,更是一個期待引發內部精神性循環的大型實驗場域。
而野森林裡的花藝教室,「這是一場看不見花的花藝課程!」如同CNFlower品牌創辦人凌宗湧總監為此課程所下的註解。來到森林裡,不只學習,更要反思,一如在花市當中挑選花材,你要會探索森林裡的花草植木,一起用花藝和自然的眼光、連結人與空間注入新的生命,重新建立自然與花藝與人的關係。
10月的鳳嬌催化室,透過最熟悉的紙張纖維,領著多位與紙、樹及森林共感共振的好朋友們,邀請眾人在呼吸行走、書寫對話、舞蹈展演等森大限定的體驗中,共同創造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連結的無限可能。
走近森林,與自然共舞
森大第五課由台灣首位以舞者之姿進入國際知名太陽馬戲團,現以導演創作為重心的張逸軍老師擔綱策劃,傳遞是「專心做好一件事」之精神,課程以劇場規模融合勤美學環境舞台,以調息身心靈的「靜心瑜伽」為基礎,引領大家從靜態課程感受大地氣息、從動態展演感受森林呼吸。
去年底甫落幕的12月院長導師肯園,則是以聽、嗅與觸感作為開場白,再開啟一場充滿知識與體驗的香氣旅行,讓參與者的身心靈真實地浸潤在自然中,用自己的感官,耳朵、雙手與鼻子,去發現與森林共振的獨特頻率。
去年森大玩了什麼
7月:自然洋行/光的研究室&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天然修道院
9月:CNFlower/野森林研究室
10月:鳳嬌催化室/媒材研究室
11月:張逸軍/關係研究室
12月:肯園/療癒研究室、台灣原味/農作息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