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修復版 ▋史詩鉅片《末代皇帝》 再現溥儀傳奇一生

橫掃各國際影展、台灣票房破億的電影《末代皇帝》,由金獎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執導,國際巨星尊龍、彼得奧圖、陳沖、鄔君梅主演,睽違32年將以數位修復版重返大銀幕。
電影《末代皇帝》創下許多影史的第一次,除了奪下當年奧斯卡9項大獎,獲得金球獎最佳影片4項大獎、英國奧斯卡(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等殊榮,更創下台灣首部票房破億、拍攝動員人數、剃髮拍攝的人數……等電影史上第一的紀錄。
《末代皇帝》更是第一部進入北京紫禁城拍攝的西方電影,也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之首」的太和殿首次開放讓劇組進入內部實景拍攝,當時紫禁城(北京故宮)平均一天有超過5萬名遊客,卻因為拍攝《末代皇帝》全面關閉,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到訪也無緣進入故宮參觀。
飾演文繡皇后的鄔君梅坦言當時穿上戲服在紫禁城裡遊走,彷彿真的穿越到了清朝,陳沖也表示:「剛到片場時正在拍年幼的溥儀與母親分離的戲,我在旁邊觀戲時內心非常震撼,覺得自己好像置身在當時,第一次感受到拍電影的震撼和驚喜。」
影壇鉅作《末代皇帝》將溥儀顛沛流離的一生與歷史相互交織,其中氣勢萬千的登基大典耗時了6個月籌備,動員了超過2000人飾演侍衛、臣子、喇嘛與太監等群眾演員,且全部剃光頭髮,所有臨演的假髮與辮子加起來重達1噸,劇組人員甚至在開拍前10天緊急培訓了50名員工,以便能在2小時內搞定所有人的造型。
片中太和殿內部也是實景拍攝,為遵守文物保護的規定,殿內完全沒有架設任何設備,連打光也只能架在門外,且只允許一位攝影師扛著手提攝影機拍攝,幕後種種辛勞成就了史詩級場景。為本片的色彩表現整整研究8個月的服裝設計詹姆斯透露,導演曾經提出「攝影師想到一個很棒的點子,既然紫禁城是溥儀的牢籠,那我們在紫禁城內也限制色彩的使用。」差點讓電影變成黑白片。
大衛.拜恩(David Byrne)寫的序曲是觀眾最耳熟能詳的曲子。先以一個編定節奏由鼓傳出,之後在這反覆節奏上加進不同樂器,漸而譜出主旋律。二胡與中國笛表徵中國,整首曲子是典型西產的「中國印象」。享譽全球的電影配樂大師坂本龍一不僅為電影配樂,在電影中也特別演出日滿電影協會會長甘柏正彥一角,他透露為影壇鉅作《末代皇帝》配樂是段意外的驚喜。
當時他在片中演出,卻突然臨危授命接下了「登基儀式」的配樂工作,而他手邊僅有一台借來的走音鋼琴,只能邊想像樂音邊寫曲,並找了當地樂團負責演奏,而當時負責協調工作的老先生竟認識甘粕正彥本人,讓坂本龍一坦言:「我面對這一切時,感覺像是被吸入了當時的世界,當我回到那棟天花板挑高的宿舍睡覺時,彷彿真的會有關東軍的軍官出現一樣,讓我覺得心裡毛毛的。」
在電影殺青之後過了半年,人在紐約的坂本龍一接到了導演邀約請他再次協助《末代皇帝》的配樂製作,他說:「一開始給的期限是一星期,我爭取至少要有兩星期,一週在東京作業,一週到倫敦與他們會合後完成剩下的部分。」
坂本龍一幾乎不眠不休完成了44首曲子,但到了倫敦後才發現電影被剪接成截然不同的樣子,配樂有很多地方配合不上,於是他又回到沒有鋼琴或任何樂器的酒店房間閉關,按著計算器計算要減少多少小節和拍子,秒數才能配合畫面,然後重新寫下,總計兩週的魔鬼行程,讓坂本龍一因過度勞累而住院,他說:「對我來說,這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狀況,不過幸好能夠完成配樂,讓我有很大的成就感。」
儘管最終有一半的曲子沒被採用,但坂本龍一仍表示這次經驗讓他難以忘懷,他說:「當工作人員第一次聽離婚戲的配樂時,所有人互相擁抱不斷讚嘆音樂的美,高興得簡直要跳起舞來,我嚇了一跳,我永遠無法忘記那個瞬間。」
博客來預售票連結:
請點我
照片:甲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