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街角的白色驚喜 ─ 專訪建築師董育綸

巷弄轉角,你會期待的是什麼?當一幢幢白色建築,矗立在不同的巷弄,在建築師蕫育綸設計下,彷彿整個城市都是它的展示間。
在暖冬的陽光午後,我來到座落於台南安平區巷弄街角的蕫育綸建築師事務所。
採訪前,已經從他在台南的幾個著名建案中發現,蕫育綸偏愛白色、轉角、不規則線條外觀及大片自然採光的特性,而這間採訪所在的咖啡館名為Street Canvas,正是他的「街景畫帆」(Street Canvas)系列作品第二號,是一棟複合式透天厝,一樓為咖啡館、二樓是舞蹈教室、三樓便是建築師辦公室。
在巷弄轉角處醒目的白色外牆,在陽光照耀下投影出建物外部線條及周遭房舍,深淺交織,錯落有致,在一片住宅區中顯得既清新又亮麗。
建築外觀化為城市畫布
問起建築師蕫育綸,為何對純白、轉角、不規則造型的建築情有獨鍾?他回:「選擇在轉角,是因為它的空間能夠比較大範圍的採光,也比較容易揮灑設計的創意。而選擇白色外觀,是因為要讓陽光投影在建築物上的折射及陰影能夠產生更多自然的畫面。」

1f Yard Side。照片提供:董育綸建築事務所
由於建築物本身已經充分考慮到採光的有效應用,因此室內設計相對就走簡約風格。這些想法,也落實在今天採訪的現場一如蕫育綸與我邊聊著這些建築作品,邊放下桌旁窗戶的白色捲簾,戶外小陽台的樹木花卉投影在捲簾,形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畫作。窗內的Street Canvas咖啡廳內無須過多裝飾,而窗外這一幅天然畫布,則隨著四季、晨昏之間持續不斷變化,冬季傍晚時分夕陽的投影,也會出現在這棟建築物的另一側。這個概念,就是「街景畫帆」這個名稱的靈感來源。

3f Light Of Frame。照片提供:董育綸建築事務所
「街景畫帆」作品是單棟自建,現為蕫育綸自住的四層樓房,也是他第一次嘗試用「轉角」、「白色」、「外型不規則狀」不同元素的建築實現。外觀造型時尚簡約,內部採光也經過特殊設計。例如樓梯造型,著重動線的空間感,讓懸空式的台階成為採光的一部分,也讓氣流串聯四層樓的動線,流轉在其中不是冰冷的階梯,而是串起家人情感連結,促進親子關係的空間。
蕫育綸舉例:「因為我與父親、自己小孩三代同住,透過房間的光影,可以知道父親或小朋友在不同房內的作息,這就是我希望透過居住空間營造出來的氣流連動,還能促進親子關係情感交流。」
建築與內部設計的一致性
「當我在自己的住所成功實現Street Canvas的概念後,也促成了Street Canvas II的出現,也就是今天訪談所在的複合式功能透天厝。」他說:「二樓是我太太的舞蹈教室,有一大片觀景窗,晚上舞蹈教室的小朋友上課時,透過觀景窗可以看到外面的市景,窗外的便利商店人潮來往,而對街的行人同樣也可以透過觀景窗,看到舞蹈教室內上課的情景,舞姿搖曳,也成為都市中的一方風景。」二樓的觀景窗,同樣顯現城市街角畫布的概念。

2f Dacing。照片提供:董育綸建築事務所
我一面觀察著捲簾上的投影變化,和董育綸談到,「建築設計與室內空間設計如何相輔相成?」他提出,建築的外觀設計與室內的空間設計,兩者應該是一併思考、同步產生的。只不過台灣地小人疇,在居住的需求上,除了必須考慮大多數人的使用,也滿足商業需求,所以,台灣的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往往都是脫鉤的,也許建築設計是巴洛克風格、內部裝潢卻是現代風格,已經司空見慣。
他進一步說明,可以去看看國外的偉大建築作品,例如高第,他在設計建築物的一開始,就已經把室內空間設計一起考慮進去,而Street Canvas也希望能做到這點。「我並不是想要在一整個城鎮當中,全部做統一或類似規格的設計,而是在像台南市這樣古蹟林立的老城市中,能夠有一些在轉角出現的小驚喜。」董育綸說。
轉角風景也是意外驚喜
除了目前的一號與二號作品設計理念外,董育綸也希望,Street Canvas咖啡館是讓外界民眾能夠有機會親近的公共場所,能夠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成為多數人的活動空間。目前他夢想中仍未實作的三號作品,便已經跳脫白色的風格。
他強調,「建築並不是一個冷硬難以親近的專業領域,如同訪談的主軸:『都市美學基地』,我希望這種轉角的美好小驚喜,能夠讓城市中的人在不經意間經過時,就能享受並看見。」在Street Canvas這個空間用餐淺酌,讀一本書,享受午後冬日暖陽和窗間投影,這種遠離晨囂的愜意,正是都市生活中難能可貴的慢活時光。
近午時分,整片白色捲簾已經已漸全面的陽台樹木投影,光線折射至桌沿,延續了柔和的線條,這個空間無需多餘的裝飾,在視覺上已是毫無斧鑿痕跡的美術。從巷弄經過也能俯拾這一片清新畫布,恰恰是董育綸期待製造的轉角小驚喜。在離開這片白色街角畫布的同時,我同時想像著那「街角畫帆」三號作品的樣貌,期待有朝一日,也能在台南某個轉角,發現驚喜。

董育綸
ABOUT 董育綸
在台南老舊複雜的環境,建築師董育綸以其巧思,透過「化繁為簡」的白色基調,投入建築物的空間規劃。其中「Steet Canvas」系列作品更曾獲得「2016ADA新銳建築獎入圍作品」與入圍。第一屆「台灣光環境獎」決選名單他專注於運用基地特性,透過採光井引入光線,並利用空氣流通的原理打通層與層的連結,增加環境與建築的互動,讓氣流與戲劇性的光影,創造精神性的空間體驗。
董育綸建築事務所
臉書專頁:@taarchitect
撰文、攝影:黃宜玟
照片提供:董育綸建築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