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動人的沉浸式藝術體驗:史博館以三道餐酒帶你閱讀常玉的一生
對我來說,這是一場精采動人的體驗,整個人沉浸在當時的感動裏,久久散不去。TwoMONTHSperYEAR的甜點加上unDer Lab的劉欣蓓(Pei)精采的餐點和調酒,交織出精采的火花。
做足了功課的Pei,在三款酒餐陸續上桌時,她同時口述常玉人生三階段的故事,簡短卻精鍊。背景音樂也經過精心挑選,尤其在第三道餐酒登場時,乾冰中迷濛的果泥摺紙小馬配上法國19世紀音樂家Erik Satie最著名且悲傷的樂曲Gymnopedie No.1,加上周圍壁上環繞的常玉畫作,讓人更接近常玉的內心,充分感受他豐富又孤寂的一生。

常玉感官體驗展的緣起
常玉感官體驗展於三月底舉辦媒體場,史博館副館長高玉珍親臨現場,並分享她對常玉的看法,希望常玉能被更多人認識,進入大家的生活。
她說:「常玉於1966年時因瓦斯中毒意外在巴黎過世,他過世前,有一批要運來史博館展覽的作品,後來這批作品就交給歷史博物館了。他這輩子沒踏進過台灣,但全世界收藏最多常玉作品的藏家都在台灣,這是他跟台灣的緣份。」

當我們看到黃色向日葵,馬上知道這是梵谷的畫作;看到著名的宇宙大腿,也會聯想到常玉。為什麼常玉的作品有這麼高的辨識度?
高玉珍解釋:「常玉擁有中國文化的傳統,他1921年到巴黎,接著到德國,卻從沒有受過正式美術學校的教育,並且吸收各種流派的創作形式,所以風格非常多元。雖然他受到西方的影響,但作品運用更多東方元素,所有人都是他的老師。」

「常玉是四川人,很會做菜,所以他的藝術作品跟飲食結合,是一個很特別的創舉。」幾經發想後,終於產生「常玉感官體驗展」這個史博館與飲食業界的跨界合作。
史博館史無前例的大膽嘗試
博物館典藏文物圖像授權應用是世界趨勢,史博館自2011年開始推廣圖像授權,除了積極媒合開發文創商品外,並自營史博館電子商務平台以扶植臺灣文創業者。
常玉感官體驗展由史博館負責推廣授權的文創行銷組辦理,結合國際當紅的「食物設計」概念,將策展思維融入餐會設計,除了跨領域與餐飲業合作,也將圖像應用導入餐飲設計領域,此舉創了臺灣博物館先例。希望能帶給參與者前所未有的體驗,也讓大家了解圖像應用的無限可能。

將圖像授權帶向更廣泛的領域
圖像授權應用在近幾年已經從直接的圖案印刷漸漸發展為以元素再設計,史博館這次期以從授權「有形」文創商品的範疇導入「無形」的餐飲設計。
因此這次特別邀請現任職衣櫥餐酒館的Bar Manager劉欣蓓(Pei)以及其個人品牌unDer Lab團隊擔任食物設計,將館藏重要藝術家常玉的傳奇生平、繪畫風格與典藏畫作搭配設計成三組餐酒,以策展概念將現場藝術結合餐點、陳設與食器應用,引領參與者在味覺的想象中,進一步對藝術家產生情感連結。

讓餐點與商品成為展覽的延伸
餐會現場佈置為小型藝廊,牆面展出常玉數位微噴畫作,包含其代表的盆栽系列、動物系列及裸女系列。
參與者在欣賞作品後入座用餐,擺盤與桌面及空間佈置上同時選用史博館熱銷的文創商品,像是陶瓷知名品牌瓷林花瓶、台華窯轉寫盤、茶日子的常玉好茶等相對應在餐點活動中。
史博館認為,過去參與展覽所衍生的紀念品除可見豐富多元的授權應用,更可以將這些產品與餐廳的主題相互搭配,將其規劃為展覽的再延伸。



三套餐飲設計開啟對藝術的第六感
Pei規劃的菜單中,導入tasting menu概念,以小份量精緻套餐呈現,餐飲的精細擺盤(視覺)與特別味道(味覺)外,更在質地(觸覺)、香氣(嗅覺)與現場音樂(聽覺)都加入考量,希望在五感中牽引出體驗者對藝術的第六感——情感。
至於這三套餐飲設計是怎麼發想出來的?

#1 富足年少
以常玉出身四川富裕人家,後至日本學習藝術的背景,設計三份日式割烹冷開胃小點,飲品上採用蔬菜湯的概念,以番茄為主風味,加入氣泡與清酒當底。表現輕鬆活潑、有點日式禪意又不過於穩重的常玉年少生平。
劉欣蓓Pei解釋:「常玉早期出身富貴人家,青年時期到日本旅遊,所以我們把他身為亞洲人、中國人這件事情放在第一道餐酒搭上面。同時我們想表達他在少年時期意氣風發的感覺,並把日式美學融入餐點裡。」

調酒:以清酒帶出輕柔的米香,還加了茉莉花茶結合酒體,喝起來非常清爽。茉莉花茶是四川人非常喜愛的飲料,再把原本餐點裡常見的元素柴魚搭配花茶,做成這道中日混血的開胃酒。
餐點:用了懷石感的擺盤。右手邊是當季竹莢魚;中間是豆腐,搭配鮭魚卵和日式家常帶有果醋跟果乾香氣的醬油;香氣濃郁的滷牛腱用小黃瓜包裹起來,滴上麻油和胡麻醬,讓它豐富整體調味,同時也象徵了身為四川人的常玉,以及他旅行日本學到的美學。


#2粉色巴黎
直接以常玉在巴黎的藝術輝煌時期為骨,以代表裸女畫作為妝,盤器選用《人體》轉寫盤,風味從餐點的橄欖油、冰淇淋、烏魚子到飲品的乳清、蜜桃,在濃稠的口感與豐沛的香氣中,呈現常玉對女體的獨到見解以及其創作最滋潤飽滿的一段歲月。
Pei娓娓道來常玉的創作時期:「他是中國第一批去法國巴黎發展的畫家,但不像其他的中國畫家畫大山大海,他反而都畫一些小東西,比如動物、水果、花,還有女體。他的作品用非常有趣的視角來呈現女生身體,以及對浪漫的想像,所以這道甜點使用史博館商城販售的宇宙大腿盤裝盤。」

調酒:素材有法國蘋果白蘭地、蜜桃和東方美人茶,質地上很黏稠,像新鮮的果泥一樣,喝起來柔滑蓬鬆,把女生身體充滿了浪漫的姿態表現出來。調酒上點綴番紅花,可以跟冰淇淋上面的烏魚子做搭配,同時慢慢的融化在液體當中。

餐點:盤中的冰淇淋吃起來很清爽,但因為加入了橄欖油,所以有濃稠的口感。為了融入作畫的感覺,特別把兩種調酒「柯夢波丹」和「蜂之膝」放在顏料管理面,參與者可以在餐點上作畫及食用,透過顏料跟食材互動。




#苦澀孤寂
第三組搭配與甜點品牌TwoMONTHSperYEAR合作,以獨特的果泥摺紙黑馬,摺出晚期風景畫中的小動物姿態,並將甜點盤器改用塗抹白可可的鏡子,一是對應常玉曾在鏡子作畫的故事,二是透過留白與反射,加深沈穩孤單的感覺。
甜點採用法式檸檬塔改編,搭配的飲品帶有廣藿香的基調,苦中帶甜,餐飲風味上皆融合了一點木質調的元素,希望表現其被稱作是「一株栽在巴黎的中國盆栽」的意境。

Pei繼續說著:「最後一道餐酒搭呈現的是常玉的晚年,這是令人感到哀傷的一段歲月。我們能看到他那麼多有趣的畫作,是因為他早年家境富裕,有足夠的資源過上那樣的生活去享受人生。他晚年時因為家境和一些狀況,非常貧窮,所以我們把這樣的意象透過大量的留白和甜點在調酒當中做出深沈苦甜的味道來述說他的晚年。」
調酒:用了廣藿香和包種茶,把苦瓜和牛奶作成類似慕斯的質地。前面經過了常玉豐富的早年和中年那些曾經的浪漫和荒唐歲月,在這杯酒裡面做了一個收斂。這一杯調酒沒有太複雜的味道,只有苦瓜、廣藿香、茶香和一點檸檬。

餐點:常玉晚期沒有買圖紙的錢,常常用木材或鏡面作為畫畫的素材,因此這道甜點用鏡面塗上白色巧克力作為擺盤,做了一個擬真像石塊的甜點,裡面用法式檸檬塔改造,放入四川常用的香料花椒,帶出食材風味上的對比。
甜點上面有一隻小黑馬,這是常玉畫作裡常出現的標誌性圖像,畫作運用大量的留白,當中只有一個孤單的動物,很多人認為常玉用動物來象徵自己,象徵離鄉背井的藝術家,一人孤獨的在巴黎。



史博館走向新格局
雖然目前史博館閉館整修中,但是反而更不受限,積極利用各種資源創造更多豐富的議題。本餐會預計開放兩場邀請史博館精選商城消費滿額會員,企圖帶領大眾看到藝術跨領域發展的潛力,並開創更多互動合作的可能性。
如果對「常玉感官體驗展」感興趣,請至史博館精選商城線上策展頁面了解參加資格:想了解更多

資料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整理:潮人物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