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物雜誌

Main Menu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logo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Login

Welcome! Login in to your account
Lost your password?

Lost Password

Back to login
What's NEW山水人
Home›Style›What's NEW›慕谷慕魚的守護者:土石流防災專員 許賢美

慕谷慕魚的守護者:土石流防災專員 許賢美

By 周穎宗
2019-11-11
1060
0
Share:

「從早上到現在,都是會議和接不完的電話,只要地震、颱風,媒體第一時間就來這裡找新聞。」太魯閣族的許賢美專員,以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新上任的村長身分而受邀,擔任「土石流防災專員」一職,她風塵僕僕地趕到「慕谷慕魚」遊客中心現場受訪,臉上掛滿跑了整天行程的倉促與疲憊,每每只要颱風地震,哪怕村子裡風和日麗,媒體依舊劈頭就問,「銅門有沒有災情?」

無怪乎媒體這般反應,慕谷慕魚素有「小天祥」別稱,木瓜溪、無名溪、翡翠谷和大理石映照出碧藍碧綠的水色,近30年來,無論「銅門村」或「慕谷慕魚」這幾個字,一直處於新聞敏感帶之上。

慕谷慕魚新聞事件簿

1990年,當台灣人未曾聽聞「土石流」之名,一場自花蓮縣登陸的中度颱風「歐菲莉」襲擊銅門,時雨量破百,山區日雨量高達490毫米,木瓜溪南岸爆發山洪,屋毀民傷且多人罹難,當時台灣媒體根據日籍專家所使用的漢字,大篇幅引用「土石流」一詞,新聞定調為「銅門村土石流事件」或「銅門村災變事件」,「土石流」正式成為官方使用的名詞,受災戶遷村作業亦首開台灣史上,第一個因大自然災害而遷村的案例。

2006年,慕谷慕魚開放觀光產業,霎時狹小山路車流無數,日載3000名遊客湧入部落,垃圾、噪音、空氣污汙帶來生態威脅,也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旅遊業者更曾以調侃或刻板印象的笑話來導覽部落,再再傷害了太魯閣族人的文化情感。2013年「部落會議」自發決議封山護溪,2014年更鳴起獵槍、點燃狼煙,宣示守衛家園,希望遊客以友善生態的方式步行入山。

2012年,太魯閣族人不滿在未經溝通協議的情況下,將祖靈地擅自劃為保護區,抗爭的新聞沸沸揚揚。

2013年,部落與林務局因「護木事件」的強悍角力,開啟原住民族和公部門,關於「林木資源共管」的對話契機,為台灣的「林業史」和「原住民族運動史」,登載了一筆進步的史料。

2016年,銅門村主要聯外道路「銅門一號隧道」坍方迄今。

自然生態、人文景觀、歷史產業俱在的慕谷慕魚

銅門部落確實是新聞敏感區,數年來成為事件中心,而這一切皆源自於「慕谷慕魚」的珍貴景觀與山林資源,人文歷史豐富亦不遑多讓,「太魯閣族的播遷史和耆老們的故事就講不完。」

Tch 9990

慕谷慕魚家族(Mukumugi)擁有傳承百年的製刀工藝。

許賢美專員說道,「銅門村有兩個部落,三百多年前,太魯閣族分別自南投、天祥、奇萊山等地,翻山越嶺遷徙到花蓮,聚集了八大家族在此生活,各家族有不同故事,『慕谷慕魚』家族(Mukumugi)是傳承百年的製刀工藝和頭目家族,另一個家族是『依柏河』(Ibuh),是榕樹道路的意思,因此也叫「榕樹社區」,是個很好聽,像神祇一樣的名字,『新白楊』又不一樣喔,是Gbayang家族……」

每當許賢美專員以族語說話時,神情和語氣總是很陶醉,結語都是「這個家族的名稱很好聽對不對」。當年日本人在此挖出銅礦而得「銅門」漢字名,「慕谷慕魚也是公部門為了保護區而命名,他們很會翻譯,Mukumugi=仰慕山谷仰慕魚。」

許賢美專員希望遊客來到銅門村,能夠放慢腳步,更深入體會各項文化特色,當有愛,才有真正自發的山林保護意識,「銅門製刀是日本政府時期留下來的技術,是很特別的產業,這並非日本人注重銅門部落才特意傳授製法,過去原住民叫『番』,粗重工作都以番人為主要勞動力,因此全台各部落皆有槍械刀刃等武器製作的歷史,因為那是勞力工作,但持續流傳沒有間斷的只有銅門,因此當地製刀家族都有百年以上的資歷。」

Tch 0001

許賢美專員希望遊客來到銅門村都能夠放慢腳步,慢慢深入體會這裡的各項文化特色。

銅門部落推薦路線

「我們正在設計不同遊程,還區分季節性,什麼產業對部落好就盡量去發揮,而且一定納入環境教育,三、四月竹筍季,可以跟農人上山採筍,中午下山體驗自炊,煮自己採的食物,晚上夜觀去看夜行性動物;三天兩夜就延伸和其他部落結盟,例如上午在太魯閣族煮筍,下午去鄰村阿美族搗米;或在遊客中心體驗編織、再去古步道走走,採筍季過了可以做竹筒飯,過程需要90分鐘,中間再玩其他的。每次遊客聽我們導覽,大家都很高興,得到正確的部落文化知識還兼顧娛樂。」

許賢美專員興奮的把她腦海中的計畫告訴我:「下午散步去電廠或逛製刀老街,也可以去射箭、這是一天的行程,兩日遊會加入溯溪,這個活動需要整個上半天,中午野炊用餐,下午山上天氣多變化,高海拔容易下雨,就整裝下山慢慢晃回家,或留在村子吃太魯閣族美食,馬告拌飯、地瓜三吃、芋頭糕、香蕉飯、竹筒飯、山豬肉、刺蔥、樹豆、甜根子心也可以吃,我們導覽的沿路根本講不完,翡翠谷這段能看到許多與太魯閣族息息相關的植物,像苧麻就是太魯閣族用來編織的原生植物,在野外若要摘取,我都會跟它們說聲『抱歉喔,要把你折一下』,因為使用山林的東西,總是要說一聲。」

傳統織布是太魯閣族女子在婚前必學的才藝,織布原料來自苧麻。

成為景觀保護區後,人潮與旅遊業者湧入,許賢美專員說銅門村背負的使命很多,她才剛上任,還在思考和整合,若要約束就要有法規,「關於法規我們非常敏感,要如何立法,部落自我管理的規範又該包含甚麼內容」,許賢美專員說,要催生法規還有一段路要走。

不管名稱是銅門或Mukumugi,回顧慕谷慕魚,它一直處於近代新聞史的浪尖,並且未來仍不會止歇,這支剽悍的民族有強烈敬仰祖靈的印記,因此愛鄉愛故土流存於血液。當最後問到受訓成為防災專員的心得時,許賢美專員為難地說,「才剛成為專員,沒有實際操作過,哪有甚麼心得,但又不想實際操作,會需要操作不就代表有災害發生嗎?好矛盾啊。」


撰文/攝影:周穎宗

分享此文:

  • 共享
  • Facebook
  • Telegram
  • 列印
Tags依柏河土石流土石流防災專員太魯閣族慕谷慕魚銅門部落
Previous Article

統一為旅行注入生活美學 蘇志燮推薦韓國美景

Next Article

ARASHI快閃台北 大玩SNS搞自拍

0
Shares
  • 0
  • +

Related articles More from author

  • Just Sleep捷絲旅歡迎旅客一同開啟馬太鞍生態園區文化巡禮
    What's NEW住宿台灣

    小旅行去哪裡?花蓮捷絲旅 用香氛和絕美生態療癒妳

    2019-05-02
    By 詹樹樹
  • Img 7678
    山水人

    新豐村的熱血漢子:屏東高樹土石流防災專員洪木興以助人為己任

    2020-12-09
    By 鐘玉霞
  • Tch 9405
    山水人

    小林村的媳婦:土石流防災專員史小華 展現女性的強韌毅力

    2019-10-16
    By 周穎宗
  • Img 9132
    山水人

    苗栗公館鄉土石流防災專員徐憲敏對當地福德村來說是個「爸爸般的存在」

    2022-03-24
    By 鐘玉霞
  • Img 6859
    山水人

    松鶴部落療癒花園的推手:台中和平博愛里土石流防災專員涂麗美訴說大甲溪的美麗與哀愁

    2020-12-11
    By 鐘玉霞
  • Img 6954
    山水人

    嘉蘭村的鐵漢守護者:台東金峰土石流防災專員李吳道義帶著族人一起捍衛家園

    2020-12-12
    By 鐘玉霞

  • What's NEW

    少女心爆棚!現在就到台北美福,享用人氣美妝HOLIKA HOLIKA 聯名午茶

  • 雞笑酥炸雞腿塊
    StyleWhat's NEW

    炸雞控可以雞笑了!網美名店Nara賣泰國麵

  • 3946
    StyleWhat's NEW台味潮牌

    拉法頌月禮全家就近買 靜岡抹茶蛋黃酥超美味

你可能想看:

People

愛上壞壞的基督徒──林立青

他讀俄羅斯文學,也看日本少女漫畫; 他一邊罵人,也一邊愛人, 他是林立青,一個做工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讀《做工的人》就像認識了一個新世界,因為做工的人對我來說,很陌生。小時候腳 […]
  • ▊ 餐桌上的男人味 ▊ 粵菜廚神──陳偉強

    By admin
    2017-05-10
  •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每個人內心都有56道陰影?

    By 陳瑤蓉
    2018-02-04
  • 台北米其林星星背後的重要推手 ── 你不能不知道的3位侍酒師

    By Tammy
    2018-05-26
  • 用半個世紀,跑遍整個地球 ── 吳炫三:「我只是個畫畫的。」

    By editor
    2018-03-10



ChewPeople

ChewPeople Choice

想接收潮人物最新訊息嗎?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並按下「訂閱」鍵。

與潮人物聯繫

+886 2598-1970
service@chewpeop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