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鶴部落療癒花園的推手:台中和平博愛里土石流防災專員涂麗美訴說大甲溪的美麗與哀愁
回想起2004年的七二水災,台中市和平區博愛里松鶴部落土石流防災專員涂麗美往事歷歷在目。「大雨從晚上到凌晨,我以為聽到的是打雷聲,其實那是石頭滾滾而落的聲響。當時,松鶴部落停電19天,因為家裡有個柴油發電機,所以成為水土保持局工程人員進駐的基地。」風雨飄搖的暗夜山村內,涂麗美的家閃耀著希望的燈火。
2020年10月中旬,我們來到涂麗美的家:松鶴夢園民宿,山村民宿一身自然氣息,花園裡花木美麗綻放,絲瓜與多肉植物一起定居;大廳牆上略顯褪色的七二水災空拍圖、土石流沖毀大甲溪沿岸民宅、河道工程整治的照片,還說著這段歷史。
採訪這日,台灣各地已久未降雨、面臨缺水危機,站在雨量測量最前線,她憂心忡忡說道:「怎麼辦,最近都不下雨啊。」
山村聚落,家離水岸那麼近
1979年,涂麗美與夫婿楊萬益從台中后里移居松鶴部落,在當地小學任教。涂麗美帶著溫柔笑靨說道:「松鶴部落位於日治時期三大林場之一的八仙山林場的山腳,我移居這兒時林場早已結束伐木作業,但住家門前還有運送伐木的森林鐵道鐵軌。」
後來,森鐵鐵軌拆除變成柏油道路,她笑著說還曾看過一台卡車只載一根巨木下山呼嘯而過的風景。而涂麗美住家附近,林場巷及林場百年檜木板屋,還靜靜停留在時間的塵埃中。
定居松鶴部落四十載,涂麗美不只見證八仙山林場伐木業的尾聲,也經歷松鶴部落風雲變色的兩大事件:2004年敏督利颱風引發的七二水災,及同年8月24日重創大甲溪河岸的艾利颱風。
家離水邊那麼近,她細數松鶴部落內的大甲溪三條支流:松鶴一溪、松鶴二溪、裡都溪。1999年921大地震後全台地質鬆動,土石多、坡度夠,加上颱風帶來大量雨水,極易造成土石流。七二水災當天早上,千軍萬馬般奔騰而下的土石流,沖毀了涂麗美住家附近的鱒魚養殖場,及好姊妹阿嬌姨的家園。
坐在涂麗美身旁,阿嬌姨回憶:當時轟隆隆巨響,她爬上住家三樓水塔旁,烏黑天色中看到土石翻滾而下。撥開記憶烏雲,她淡淡地說:「故事說久了,好像就在說別人的故事一樣……」
阿嬌姨的家鄰近松鶴二溪出水口,風雨過後一個月她重回住家,經營起「阿嬌姨的店」,柑仔店對面至今還有一幢土石流屋殘跡,像是按下時間暫停鍵,直擊土石流爆發時房子失守,吃進了一肚子礫石,無法呼吸。
極端氣候下,現地即時回報更重要
涂麗美繼續說道,七二水災及艾利颱風過後,社區居民對氣象預報、降雨量提高警戒,尤其是西北颱更緊張。「自基隆海域進來的颱風,逆時鐘行進,強烈西北風夾帶雨量,且沒有中央山脈阻擋,非常危險。」2004年的艾利颱風,正是橫掃台灣北部、中部的西北颱,當時沖走大甲溪河岸約六十餘幢房屋。
幸而七二水災與艾利颱風險峻風雨中,松鶴部落居民事先多已疏散至避難地,減少人員傷亡。事實上,2004年土石流災難發生前,水土保持局在此實驗計畫:教導部落熱心民眾使用簡易雨量筒,並宣導土石流防災知識及自主疏散,也被認為是防災減災關鍵因素之一,並開啟推動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的緣起。翌年2005年,土石流防災專員制度正式建立。
熱心社區事務,推動土石流自主防災
2009年任松鶴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2011年受訓成為土石流防災專員,至今已10年。除了放置雨量桶,從零開始紀錄雨量等例行工作,她也像是社區保母,時常騎著摩托車巡視社區內的三條溪流,曾發現以生態工程施作的松鶴一溪,有個固床工底下掏空而積極回報。
孫子已經上大學的涂麗美,穿上防災專員亮橘色制服,人如其名,青春又美麗。親身經歷土石流風暴,她深切了解極端氣候下,現地即時資訊,更是防災減災的重要關鍵。
夫婿楊萬益也全力支持,風雨中開車載她到河邊拍照,回報水勢。她的眼角洋溢幸福說道:「每逢下雨天,看到河水乖乖的,我們就很感謝水土保持局的整治。」
她說,擔任土石流防災專員不辛苦,還有機會認識出身各行各業的防災專員,甚至成為朋友呢。最大困難則是因為她不是村里長,協助疏散時較無公權力。她說:「希望土石流潛勢溪的村里長們,踴躍成為土石流防災專員,把防災當作生活日常、服務村里民的一部分。」
松鶴為伴,療癒的再生力量
「土石流只是河流跟人們說:你們太貪心,佔到我的河道了。」涂麗美相信原住民耆老的話:「落石滾動停下來的地方(坡度平緩),才可以蓋房子。」
親眼看著V形溪谷變成平坦河床,涂麗美呼籲不可小覷大自然蓄積的能量,大自然有生命週期,鐵齒說住這一輩子都沒發生什麼事,是最危險的心態。
曾經造成傷害的滾石,現在成為生態工法堆砌、保護家園的護溪河堤。涂麗美與楊萬益親手將河堤旁廢置土堆變成大花園,在荒蕪土堆中砌築石板步道,種下花木、也種下希望,經過時間與愛心灌溉,成為一座身心靈的療癒花園。
花園裡鳳蝶飛舞,攀藤植物時鐘藤(又名跳舞女郎)如舞鞋般的花兒綻放,福爾摩沙櫻花也即將迎接下一個美麗春天。另一頭,山村黑白貓緩步慢行,阿嬌姨的店內養生五葉松汁、可做酸菜白肉鍋的泰雅醃肉,山野特產呼喚旅人,她熱情爽朗對旅人解釋:土石流屋不是八八風災造成,是七二水災啦……
走過風雨,松鶴部落再度吸引喜愛露營、登山、幽靜、慢活的旅人,以溫暖和煦的新氣象迎向未來。
採訪:鍾玉霞
攝影:SYH Image Studio
延伸閱讀:
嘉蘭村的鐵漢守護者:台東金峰土石流防災專員李吳道義帶著族人一起捍衛家園
松鶴部落療癒花園的推手:台中和平博愛里土石流防災專員涂麗美訴說大甲溪的美麗與哀愁
牛根草社區的警察大叔:花蓮鳳林土石流防災專員張國恭 「對生活有感」的防災日常
新豐村的熱血漢子:屏東高樹土石流防災專員洪木興以助人為己任
慕谷慕魚的守護者:土石流防災專員 許賢美
對所生所長之處懷抱深厚情感,世代都要住在這裡:土石流防災專員江維明
經歷過驚恐的那一夜:土石流防災專員羅仕琦 推己及人,想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小林村的媳婦:土石流防災專員史小華 展現女性的強韌毅力
全面翻轉防災思維 打造自主防災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