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哲專欄 ▊跑步,不是一個人的事

二○一五年與朋友一起行動的LoveShoes愛心跑鞋計畫,至今也有兩年八個月了。一開始我們收集愛心跑鞋,信任我們的跑友則提供還能訓練的跑鞋,傳遞給社經地位較低的基層運動員,減低他們運動傷害的發生率。
我們曾與運動品牌路跑賽事合作,民眾報名品牌賽事所得經費直接換取該運動品牌的跑鞋,我們幫忙找到有需求的國高中學校,從中做為聯繫的橋樑,很慶幸當時有兩百多雙跑鞋,將近十所學校受惠。
而後有些小型的愛心跑鞋分享攤位,除了收集愛心跑鞋,更希望推廣跑鞋對於運動傷害發生率的知識,希望將這類運動科學普及到社會各個層面。很多跑者會認為,跑鞋沒破為什麼就不能穿了?卻忽略了中底EVA材質的彈性疲乏吸震效果降低,與鞋底的磨損造成腳踝落地的角度增加。藉由愛心跑鞋的傳遞,不單單只有資源上的重新分配,更有知識上的分享。
不論是分享愛心跑鞋的跑友,還是收到愛心跑鞋的基層運動員,雙方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源,這是我們從事LoveShoes以來最意想不到的事情。
Love,陪伴與關懷
LoveShoes為非官方民間組織,不能募款,就算是森林跑站的名人飲回饋金,也是寫在我個人的合約裡,這樣才有法律的保障效力讓經費能正常使用。想要直接捐款給運動員的民眾,可以聯絡「台灣體育推廣協會」,今年LoveShoes榮幸成為該協會的專案之一,未來森林跑站名人飲系列的回饋金也直接捐贈到協會。
對於捐款,我最提倡的是關懷在地校隊。先從自己住所當地的學校去觀察校隊訓練狀況,花點時間了解校隊的發展與需求,再直接投入幫助。例如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的田徑隊,訓練時都有喜愛跑步的天母居民在旁加油打氣,有時端午節送肉粽、中秋節送月餅,移地訓練還會包個紅包當茶水費,對於經費缺乏的基層運動員,有時陪伴與關懷可能與經費是相等的重要。
有時候會有人問我,收到愛心跑鞋的基層運動員有沒有懂得感謝?當然,有些學生「就甘心」還特地寫小卡片,也有遇到假冒田徑隊要來索取愛心跑鞋的學生,但最後我想說的重點是,在從事LoveShoes的時候,我深刻體驗到一件事情,我亦為既得利益者。
為什麼這樣說呢?愛心跑鞋的初衷來自於我大學時代的想法,但當時本身能力不足,就這樣一直擱在心中,直到十年後達成,我在這過程中實現了自我的夢想,提升了我生命中的幸福感,至於學生有沒有寫感謝卡,我是保持「有很好、沒有也很好」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