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Uber一定會用到的六句英文!【下篇】之公主病的英文怎麼說

其實其實上篇已經把六句英文教完了~這篇就來聊聊我的Uber經驗吧!
身為一個旅遊部落客,幾大洲已經都踏足、染指過了(?)。但是關於走路這件事,我有時候滿任性的,在非洲Fes古城,縱使古老街道泥濘不堪而且隨處還有家禽家畜還有宰殺牛羊所流出的湯湯水水,但是漫步於街道仔細品嚐摩洛哥風味所散發的古老感,那是一種很過癮的享受;然而,四月時走在泰國曼谷四面佛附近的Central World,每走一步都是酷刑,我實在無法戴著墨鏡假裝時尚但同時汗流浹背滿臉汗珠,所以縱使走路15分鐘就可以到達的距離,我還是真心任性不矯情地拿出手機,打開Uber,立刻叫車。
Uber的好處實在多多,點到為止就好,畢竟這篇文章不是業配文,但如果Uber或UberEasts看到這篇文章,賞識小弟的詼諧文筆,我更會鉅細靡遺講出所有的好處的~
第一:光是使用信用卡付款就已經夠吸引人了,畢竟我也是腦袋少根筋的人,忘記帶錢包或是現金帶不夠是家常便飯。
第二:可以先看司機評價決定是否要取消當次叫車,但是要記得,台灣是5分鐘內取消才免費喔。
第三:事後的評價還有客訴處理真的很靠譜。大概100次會遇到1次我覺得還需要加油一點的司機,就會理性寫信給客服,而且都會超級快速得到回應。客服人員的專業態度還有這間公司敢承擔責任的態度,我很滿意~
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法國巴黎、泰國曼谷、印度德里搭乘Uber的經驗。
法國巴黎
首先,以西歐地區這麼高消費來說,搭乘計程車不算是明智之舉。所以每年都探訪歐洲一個月左右的小弟,Uber成了我的心頭好。加上Uber有推行pool共乘制度,有時候運氣好司機整趟都沒有其他旅客要接送,就直送我到目的地了。縱使路途中有臨時上車的其他乘客,也算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一段,因為巴黎人嘛,難免在穿著上比較有態度一些,我就很常眼珠子在墨鏡底下一直偷窺共乘旅客的穿著,聽起來大家覺得我是變態,但我是真的欣賞巴黎人的穿搭風格嘛。
泰國曼谷
泰國曼谷的Uber,我的推薦指數大概是50:50,怎麼說呢?首先,泰國當地的計程車本來就便宜,所以縱使隨手一攔的計程車,車資也絕對是小資族的我負擔得起的。唯一要記得,上車前一定要先問一句By meter, ok?(跳錶,可以嗎?)曼谷的交通眾所皆知,只有塞,跟很塞的區別。候車時間一開始顯示8分鐘,很常一等就從8分鐘變成10分鐘再變成12分鐘。可以等到車這還算是幸運的喔,小弟我就有過3次悲壯的經驗。
我傻傻且癡情地站在The EmQuatier百貨正對面樓下的天橋底下等Uber司機到來。還記得當天是星期五晚上7點左右,那天我的少爺病病發得很嚴重(註:後面會教大家「少爺病」「公主病」的英文說法喔),明明走上天橋就可以搭高架捷運BTS 從Phrom Phong進站,然後換車到地下通行的MRT捷運,就可以抵達離捷運口走路1分鐘的飯店。
但我怎樣都要搭Uber,因為試過揮手攔了幾次計程車,每個司機都因為星期五晚上的關係而不願意讓我一個外國觀光客跳錶計算車資,開價都是300或是500泰銖這種讓我一聽就覺得「哎呀當我是王永慶啊」的價格。
當初年紀小,心性高,哪懂得「原來用錢可以解決的事都是小事」這種道理,個個都被我斷然的No!拒絕了。
最後選擇叫了Uber,從一開始的5分鐘到10分鐘到18分鐘,耐著性子但是少爺病症還是很嚴重的我,看著地圖上的司機已經接近我了,剩下1分鐘時猛然一看,發現司機竟然在我站立的天橋的另外一端,然後地圖上的車子就不再移動了。
我們兩個就像是冷戰的情侶一下,你不動我也不動。我心想「哎呀不是說貼心服務嗎?司機你應該過來我這頭才對啊」,但是我那時候腦筋太不清楚了,沒有發現司機如果要從對向車道再迴轉來我這邊,可能要再花30分鐘的功夫。突然司機打給我了,接起電話時我還假裝很會講sawadee krub,然後對方就一連串的泰文,不論我怎麼用簡單的英文說English OK? Thai no no no….司機還是劈哩啪啦講了一串於我如浮雲的泰文。
然後霎時間,我覺得……嗯……還是不要浪費司機的電話錢好了,倉促地說了byebye然後掛上電話。
掛完電話後,你不動我不動的情形大概又持續了5分鐘,突然手機震動了,出現了一行提示字「司機已取消叫車」,當下沒有哭出來應該是我抗壓性強吧,但是髒話肯定是有罵出來的。現在回想起來,那位司機大哥是個聰明人,知道我是少爺病的重症病患所以做了取消服務的權宜之計。
最後,我還是選擇搭乘了最省錢的方式,BTS轉MRT的模式。到達飯店時,我一看手錶,原來我足足浪費了1個小時。
所以知道為何我不是太推薦泰國曼谷的Uber了吧,的確我有遇過英文流利到覺得他可以當我英文老師的司機大哥,但是也有遇過一句英文都不說的大哥。所以曼谷的Uber感覺品質有點參差不齊。
印度德里
在印度德里,雖然小弟已經是第三次造訪了,但還是猶如驚弓之鳥,到哪裡都分不清楚東西南北,加上這次前往的8天中,有7天都遇到被印度當地官員形容成「毒氣室」的霧霾(註:後面會教大家「霧霾」的英文說法喔),小弟覺得壽命減少了3年也不算誇張。
在衛生條件還有服務品質我覺得都可以再加油一點的德里,搭乘Uber肯定是上上之選啦,除了叫車操作方便外,在路上我還真不太知道怎麼攔一般的計程車呢。再者也不太需要跟司機用英文對話到,畢竟大家都知道,沒有超靈敏的聽力,一時半刻要聽懂印度式英文還真不簡單。
這次在德里8天的時間,大概搭乘Uber有30次以上,其中1/4的司機有個習性,我覺得很有趣。照理說Uber可以在叫車時設定上車以及下車地點,但是有1/4的司機,是每每到了距離1分鐘路程的時候就不再移動了,一樣呈現為冷戰你不動我不動的狀態。
哎呀我到底是要跟多少國家的Uber司機冷戰呀(註:後面會教大家「冷戰」的英文說法喔)?這次我學乖了,按照地圖上司機的方位走過去,然後就看到司機悠悠哉哉在駕駛位上,搖下車窗用印度腔英文問說Licky? Yes? 對了,因為小弟我是Ricky,但是印度腔英文中對於R普遍發音成L,所以Licky真的是我。
拉回正題,我聽到Licky就趕緊先送上一個虛假的微笑,欸!讓我在霧霾的環境裡走1分鐘左右路程去找司機,這個我覺得我不行,但是印度司機感覺習以為常,解開了門鎖然後我開門上車。好像由乘客走路去找司機跟車的情形在印度不足為奇似的。
但是撇除掉這1/4司機帶來的文化衝擊,基本上在印度德里,Uber真心是大家旅行而且又不想遭受每年11月嚴重霧霾侵襲的好朋友。
- 公主病/少爺病
英文當中並沒有這樣的說法,所以我們可以用一些別的方式來傳達這樣的意思。「公主病」在英文裡可以用 princess tendencies 來表示。換而言之,「少爺病」就可以說 prince tendencies 了。其中的princess 是公主的意思,prince則是王子。而 tendencies 是「傾向」。
要說「她有公主病」, 就可以表達 She has princess tendencies.
如果是Tom有少爺病,那自然就是Tom has prince tendencies囉。不過這畢竟是較新的詞彙,有些母語人士一聽到時可能會意不過來,因此可以用更直接的講法來表達:
She thinks of herself as a princess. (她把自己視為公主一般)其中的think of….as….就是把….視為….的意思。
或是 She/ He has a sense of entitlement. 用來表達自以為應該得到特殊待遇的人,男生女生都很適用。
- 印度德里舉世聞名的「霧霾」
倫敦是有名的霧都,被英國殖民過的德里沒想到除了英文還有一些生活習慣承襲英式做法外,連「霧」的這件事也承襲英倫風格(?)。霧的英文叫fog大家都知道,但是可怕致命的霧霾,英文是smog,是從smoke(煙塵)和fog(霧)所結合而來的字。有些人也會使用haze來表示霧霾,都是很好的說法。至於每到春天中國總有嚴重的沙塵暴,則是可以使用duststorm或是sandstorm來表示。
- 情侶間的吵架冷戰真的是cold war嗎?
大家都知道當年美國和蘇聯兩國強權之間的冷戰叫 cold war。於是就傻傻天真以為情侶間的吵架也是cold war。No no no~~~才不是!英文中指兩個人因為衝突而鬧脾氣不跟對方說話,處在敵對的狀態時,會說成give 人 the silent treatment.
例如我們可以說:
Jennifer and her husband are giving each other the silent treatment.
(Jennifer跟她老公在鬥嘴冷戰啦!)
好啦我們下次專欄呀!
初一十五要BuyBuy:本單元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更新,其他時間也會不定期出現喔!
作者Ricky的粉絲團:Ricky//英語小蛋糕。English A Piece of Cake。
作者Ricky的部落格:Ricky//英語小蛋糕。English A Piece of Cake。
作者Ricky的Instagram:Ricky//英語小蛋糕。English A Piece of C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