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言外的東方美學 讀衣IV跨界藝術時尚
《讀衣》以延續文化為念,藉文字藝術為東方時尚發聲的五年計畫,由台灣當代藝術家董陽孜於2016年發起,並於2019年來到第四屆。
漢字承黃帝使倉頡作書的傳說,自天地萬象中脫胎,引動「天雨粟,鬼夜哭」的景象,揭示了文字的感天之力,不僅承傳華夏文明數千年,更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
漢字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隨著時代更迭,產生了篆、隸、草、行、楷的書法字體變化,綿延出流光溢彩、燦爛紛呈的藝術成就。
有感於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為喚起對中華文字的重視、活化傳統書寫的藝術,台灣當代藝術家董陽孜發起讀衣計畫,帶來文字藝術與時尚設計的跨界試煉,提供展演設計創意與延續文化意義的平台。
讀衣用「讀」字表明服裝中蘊藏了文字的訊息與意念,於過程中引領觀者反思屬於自身文化的時尚。而讀衣音同「獨一」,更意味著書法文字結合時尚創造的獨一無二,藉由邀請華文圈服裝設計師創作演繹,為時尚設計帶來深度的文化思維運動,從讀衣中感受文字藝術的非凡魅力,珍惜漢字的美好價值。
前三屆的讀衣在解構文字線條與單字字體變化,讀衣IV則進一步融貫了字之形、字之音、字之義,以「四季」為命題,董陽孜從「滴翠」「荷淨」「月華」「寒松」的筆性墨情裡,開展出一幅生意盎然而又情思沛然的四季筆墨書。
「所謂字為心畫,而畫中有話。書法的點線筆勢、結構章法無一不從自然而來,細細品味,便能從中窺得如畫景致。」策展人董陽孜指出:「這次我用四季來命題,藉書法觀物,也觀己,由自然之道,啟發文字線條,為時裝設計提供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董陽孜認為,「漢字最為可貴之處,在於體現了人與自然相親的宇宙觀,這是我們與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而書法的文字藝術所伴隨著的生命意識與精神品貌,更形塑出與天地同和的東方哲學與美學。」
共同策展人暨創意總監馮亞敏表示,「四季,是自然的時令、人間的時尚。時尚是時令的產物,取材、用色、設計也經常向自然取經,受自然啟發。董老師的四季是詩意的、優雅的、富含人文情懷的,奇逸多姿的文字結構如何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實則挑戰了各人對文字與文意的內化程度。」
馮亞敏認為,讀衣帶來的啟發,不僅是文化的時尚,更是感知的時尚。「當時尚具備了覺察力與感知力,才能從研發、設計、製作、行銷等面向,打造出宜人而宜世的產業生態。」
本屆讀衣IV邀請了周裕穎、陳劭彥、蔡宜芬等原班底,與在國際間嶄露光芒的沙布喇▪安德烈、汪俐伶、旅居英國的黃薇,及加拿大籍華裔設計師黃偉豪(Daniel Wong)七組服裝設計師參與設計轉化,通過各人獨特的風格語彙,演繹出意在言外的東方時尚美學。還有9位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的學生參與文字線條的印花創作,玩轉出無限創意,藉由文字藝術讓想像力翱翔。
展覽資訊
開幕|2019/11/1(五)
展期|2018/11/2(六)~11/11(一)10:00~20: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紅磚區西一&西二館(北平東路與杭州北路口)
照片:團團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