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設計喚回星與月 ─ 南苑生態園區

平坦的步道,一側是山另一側是蓄水池,同時能享用遼闊處的涼風和芬多精。重整過的石門水庫南苑生態園區, 周邊沒有被林立高樓遮擋,雲彩、夕陽、繁星⋯⋯一刀未剪,日日放映。
桃園市政府近年來提出名為「亮點」的翻新計劃,南苑生態區為計劃中率先竣工的一項,並邀請光拓彩通照明設計團隊,用更內斂的照明設計點亮南苑。所謂內斂,是指屏除過去「照亮」的概念,以最小亮度照出建物與道路的曲線,避免過亮進而對環境造成光污染。
特別採「下方光束比」的照明設備,藉由精準的配光、防眩燈具應用,抑制了漫射的光線。此外,也降低燈具的配置,僅恰到好處地點出步道的輪廓,剩下的⋯⋯就讓月光與星光來補足。
入夜後,不一會兒眼睛就能適應這樣的明暗。造景池塘裝了水霧以及光纖燈具,煙霧繚繞配上像熒火蟲一般的光點,忽明忽暗,恍若身在仙境。園區內的涼亭、展示的水庫組件也得到了量身打造的燈光,太陽下山後,黑色把鏽斑跟石牆上的歲月蓋過,取而代之的是微光的暖黃色,夜裡的南苑是另一種溫柔的風貌。
照明設計在過去往往是被忽略,常由建築或造景團隊順手包辦,直至近年才開始有較多人注意到它的重要。夜裡行走在城市街道,沿途路燈守候讓人心安,卻也讓星星躲回黑暗中,戶外環境的照明更是大學問,是照明、耗能、燈具美觀、製造光害⋯⋯等得失的角力。星空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是太難得的畫面。
南苑重新被點亮,我們終於能重新擁抱黑夜的典雅、星月的映照。待日後南苑生態園區開放,北部就會多一個後花園。若你來到南苑,不妨待到入夜,讓眼睛適應那微弱的燈光,接著⋯⋯找回星空與月的相伴,享受沒有調味的清幽。
關於南苑生態園區
開放時間:08:00-18:00
導航地點:石門水庫坪林收費站
撰文:胡靖
攝影:吳政達、詹樹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