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跟翁仁彬(嗡嗡老師)的木製作品共度一生嗎?
牆壁上悠游著一整片的湯匙魚,是被暱稱為嗡嗡老師的翁仁彬,蒐集學生做木工剩餘的邊角料,一支一支磨出來的;加進大自然的元素,柳葉、銀杏、鯨魚、蝌蚪,大大小小,每支都不一樣。「不要太設限它的形狀,遇到對的人,他會說:『就是這個,我就是喜歡這個。』」喜歡,並且愛惜樹和木頭,一點點也捨不得丟,耐心的拋光上漆,上過生漆的木頭食器不會發霉,擦乾就好,可以用很久。
有些邊角料小到不知道怎麼用,翁仁彬拼拼湊湊,弄出一隻機器人,湊近看,果然細工,小小的木頭每塊都光潤水滑,「這個是抽屜。」冷不防,翁仁彬拉開機器人的頭蓋骨和左肩膀,示範哪裡可以藏小偷找不到的私房錢。
嗡嗡老師低調、話少,笑起來有孩子氣的天真;想說的話,都藏在作品裡。用木頭做了一對可以掛在牆上的鹿角,獵鹿掛鹿頭沒必要,他的作品環保又漂亮。木頭蛋糕是座椅也可以置物;看起來是立體畫作的掛飾,上面的湯匙真的可以拿下來用,是裝飾也是用品,木頭仁慢慢生活,營造生活裡很多美好。
劉珊珊是學生,喜歡老東西。工房裡同學們不時會帶來老窗框、櫥櫃、地板,改裝修繕之後,剩餘的材料師徒倆一樣,通通收起來。「想說還有什麼可能性。」上面的釘痕、油漆,想辦法保留融入作品,一支支形狀各異的茶則(取茶葉的用具),就這麼誕生了。
「我喜歡做全面的東西,每個角度看都是不一樣的。」希望作品可以用,也可以賞玩。捨不得、不放棄,讓木頭有了新的生命。
在北歐國家,木質傢俱往往與主人相伴一生,延續這樣的思維,翁仁彬希望利用老玻璃、台灣當地的木材等,創作取代可能搬個家就丟光光的塑膠、人工材質,讓用品的使用年限更長久。「就算壞了,也可以維修,可以重製。」細木工,品味生活,嗡嗡老師與他的夢基地木創,為木頭找到不同的未來。
炎炎夏日,不想出門,只想躲在屋內吹冷氣,適合去哪裡?歡迎來到新光三越策展的「這夏有木憩~123木頭人」活動!
18組來自不同領域、超過30位的木頭職人,結合木藝創作、音樂、故事、體驗、玩樂穿插於觀展的過程,吸引大眾參與並推廣生活美學,來這裡歇歇腿、喝茶、彈琴、磨菇,讓忙碌的心小憩一夏,是個絕佳選擇。
這夏有木憩~123木頭人 全台巡迴展演時間
檔期時間 | 店別 |
7/04(四)~7/21(日) | 桃園大有店7F |
7/25(四)~8/11(日) | 台北天母店A棟7F |
8/15(四)~9/01(日) | 嘉義垂楊店11F |
9/05(四)~9/22(日) | 高雄三多店11F |
撰文:楊小君
攝影:SYH imag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