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工作者林安常 擁有一顆熱愛歷史與文化的老靈魂
在與林安常訪談過程中,隱約感受到二十餘歲的他,有著老靈魂般的安靜與沈穩,木雕作品靜靜地在旁展示,散發出一種衝突與對立的氛圍,他說,矛盾性正是他一貫創作的脈絡,也是視覺理念的核心。
展區裡,海龜背上乘載著碑文,乳牛上方鑲嵌長方體,台灣黑熊向下眺望,動物主體非常明顯,林安常表示,會以動物當主角,因為造型有趣且多樣。早期也曾經雕塑過人物,但人型太受限。
動物與建築的結合,一動一靜,一柔一剛,呈現出林安常所謂的矛盾性,他說,他想探討的是人為與自然互動的關係。動物很自然地生活在土地上,建築則透過人工蓋在土地上。土地會有所改變,除了天災,主要是人為,但就這樣批判人為不好嗎?
林安常說,他並不想討論自然與人為的好壞,但是在其作品「逐棟建構」中,建物在象徵土地的乳牛身上拔地而起,詭異感與霸道感油然而生;在「安居高岳」中,則平靜地述說,過去與現代人往山裡跑的目的不同,前者去開墾,後者登山健行洗滌心靈,即使時代更迭,山與自然仍是人類的依戀。
我們的環境本來也就是人為與自然交互作用,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做批判的林安常,作品背後強大的意涵,依然跳躍而出。
除了探討人工與自然的關係外,林安常透過建物述說的,其實是歷史與文化。每個時代有其特色建築,譬如作品「古都之築」就引用赤崁樓龜碑的形象,石碑上記載的是當年人民奮鬥的歷史,物換星移,時空交替,如今的人們,還是不停為生活在奮戰。
林安常自小愛塗鴉,愛看漫畫,唯獨不愛講話,大學時選選擇雕刻系至今,一路走來,安靜地刻出自己的風格。他說,說話、表達對他來說比較不習慣,那就多看看他的作品吧,多多省思文明世界裡,土地所乘載的矛盾與記憶。
炎炎夏日,不想出門,只想躲在屋內吹冷氣,適合去哪裡?歡迎來到新光三越策展的「這夏有木憩~123木頭人」活動!
18組來自不同領域、超過30位的木頭職人,結合木藝創作、音樂、故事、體驗、玩樂穿插於觀展的過程,吸引大眾參與並推廣生活美學,來這裡歇歇腿、喝茶、彈琴、磨菇,讓忙碌的心小憩一夏,是個絕佳選擇。
這夏有木憩~123木頭人 全台巡迴展演時間
檔期時間 | 店別 |
05/23(四)–06/02(日) | 台北南西店一館 9F |
06/27(四)–07/15(一) | 台南新天地 6F C區 |
08/07(四)–08/18(日) | 桃園站前店 10F |
08/30(四)–09/23(一) | 台中中港店 10F |
09/27(四)–10/20(日) | 高雄左營店 10F |
撰文:楊菁菁 攝影:juju photo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