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LANGHAM到倫敦之路(上)國泰航空倫敦航線
有什麼地方比機場更能「匆匆而過」不認識,卻留下深刻的痕跡?
最近,從國泰的貴賓室出發,是常有的習慣,只是這習慣並不好培養,你必須選擇「適當」的艙等、累積「適當」的萬里通點數,否則只有祈禱遇上對的人,例如馬可孛羅金卡會員。但努力會有所得,至少不是遙不可及,對信奉怎麼收穫怎麼栽的人尤其相信,「不好培養」的嗜好才值得追求。
機場貴賓室2.0,一杯香檳的優雅
香港是國泰的大本營,它在那裡造了高達七個Lounge,感覺一年比一年多,這不會是錯覺吧?本來印象是四個,寰宇堂、逸連堂、爾雅堂和玉衡堂,這次發現寰宇堂和玉衡堂附近各有個獨立的頭等艙空間(玉衡堂—頭等艙),六個,最後還有一個專給已入境的乘客、在機場快線下方的賞心堂(The Arrival)。
抵港貴賓室的意思是?沒用過,但好吧,就算是財大氣粗,至少知道了國泰的企圖,何況國泰的商務艙價格堪稱划算,如果有Lounge迷的話,國泰系列堪稱第一,除了高大上還能說什麼?當然,跟它前年開始大筆翻修各地的貴賓室大有關係,從前年底的桃園機場貴賓室,到去年陸續完工的溫哥華、倫敦希斯羅,香港和曼谷機場,採取全球統一格調,皆以英國設計師Ilse Crawford主導的歐日風格,混搭安迪沃荷和田中功起(Koki Tanaka),那調和皮質、木頭、鋼條、磁磚和織布,分區跨域的概念我稱之為貴賓室2.0,脫離了暫留的匆忙,而是可以沉澱的地方。
藉由不同區塊,各有安逸的地方,悠然Bar、風味坊Noodle Bar、嘗味坊Food Hall、恬靜閣Relaxation Room、茗茶坊Teahouse……各式的Solo座椅,落地窗或僻靜的角落,太空座、皮沙發,美式躺椅、中式板凳,三人會客座、多人共享廳,空間拆解、可以合併,甚至布置一間書本和CD的靜雅的書房,讀一本艾倫狄波頓,學以機場當家,和一杯香檳的優雅。
效率來自於專業
悠然Bar的調酒師,可陪說話,如果有寂寞的旅人,經過十幾個鐘頭的孤獨,一兩句家常是降甘霖的貼心,吧檯也是我最愛的座位,當落地窗外的英航A380,緩緩倒退,滑向跑道,消失在天際時,也該甘願的離開了。
貴賓室離登機口近,他們最愛拉走客人的行李,不管只遲到一分鐘,該關的機門絕不再開,不要以為人家會等你。看似無情,其實埋在裡頭的是專業,而專業就是魅力,也是我欣賞的香港茶餐廳粗魯卻有效率的魅力。這其實合乎大多數人的利益,我見到太多台灣商店小姐臉上堆滿笑容的對不起,但其實一點沒有想要解決你的問題,對效率的崇敬,久了,可是會上癮。
轉機時間彈性,比直飛還快
國泰航空原本每天五班從香港飛倫敦希斯羅機場,每週增再加四班飛蓋特威機場,今年六月起,還要再增加變成每日一班;到時高達四十二個班次的航班,就算從台灣出發,搭國泰從香港轉,客觀來講的確是最方便的選擇,可以輕易找到最短時間的航線,機票也便宜些。主要還是時間的彈性,隨時從桃園出發都可以在一到兩個小時內接上香港往倫敦,那已經是搭乘捷運的概念了。
不過航空迷注意,飛希斯羅的大約是波音777,飛蓋特威則都是全新的空巴A350-900,新飛機的經濟艙和特選經濟都附有充電裝置和簡易置物架,而特選經濟客艙的前後距離增加、有加大的HD螢幕和電動調整座椅,小腿並有擱腳板,有「準」商務艙的味道,雖然777也不差啦,數據顯示經濟艙和特選的座位都要寬些,而且還降落在蓋特威機場,離中心也更近。不過,這次去倫敦艙等被升級為商務艙,反而覺得350的商務艙除了空間大,其他沒什麼進步,收納空間不夠細膩、過夜包也簡陋不少,餐點跟經濟艙差不多普通,差別只在於經濟艙是一套給你,而商務艙的主菜餐盤會晚點上如此而已。說實在話,A350的商務艙並不驚艷,但為了國泰的Lounge,也只有咬咬牙,誰前面的大話,我只要心靈沉澱而已。
潮編推薦班次,聰明有轉機!
- 16小時抵達倫敦(含轉機時間)
09:10 從桃園出發(CX403)
11:05 抵達香港
12:15 從香港出發(CX239)
18:10 抵達倫敦 - 15個小時半抵達倫敦(含轉機時間)
21:10 從桃園出發(CX5483,港龍營運)
23:55 從香港出發(CX251)往希斯羅
航班選擇彈性
- 香港機場-倫敦希斯羅機場:每天5班
- 香港機場-倫敦蓋特威機場:每週4班(2017/6後每日1班)
撰文:萬岳乘、攝影:萬岳乘、詹樹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