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政策 ▋魏平儀:企業先獲利,才能照顧勞工福利

勞動基準法標準太嚴苛了,根本無法實施,應該積極改善。
一例一休確定實施後,企業叫苦連篇,罵聲連連,台灣區織襪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平儀就說,「一下子藥下得太猛了!勞資雙方唇齒相依,太偏勞方,資方成本無法負擔,只好棄守,勞資雙贏的勞工政策才能夠真的執行。」
魏平儀認為現在問題在於法律與實際執行層面上的落差:「二、三十年來,有多少公司、企業、醫院甚至政府機關都沒辦法很完全的去執行勞基法了,又陸續訂立更嚴格的條件,其實會造成很多企業無法適應。如果說不能適應就該淘汰的話,那勞動部身為主管機關,自己一千多個勞動檢查員都沒辦法全部用正職待遇去對待,難道勞動部也要淘汰嗎?」
法律不該只偏袒某一方
關於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方面,魏平儀指出,台灣以前就是因為比別人更勤奮、更努力,別的地方短期內做不出來的訂單,我們就是有辦法做出來,因為我們有彈性,員工與老闆願意付出更多的工時共同努力。這樣的排程與生產能力是台灣特色與強項,現在如一例一休這樣的法令,限制工時和高昂的加班費,就好像把台灣最有力氣的翅膀折斷了,反而使得企業寧願縮減產量,也不敢給勞工加班,讓那些很弱勢,本薪很低的員工根本連加班費都拿不到。
「政府訂定政策的時候,不應該只看一方,要考量台灣經濟狀況、經濟環境、企業能受力來制訂,不是不管行業別、藍領、白領,全都一體適用,這絕對是有問題的。」魏平儀苦笑著說,處理國家經濟的時候,不是單純的用法令讓企業逼錢出來,應廣泛的從環境、結構面去改善。要給勞工福利,也應該看企業的獲利,從獲利中分出來,而不是直接訂那麼高,重點是要能夠保障勞資雙方權益,讓勞資關係可以繼續下去,而不是把誰鬥垮了,這對哪方都沒有好處。
撰文、攝影:張正璿
台灣區織襪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魏平儀
台灣織襪業者,期許企業在訂定政策時可以更充分地與產業界溝通,制訂更為合理的政策來保障勞資雙方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