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哲之路 ── 直達高雄小吃祕境:踢館台南篇

美食,長在腦裡
近至幾公尺、遠從公里外,他都能長驅直入,揭發不為人知的食窟。黃子哲,國家一級地政士,關於土地,他自有天生的敏感,尤其對長出來的米、養出來的牲畜,從食材到煮成食物,憑著嗅覺、以及當兵後盤旋在腦中的雷達,累積數十年,自成一本「子哲秘笈」。我封他高雄小吃之神,他搖搖頭,別抬舉,既然是秘技,自然不會輕易傳授,小吃不是用來觀光,不用來朝聖,在高雄,它要餵飽本地勞工,讓他工作中可以歇息,也是靜靜稀微的地方。稀微?嗯。這點省思,在台南小吃大崩壞的今天,格外重要。
我只好拿著刀子,抵著子哲的脖子,滲出了一點血。這位我心目中殿堂級教父,終於,答應要帶著我們走走他私藏的食窟祕境,至於要付出的代價,最好不要問,「你知道,這要得罪人的…」
「台南人太驕傲」,是這次次出發的理由。「隨便在我公司附近吃吃,你就知道」。台南人有自以為的高貴,老闆也端起個模樣,不是不好,只是,在高雄,小吃攤老闆自視是「勞動百姓」,辛勤忙碌,是個工人;台南則像米其林,老闆做來炫技,讓慕名而來的你,讚美並崇拜之—老闆是神,食客也尊貴。但高雄,完全不是這樣。
1. 咬一口要掉淚的蛋餅 ── 萬川早餐
蛋餅皮是現烙的,裡頭帶有高麗菜絲,煎的時候淋在鐵板,每塊形狀厚薄不一,但這才了不起。原味就很好吃,皮焦、內裡軟,嚼起來有麵香,當咬到脆脆的菜絲時,想到只有媽媽會偷偷在你的飯裡頭加菜,此時,眼淚都快流出來。每日親手現磨豆漿米漿,默默營業四、五十年。老闆很不好意思,「吃一塊,早上會不會太撐了」
地址:三民區熱河二街193號
2.氣力傳好,一碗抵一天 ── 漢伯麵線羹
家庭號大碗裝的米糕,盛得滿滿的,肉燥、肉鬆和黃瓜,簡直要溢出來了,說這只是一人份,開我玩笑嗎。扒一口,化成油脂的燥皮竄在煮得結實的糯米內,再拌兩下,衝突換為妥協,只剩下一種蠕化在嘴裡的陶醉。麵線糊也滾滾燙燙的,非一般習見的柴魚味,棕褐色的湯汁,這裡沒有海風,但也聞到海水的味道,不是很稠的那種,鹹仙草湯?我猜測,很像。
地址:高雄市漢口街68號
3.地方人士星巴克 ── 福哥小吃古早味
湯底是福哥每日凌晨熬,用魚骨、魚尾及豬大骨,湯清味濃,微微薑草,提神醒腦。魚皮湯呢,皮厚不油膩,一大片一大片的,好不客氣,專屬高雄人的豪邁,沒在跟你小心翼翼。魚腸煎得赤香,看起來棕黑,如蔡國強炸過的墨糊,但咬破後軟嫩如豆腦,味道濃郁,油脂自然地滲著,之過癮。煎魚腸在北部幾難得吃到,這等好味原來都被高雄人掠奪,南北差距可見一斑。福哥的客人,都是幾十年的老友,有人一碗湯、一碗飯就待了幾個小時,其他人也輕鬆散落,沒人急著走,悠閒地像年輕人泡咖啡店。福哥忙進忙出,彎著腰的殷實憨厚,每種材料務必齊全,絕不能讓人點了沒得吃,勞勞碌碌,此莊稼漢的責任感。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三民街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