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之夢╳儀式生活節│喚醒生活美好片刻的魔術師:陳彫刻處、元泰竹藝社、Funwood
在所有物件都能被快速汰換的時代之下,連人類都像是模組化一般逐漸相同,那些一樣的妝容、一樣的穿搭,恍若平庸才是流行,沒有靈魂才是超然,一成不變的生活步調,成為了我們對日子進行詛咒的儀式,但慶幸的是,還有一群人在努力與之對抗,他們帶著我們從麻木中離開,重新感受每個日子中的片刻美好。
陳彫刻處 陳文才
年屆70歲的陳文才師傅是陳彫刻處的第二代處長,打從娘胎就聽著木頭鑿擊的聲音,對他來說做木雕就是非常自然而然的選擇,沒有什麼猶豫,摸木頭摸了一輩子,從沒想過轉換跑道。
但在工業化時代的衝擊之下,傳統工藝逐漸被取代,曾經想放棄將工作室收起來,但因兒子不忍擁有歷史與文化的技藝消失,便與父親一同討論進行創新與轉變,將木雕與群眾的距離縮短,重新讓它回到大家的生活中。

對於工作型態轉變的陳師傅,不像有些守舊工藝師有著不可一世的傲慢,反而非常願意接納年輕人的想法,對他來說轉型並不代表拋開對於木雕的中心思想,而是保有傳統雕工刻法,並將其生活化,才是一種傳承。
父子倆將木雕作品型態以生活器具製作為主,改變工作空間裝潢,規劃一系列體驗課程,更開放讓擁有不同專長的人申請換工,在這空間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也讓木雕伸出更多觸角與人群接觸。
陳雕刻處的木雕作品型態以生活器具製作為主 雖然木頭器具製程較耗時,但因此才體現出器具的珍貴
提到儀式,陳師傅認為那便是對所有器具愛物惜物的態度,雖然木頭器具製程較耗時,但因此才體現出器具的珍貴,另外,在木雕過程中獲得的靜心也是難以比擬的體驗,他說「科技躁動的時代,讓大家能夠來到這個空間裡靜下心來,將頑固的木頭一刻一痕地完成。」因為如此,每道烙印於作品上的刻痕,都能感受到陳師傅對於木雕真切的熱情與溫度。
元泰竹藝社 林家宏
傳統產業在現代產業結構轉變之下備受擠壓,大家寧願使用替代性的能源與材料,卻疏忽土地與周遭珍貴且豐富的資源,而竹製品工廠便是深受影響的夕陽產業之一。
家中從事竹製品製造三十餘年的林家宏,在返鄉前曾擔任過空軍引擎工程師及品牌服飾創辦人,原以為透過在職場所累積的能力回鄉後能迅速上手,讓工廠成功轉型,但實際執行之後耗費比預想中多的時間,了解產業整體結構,才逐漸找到經營的模式與定位。

他說道「傳統產業轉型的過程,其實跟蟬羽化的過程很像,長時間在地下醞釀的過程不為人知,爬出土之後要儘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專注地,破殼羽化。」他認為品牌不該只是設計爆款的產品,一步一腳印與穩紮穩打的態度反而更加重要,也因此讓林家宏將原本沒落的竹製品製造產業開創出一條全新的路。
讓傳統產業重新走入人群,就必須先了解其本質,並反芻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找出需求並與之結合,當需求產生並能夠滿足消費者,便能讓他們重新感受到商品的價值,對於生活的熱情與堅持就是林家宏開發商品的靈感來源,商品開發前首先他會將腦中的靈感實際執行出來不斷測試,發現問題修正再修正,最終決定是否作為產品進行販售。
以循環經濟為目標創造零廢棄,並透過竹製品改變人們的生活是林家宏所期許的,而他,也正在一步一步實踐著。
Funwood 林姿余
Funwood於2018年創立,以傳統木工藝文化為品牌核心,將木質與金屬結合,作出有別一般木作商品的差異,產品同時呈現出木頭的溫潤與金屬的時尚,也藉由品牌的創立,讓台中老木業代工廠,透過創新媒材的合作進行產業轉型,因而能永續經營不致凋零。

在科技帶給人們便利之下,同時帶來了冷漠,我們透過小小螢幕窺視這個世界,總以為因此掌握了整個世界,無所限的邊界看似自由卻也囚禁了自己,埋頭於其中忘卻抬頭感受自己所處的空間與環境之中。
Funwood透過木頭與金屬的材質作為媒介,提醒著人們將心回歸到真實生活之中,期許能夠帶來一片的「發光的森林」給予消費者,在這座都市叢林中夠創造一些美好的生活體驗與價值。

2020工藝之夢│新光三越巡迴展
12/4-12/15 信義A9 9F
12/19-1/4 台南西門6F
1/7-1/18 台中中港10F
關於工藝之夢:https://pse.is/3a7vxd
撰文│李姿毅
攝影│周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