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陽孜、詹朴,我們時裝伸展台上見!

年輕人不寫書法了怎麼辦?75歲的藝術家董陽孜不糾結這個問題,她直接展開行動,近年來多次跨界合作,讓書法線條的剛柔並濟、墨色的濃淡飛白跳出宣紙的框架,去年與詹朴、陳劭彥、周裕穎等六位服裝設計師合作「讀衣I」時尚X藝術跨界展,在伸展台上呈現書法的線條、律動之美。今年的「讀衣II」更進一步,新加入了蔡宜芬、香港設計師何善恒、鄧曉滔,展覽除了服裝作品,還加入虛實書寫體驗區、舞動墨寶打卡區、DIY墨寶創作區等區域,希望跟年輕人有更多互動。
CNEX影像團隊將合作過程剪輯成10分鐘的短片,董陽孜出了考題,還到大家的工作室對話,彷彿《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不過她不是辛辣的評審,更常說的是鼓勵、是理念:「我們自己文化的文字,是何等的優美,又那麼的深刻,每一筆都有來源,可是到了這個時代,居然小孩都不寫了,我就希望他們先把線條,你怎麼去使用她,變成一個視覺。」發表會上,她也說:「我只是有創意,但是他們(設計師)幫我實踐了。」
最具東方風的點點裝、黑色塑膠袋製成的領口
服裝設計師詹朴第二次與董陽孜合作,從生活常見的針織到正式感十足的禮服,他在此次「線的進行曲」中,更常跟董陽孜分享不同織品的知識、他對織品的熱情。他認為書法最美部分在於濃淡、筆順、不規則且自然暈染的形狀,延續了上次的作品和Apujan的品牌精神,運用不同的針織、數位印花呈現墨色的濃淡和筆劃,同時也加入旗袍領、馬蹄袖等元素,剪裁出躍動感十足的系列服裝。
拍照時,詹朴特別站在一件點點裝旁邊,「西方有重複的圓點,我用這些頓點展現屬於東方的圓點,更揮灑、更自由。」大衣上有一個胭脂紅的鈕釦,像書法的落款,尾韻綿長。
服裝設計師陳劭彥也是第二次與董陽孜合作,他曾在2017年IFS國際時尚展用紅白塑膠袋創作,反思現代人與環境的關係,在「生」的系列當中,他也巧妙地運用可樂瓶、黑色塑膠袋等日常生活物件,作品很大膽、個性很內斂的他,在眾人面前沒有多描述些什麼,只是彷彿讀到他心中的OS:「我所理解的生命就是這樣了,書法、流線、日常。」真正說出來的口的是:「不管美或醜,大家可以討論、可以討厭。」
這次他把重點放在結構,「最難的是取得平衡,有時候覺得這邊要多一點、或少一點。」黑色塑膠袋做成的領口極其低調,但是只要留心注意,一定認得出來,這些看似胡鬧的創新,其實都是他再三的思量的成果,相較於他的其他作品,「生」更為內斂,適度融合了董陽孜的氣韻和自我的日常批判。
蔡宜芬是這次新加入的設計師,觀察到董陽孜的筆觸就像高山流水一樣,柔美飄逸,拆解不同的筆劃,印在烏干紗上,灰、黑、白的層次,又浪漫又堅毅,模特兒穿著她的「相對」系列走上伸展台,更顯得律動靈氣,「在黑與白之間,在柔軟與剛硬的界線,或進或退,每一個悠然卻堅決的弧線。來回之間擺手攤伏,於墨寶之上的一劇舞。」
沒有比這更美的意境了,時尚和藝術,能玩的還有很多,董陽孜淘氣地笑笑,「這是五年的計畫,每一年都要不一樣,我不可能重複。」
撰文:劉盈孜、照片提供:誠品生活、APUJAN
《讀衣II》時尚X藝術跨界展
時間:2017/10/21 – 11/08 10:00-18:00,免費參觀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
策展人/藝術家:董陽孜
第31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擅長巨幅草書創作,筆力雄渾、奔放,字形結構及布局自成一格,以獨特的當代詮釋,開創書法藝術的新風貌。近年致力推廣文字藝術,將書法美學融入當代生活與視覺藝術創作中,如雲門舞集、金石堂文化廣場、台北車站、出入境戳章、看見台灣,以及誠品書店農曆新年贈送讀者的「福」字春聯等,都出自她之手。
創作40年,已於全球舉辦超過60場書法展覽,近期更以跨界藝術創作展演為重心,嘗試通過書寫的形式及內容,賦予文字藝術公共性,彰顯文字藝術的當代性,大膽創新的跨界創作,希望在網路時代裡活化書寫的藝術,並且讓文字藝術不斷探索介入當代藝術的創作當中,以延續這項東方傳統藝術的當代生命光采。
合作單位
空間設計│黃怡儒 光助大房
影像紀錄│蔣顯斌 CNEX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自在工作室
執行單位│誠品生活
贊助單位│台北市文化局、設計在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協力單位│SAMSUNG、Microsoft、工研院、印相生活、風不動影像工場
指定輸出/投影│EP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