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代殖民歷史揉捏為混雜且發人省思的當代藝術展:《喀邁拉如律令》
當代視覺藝術展覽「喀邁拉如律令 Alohomora Chimera」於2020年5月9日至6月7日假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舉辦。由獨立策展人周佩穎統籌規劃,邀請八位獲獎與展歷豐厚的中青生代創作者共同參與,包括王鼎曄、林祐聖、張致中、郭佩奇、黃贊倫等五位台灣藝術家,以及李志、楊偉慧、劉威延等三位新加坡藝術家。
展覽期間另策劃三場微型藝術沙龍,以現場與直播方式利於觀眾參與,三位講者黃涵榆、簡立喆、黃建宏將分別從檔案、大眾娛樂電影,與潛殖三個主題延伸展演活動。
本展覽主軸試圖將近代殖民歷史比擬為混雜、價值嵌入、多元立場交織而成的不明確、有可能令人產生恐懼感的喀邁拉,而藝術家或者觀者是有法術得以符咒施法,緩慢甚至定格這段時間的道士,再用哈利波特的開鎖咒語剖析、提煉與解咒之後,激發出現什麼樣的被殖民者體悟或提問?
突破傳統中山堂以平面靜態的展覽模式,此次展出作品多為全新創作,結合錄像、裝置、物件等多媒體形式,呈現當代視覺藝術的多元化表現手法,並且開拓中山堂做為藝文空間的更多場域可能性。
郭佩奇擅長結合音樂與視覺,雙頻道錄像裝置作品「讀盲」,構想源起「舊金山合約」,由盲人操作打字機搭配鋼琴家彈奏依循點字機的鍵盤自創樂曲,試圖傳遞美妙樂音深層的不確定失明感。
張致中的「作鴛鴦」,透過文學史中對於鴛鴦此物種的誤指,以及實際踏查澎湖離島望安東北方的二戰軍事遺址「鴛鴦窟」,將古今現實以兩段敘事交織築構在一個主體邊陲的晦暗不明真空之中。
王鼎曄的「三留」,延續家族記憶創作脈絡,以波光粼粼的錄像畫面映射橫跨黑水溝的歷史時間感。
黃贊倫的「神轎」與「肉塊」兩系列作品,探討在高度技術發展甚至全面宰制人民生活的社會結構中,科技是否生成了另一新興信仰,並且未來的人類可否透過電子記憶載具重建當今人類的生存面貌。
林祐聖重新翻開日治時期公學校的美術課本,以「先生教的畫畫課」當作一絲線索來追尋殖民時代的藝術教育與今日台灣美學的關係。
楊偉慧以不斷層疊切割纖維素膠帶的繁複工法創造「新加坡物品」系列,呈現新加坡多樣的文化與習俗面貌。
擅長以詼諧、普普藝術手法來轉譯嚴肅主題的李志,透過舊式信箱、軍服、獎牌等日常生活物件,以基於文本的「星光計畫」裝置系列作品來激發討論他地與在地的異質與互有關係。
劉威延在中山堂取景、錄製的作品「影像聯合:照明的機構使用和色彩的缺乏」,根據「馬關條約」而創作的虛構性劇本,再由男女主角以國語、日語交錯朗讀,兩人卻不相望也不同時入鏡,演繹台灣與日本的曖昧情愫。
更多展覽與沙龍訊息,請參閱臉書粉絲專頁We ART The World。
新聞聯絡人:展覽相關問題,請洽周佩穎0928126752。中山堂相關規定,請洽(02)2381-3137#106中山堂業務組黃彩翼。
策展人|周佩穎 Patrice CHOU
藝術家|王鼎曄 WANG Ding-Yeh 、李志 Justin LEE 、林祐聖 LIN Yu-Sheng 、張致
中 CHANG Chih-Chung 、郭佩奇 KUO Pei-Chi、黃贊倫 HUANG Zan-Lun、楊偉慧
YEOH Wee-Hwee、劉威延 Urich LAU (按中文姓氏筆劃順序)
展期|2020年5月9日(Sat)至6月7日(Sun)
時間|週一至週日,早上9:30到下午5:00
開幕|2020年5月8日(Fri)下午2:00
地點|中山堂二樓迴廊暨展覽室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門票|免費
更多詳情,請搜尋臉書 We ART The World
活動專頁: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