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餐桌 建築篇 ▌又一夜,我們在晶華酒店……
台灣經濟全方位失靈,社會價值觀裂向兩極,國家需要企業,
但也任由企業被社會唾棄,這是什麼道理⋯
梅雨末期致命性的傾盆大雨,台北盆地濕了將近兩個禮拜,接近黃昏的中山北路二段,疏不通的車流,澆不熄的熱情……
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台北晶華酒店,晶華軒 飄包廂 ▋
先簡單說明一下,革命要請客吃飯,不是出於無可救藥的浪漫,而是聽過太多媒體上的虛偽,口口聲聲的治國方略,但最後也只有靠著製造假想敵,說敵人必自我毀滅,剩下一點自我感覺良好,渡過每一天。
我們只得隨時自我檢討,為何無法成為理想的政客,在一個理想的夜裡,一杯冷掉的咖啡後。
因為我們無法說謊,我們無法期待靠著對手不斷失誤贏得比賽。我們有各行各業的菁英,在台灣各個角落努力,我們只是要讓大家知道,「很多壞人」都是被誤解後,甚至刻意塑造出來的。現在只想繞過政府、政客,找真正有心的人,跟大家對話。
這次建築營造的餐桌,最後令人非常感動,林舜龍藝術家關於家的想像,家人和親愛的,在日本瀨戶內海一百九十六座的小雕像,注定要在海灘消失的孩子,戰爭,逃難,屍體,沖刷……,而同時,在淡水的家,有個十個月的娃兒在等他,牽掛的幸福快樂。他娓娓道來,房子絕不是豪華,現代化也不絕對必要,全家人在裡面互相扶持最美、最舒服,於是,我們回到建築的本質,要人住在裡面、與空間的互動,這是房屋的價值,而善、美,正是我們需要發生的關係。
鄧婉君對景觀的執著,認為建築物不只是鋼筋和水泥,建築業應該擔起美感的教育,尤其要抗拒一些壓力,郭莉穎是女性建築公司老闆,也感無力,只有堅持的走,努力地幹,建築業被汙名化,只有靠自己洗清。
現在,建築營造幾乎是台灣年輕人心中的「首犯」,什麼問題通通怪到土地、建商,它們是邪惡、貪婪、炒作和剝奪的代名詞,但這場革命餐桌我看到人性的溫暖和人本之道,想想,建築除了是有關「錢」的行業,它還會是什麼?
台灣悲觀的根源
管中閔:台灣的關鍵危機,是所有的問題都糾結在一起,經濟是一灘死水,如果經濟活絡,很多問題都會自然解決,年金問題也會自然解套。建築業也是,經濟好了,壓力自然就可以解決,所以我們必須回到經濟的核心。老實講,我對經濟的未來很悲觀,市場機制是所有經濟動能的來源,但是台灣的市場機制已經被破壞了。多年來我們透過各種規範和立法,這個產業不能做、那也不能開發,只想到約束,那任何創新產業都很難發展,台灣今天基本上是把所有市場機制都殺光,經濟陣亡也很合理。
那市場機制被殺光的原因是什麼?
管中閔:選票、法律、行政體系,關鍵是整個社會的發展,所有的改變都是針對市場中所延伸出更多的限制,限制和市場機制中間一定要取得平衡。現今全台灣沒有任何一個人反對環保,可是若真的進到政府去看我們的環保機制,那對不起,台灣不可能再有任何開發了。 我以前這樣表示,就被批評是開發主義者,但我絕對不是,我認為兩者中間一定要取得平衡,你不能一邊抱怨經濟不活絡,一邊又要極端、極嚴苛的環保機制,台灣人一定要想清楚我們到底要追求什麼,而不能想追求兩個端點。
每年台灣夏天都在限水,可是台灣又不能蓋水庫。

未成年請勿飲酒
郭莉穎:你政府擋了這麼多,可是沒有開發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沒有稅基、沒有稅收,當然就沒有發展。
江彥霆:我一直找藍綠聊,一點意思都沒有,台灣已經要沉下去了,我每次說什麼也不是為了自己的事業,只想摸著良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