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土在地精釀 黑鳶麥可|結合在地食材的獨特黑麥汁
以發掘台灣在地食材,關懷風土人情為目的,並以食材契作支持小農,增加復耕或種植面積,再研發自然友善的精釀啤酒。嚴選屏東可可製作出具有獨特風味的黑麥汁,以黑鳶的銳利與帥氣為靈感的吸睛設計,並搭配可可豆、小麥花等原料的細節元素設計,呈現出專屬於「黑鳶」精釀的獨特文化。
「台灣風土在地精釀」一向致力於發掘台灣在地食材,研發創新風味,並將產品充分體現品牌創始地「基隆」的風土故事。
黃彰琦,「台灣風土在地精釀」創辦人,一個對酒精耐受度很差的人,卻投身釀酒行業,有著侍酒師中級國際證照,最近還開起了麵店。他誠摯的歡迎大家有空到基隆吃地食、配地酒。
40歲那年,黃彰琦從金融場上退下來,思索著創業,在2013年時接觸到葡萄酒,用台灣土生土長的黑后及金香葡萄,釀出了「黑后風華」。餐飲文化裡,有地酒搭配地食的概念,既然有地酒,是不是該去尋找地食?因緣際會,他落腳基隆,與在地夥伴們做起了八斗子珍貴名物──飛魚卵,開發出許多飛魚卵創意加工食品。
隔年,黃彰琦想著,地食有了,那地酒呢?他開始把心思移轉到正開始流行的精釀啤酒上,用了基隆在地原物料石蓴以及瑪陵山上的野蜂蜜,做了兩支酒「潮境」與「雞籠」,請在地設計師設計包裝,結果獲得基隆第四屆十大伴手禮的好評,從此,他切入了精釀啤酒的市場。
這幾年,黃彰琦先從葡萄酒開始,用的是彰化二林的葡萄;基隆特色酒款系列,使用的是當地原物料;目前推出進入第三系列,動物系列,因為動物無地界國界之分,也代表著「台灣風土在地精釀」開始與其他縣市合作,譬如黑鳶系列,用的就是屏東自然農法所生產的可可。
未來,台灣風土在地精釀還打算推出氣泡飲。黃彰琦表示,啤酒成分90%以上是大麥芽、水和啤酒花,除了水以外,其他幾乎都是進口的,能用到當地的原物料其實非常少。但如果做梅子氣泡飲,梅子用量要很多,就可以使用更多在地的原料。
創業之路走了10年,他說,創業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慎選夥伴非常重要。挑夥伴的方法也許眾家各異,但他建議可以參考「面相學」。說到面相學,我們都笑了,我問他,他的夥伴都是這樣被挑選出來的嗎?他靦腆微笑地說,面相是大數據的統合,很科學的。
黃彰琦說,他很喜歡周星馳電影「食神」裡的經典台詞,「也許根本沒有食神,或許人人都是食神,……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他稍加更動為「沒有最好,只會更好,因為有心」。既然選擇創業這條路,他期許自己要有精釀的精神,每一款產品一定源自台灣風土,也許不會最完美,但會一次比一次好。
台灣味不一定是味道,對黃彰琦來說,它是一種珍視風土的精神。好好集「翻‧玩台灣味」5週年好物募集特別企劃,看見「台灣風土在地精釀」關懷風土的用心,希望能一起攜手合作,將台灣這片土地上孕育的珍貴物產努力推廣出去!
好好集 「翻‧玩台灣味」好物之星出爐
- 芳醇順暢帶有獨特濃烈高粱風味: 文章連結
- 傳統磚造,歷經6天5夜不停火的土窯柴燒淬鍊成濃郁香氣: 文章連結
- 無人工添加的爆烤烘焙美味: 文章連結
- 濃縮了營養素與水果獨特風味: 文章連結
- 好好集「翻‧玩臺灣味」 集結台灣最美風土人情和好東西: 文章連結
- 更多好物: https://www.ggds.com.tw/
採訪:楊菁菁
攝影:SYH Imag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