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漁船變身美術館 2019基隆潮藝術期間限定
s基隆正濱漁港停泊了一艘450噸的大型遠洋漁船,由陶亞倫、陳聖文、李承亮、何彥諺等13組國內外藝術家巧手改造廢棄漁船,搖身變成「2019基隆潮藝術:流」海上美術館,即日起至11月8日期間限定展出許多精彩作品。
有別於大地藝術多將作品擺放於陸地,「潮藝術」超越了傳統美術館及特定藝術體制,以基隆在地常見遠洋漁船作為藝術節的駐足節點,與在地居民日常生活融為一體,打破地方與藝術之間的壁壘。
榮獲馬德里現代數位科技影音藝術節「最佳新媒體藝術裝置獎」的陶亞倫,特別以VR作品「浮沉」進駐船長室,觀眾透過穿戴式裝置,進入與現場一樣的駕駛艙,映入眼簾與窗外卻是一艘全新的遠洋漁船,身體隨著大船不斷反覆下沉又往上浮起降落至另一個海面,在現實與想像之間體驗不一樣的海洋文化。
走到甲板上,可以發現藝術家李承亮以生活用品電器組裝的「月球太空計畫—太空艙」,像是誤闖時光宇宙掉落在漁船的時空機器,側耳還能聽見正在播放漁工們最愛的臺語廣播電台。進到冷凍艙可以看到新銳創作者何彥諺以船上原有物品進行再造,長滿青苔的繫船繩、充滿海味的毛巾與船艙底部聲響構成的「老軌、蟒蛇、隕石和θ波」,替船腹空間再添神祕之感。
而被喻為「隱藏版藝術家」陳聖文的「缺席」,一幅幅的絕美刺繡,代表了一段段令人痛心的海洋故事,盼望用作品喚起大眾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潮藝術展覽期間策展人蘇瑤華老師於每周六下午3時定時導覽,10月5日由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與竹圍工作室率先帶來一系列講座活動,分享何謂藝術進駐及芬蘭的「來至海洋」計畫。
照片:潮藝術、林科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