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物雜誌

Main Menu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logo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Login

Welcome! Login in to your account
Lost your password?

Lost Password

Back to login
Art藝術情報設計院
Home›Art›雜學的本事~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第2場)

雜學的本事~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第2場)

By 陳幸芬
2019-08-07
1124
0
Share:

旅行,是為了尋找另一種不同的感受,體驗更多新鮮的事物,重新認識自己,讓自己充電後再出發,你會發現自己能做到很多事情,這是一種成長,也是旅行的意義。

旅行若有100種的思考方式,旅行4.0創造的是第101種,更多的主動與聯繫,需要更多跨領域的刺激。「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是潮人物為促進各項產業與旅遊的關聯所舉辦的活動,這場旅遊與設計交流派對,從旅遊觀點切入,給自己更多的想像。

Img 1873

在6月15日第二場交流派對中,特別邀請13位旅遊、設計、藝術與文化產業的專家講者,各自發表創意與發想,提出交流與促進。至此,旅遊的定義將被改變,在旅遊產業之路,沒有人是圈外人。未來,您不僅是消費者,也將會是旅遊的生產者,那是美學、設計、空間、與高端訂製的體驗服務。

本場主持人仍為光拓彩通照明設計的孫啟能總經理,孫啟能曾負責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台北館、台北晶華酒店Noble House的照明規畫,高雄愛河、台北淡水河、新店碧潭及八里左岸漁人碼頭等水岸空間照明設計,是台灣建築燈光設計領域大師。孫啟能也提到,「旅行這個詞比旅遊更能觸動我,也更適合。」

Img 2100

「我是一個燈光設計師,我做建築的照明設計,為什麼我今天會站在這裡?因為我夠雜,所以我可以站在這裡。」這個時代就是講究誰比較雜(學),誰越雜就越厲害,「專業每個人都有,是最基本的,有本事雜出學問、雜出讓人耳目一新,才是本事。」

另一位主持人則是Anchor Taiwan的創辦人Elisa邱懷萱,Elisa在金融圈工作多年,Anchor Taiwan是一個台灣與國際連結在一起的平台~「新創外交」,透過特殊規劃讓海外人才發現台灣的國際競爭力,網羅與吸引創新創業、科技產業等優秀人才回台灣,與台灣的創業者、人才、科技文化產業合作,走向與世界接軌的路途。

Img 1815

邱懷萱:

就把現場想像成是在一個半公開的客廳裡面,老朋友、新朋友們大家聊聊天,然後希望會後可以產生更多的火花。新創外交是從矽谷開端,在歐美與全世界,吸引創業家與科技人才來台灣,幫台灣在世界各地交更多的朋友,讓世界各地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看到台灣。

從今年開始,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介紹台灣,就是以社群與民間的力量去引發,希望可以透過資金去把變多了人吸引到台灣這邊來。像夏威夷、以色列、紐約、香港等地方,都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方式、場域去展現文化的定位、科技的含量。

其實很多時候走得越遠,會把自己的家看得越清楚。當我到世界上很多地方看到這件事情之後,這時就會反思那台灣呢?如果說我們要去吸引這些創業家來,要用什麼東西去吸引他們來?就是我們的文化定位與科技,要用什麼東西當做是台灣品牌的定位?到最後其實會去思考非常非常多與這塊土地非常貼近的事情,到後來會蠻慚愧於自己對台灣認識的不足。

Img 1835

吳庭安TA:(W春池計畫主理人)

玻璃回收是一個蠻特殊的企業,我的家族企業是做玻璃回收,我們累積了非常非常多的經驗。我們做的幾個案子,已經完全顛覆玻璃回收這件事情。其實在美國玻璃回收率非常低,只有33%,台灣的玻璃回收率有92%,這是非常好的,而且全世界會追著垃圾車跑的國家,只有台灣,其實我們有一些隱形的特性,只是看不到。

今天在講旅遊這件事情,但是我想要談一談過去的經歷。我以前在在英國劍橋讀碩士,在2018年我去了一趟非常有趣的旅程。艾森豪獎學金是一個很特殊的學程,每年全世界會提供給大概20個不同國家的人,以前去過的人是宋楚瑜、蕭萬長,好像都是政治人物,在最近幾年開始有多一點企業界的人士。

後來才發現什麼原因越來越愛旅行,因為希望把世界變得更好、能不能把知識帶給別人,其實就在我們旅遊的過程中了。大部分的時間點都是在吸收,就像我們決定去旅遊或者讀書,其實我們都在吸收國外的知識。但是那趟旅程非常不一樣,那趟旅程我去了非常多的企業。

Img 1839

那時候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去了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然後我就跟他們說春池在台灣做了什麼事情,後來看完影片,他就說TA我們一起合作,就是我們與MIT合作的開始。他們本來就在做一個研究,看能不能用台灣這個真實的模式,或是循環精濟的模式帶到美國。

台灣很缺乏資源,我們必須要做循環、做創新,再帶到美國比較浪費的國家,因此如果我們能透過這件事情讓世界看到台灣,用隱性的方式把商業模式帶過去,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就能讓這個世界、美國或其他國家都變成慢慢地變得更好。

我覺得這是台灣人的特性,就是我們常常會忽略周邊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但是當這些事情聚集起來的時候,就像剛剛講的雜,如果我們把很多的跨界人融合在一起,就可以給世界一個很不一樣的台灣。

Img 1890

台灣昕諾飛專案業務總監龔柏丞則分享了光(照明)與城市、旅行、文化的關聯。他指出,把燈光、城市、旅行串在一起能增加經濟效益,創新的光源能讓城市或建築變成一個地標性、地標物或藝術品,或者創造人文形象。在歐美城市一些比較具創意設計的燈光,因此而變成旅遊的景點,呈現出當地的文化藝術性。「現在很多人在買東西時,都會想要買新的東西。然而當你在滿足需求的時候,這東西是不是新的,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Img 1949

趙文豪:(茶籽堂創辦人)

我會創業,做苦茶籽與旅行有很大關係。我還記得第一次出國是18歲去日本,回來就是批評台灣,覺得台灣感覺非常醜。然後開始去了香港、新加坡、中國、英國、德國,我的心得是出國越多,我就開始看見台灣的美好。

我就是透過旅遊學習到看待事情,還要看到他背後的本質,看見背後的文化、風土、土地、人文相關的東西,所以看得越多,我越覺得台灣很好啊。早期看都覺得台灣好像沒有這麼完美,但是其實越看越多,我就有一個心態,就是想要讓台灣更好。

Img 1964

簡單講就是我覺得台灣的下一步,能走的永遠還是回到我們自己的土地堅持著。我們現在做事情不追求快,而是追求一個30年、50年之後在做的事情。其實很多人會覺得我們在做很辛苦的事情,但如果沒有開始的話,台灣是不可能有競爭力。所以我覺得台灣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跳得比別人更高,另外一條就是扎更深的根,我們現在就是在做扎根的事情。

Img 1971

戴雲發:(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

我的本業是結構技師,結構技師會做很多大樓的結構設計。其實我一直覺得台灣的建築物安全很重要,像地震這方面的天災造成倒塌,我有點不自量力,覺得其實我有能力把條件做改變,就跳入這個這個世界。

今天我就是以在工地在做建築安全的概念,來看待一個旅行、一棟建築。其實我出去旅遊,會去看建築,到附近的工地逛逛,我會看到建築有沒有不一樣?就好像有透視眼一樣,我看到是他的骨骼健不健全,材質的天賦好不好。國外建築與安全都很重視小細節。

Img 1995

新加坡、香港建築法規都非常嚴格,台灣的建築法規是從新加坡引進,但像開放空間、綠化建築…等,其實都不適合台灣。台灣的建築概念與全世界都不一樣,還在用最傳統的方法,把鋼筋剪斷綁鐵線,跟不上世界各國,連東南亞國家的工地工程都比台灣進步。

Img 2046

黃琪晃Eric:(臣爵家具,VG Cafe合夥創辦人)

我在台灣等當兵的時候,開始上一些藝術的課,然後我發現原來有藝術投資這個領域,再慢慢延伸到設計。因為我很喜歡北歐的家具,就買了人生第一張北歐的椅子,我實在太愛這個設計了。

我覺得在旅行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藝術領域的掌聲,甚至是心靈的旅途,也會產生很多變化因素。每個人在旅行途中或是心靈旅程當中,不管是人生的藝術也好,或是去美術館看到的意思,都自己在定義、定量這個藝術是什麼東西。

Img 2014

其實我的行業與旅行非常相關,每隔一年大概有六個月在北歐,每次去就是長住2~4個禮拜左右,長時間的在北歐生活,我非常喜歡當地的生活,我會選擇住B&B,然後開車在整個歐洲地區走動,到很多倉庫去買東西、找東西。其實在藝術收藏裡面,是很有系統性的,當我在做這樣的事情,就會想台灣年輕人有沒有在設計?還是只在做OEM?

Img 2063

陳柏翰Tommy:(臣爵家具,VG Cafe合夥創辦人)

我們都在做餐飲、調酒及生活相關服務領域的裡面。餐飲應該也是一種藝術,我們在做的就是設計藝術,追求的都是背後的專注與執著,我們開始用這樣的方式讓廚師、調酒師有機會向大家介紹產品,知道他背後真的希望傳達的東西是什麼。

其實餐飲方面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像我們去新疆吃烤肉,我覺得有很多香料與印度很像,印度也有這樣的香料與烤肉,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相鄰隔壁。所以地理環境裡人的流動、文化與緯度,都會讓這塊地區的一些產品有些類似。因此我們可能會在韓國餐館吃到山東燒雞,也可能會在山東餃子館吃到炸醬麵,而這2個國家城市其實就只隔著一條海而已。

Img 2220

這些過程其實都是經由旅行,到了當地體會他們的人文之後才得到了很多的反饋,因此我們也思考有沒有辦法再做更好的技術,可不可以做些屬於台灣的東西。我們常常一起出國去看家具、看畫展,也感受到了當地的飲食文化,也很希望把當地的東西帶一些回來。

Img 2181

江建德:(好感音樂總經理)

好感音樂簡單講就是做兩個字:黑膠。剛剛講到復興2個字。從2007年開始,台灣進入了黑膠文藝復興,當年誠品發現音樂發燒友異常多,就在3月7日辦黑膠文藝復興運動,而且黑膠唱片很有趣,全世界的黑膠發燒友會買了一張黑膠唱片,然後在全世界最好的音響雜誌做評論。黑膠唱片,有著各種各樣你沒有辦法想像到的可能性。

今天講題是旅行,但是我從音樂的觀點的切入,因為我個人到了全世界的各個城市,都是以音樂的概念出發,我都會想要在旅程中帶入一些演奏會、音樂會、歌劇等,去美國、東京、歐洲哪裡都一樣,我都會盡可能的收集音樂,這是我不管到哪裡旅行必做的。

Img 2187

我覺得旅行可以看到這個景象,深度的旅行可以從一些痕跡裡面看到許多歷史、人文背景、故事概念與產業。一個國家與文化的構成非常複雜、有深度、歷史、人文,而我從唱片就能想到好多事情,這些事物都是有深度的。

我把7月4日美國國慶日定位成台灣黑膠國際化元年。台灣是一個華語音樂圈,但是從某個實際的意義來講,台灣的音樂在國外是看不到,國外有幾個人知道台灣音樂?我用實體的方式,全世界找經銷商、頻道代理商發行台灣的唱片,讓很多歌手樂團透過這個群眾募資平台把唱片做出來。

Img 2200

林太崴:(老唱片蒐藏家)

回想起來,我們現在幾乎是一根手指頭,就可以聽得到全世界所有的音樂,幾乎沒有沒有手機辦不到的事情,但是有很多東西斷層了,我相信當初沒有做的這些音樂,絕對是Google不到的,因為他就真的是斷掉很多的唱片,因此我們希望集結民間的力量,把這些過去無法得知的珍貴音樂重新再做。

Img 2193

其實我覺得透過聲音去旅行是有可能的,因為在人的五感當中,聲音是最早被開發的,人在媽媽的肚子裡沒有視覺與觸覺,在等待出生的過程只有聽覺,因此才有胎教音樂。當一個很老的人要離開時候,最後也只剩聽覺,所以很多人說可以在耳朵旁邊繼續與長輩們說話,可以聽得到的聲音對人類的五感來講,就是一個非常直接又直覺的感官,而透過聲音的過程,我們真的有可能可以聽得到。

Img 2246

剛從國外回來的謝佩霓,是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她坦言與各位不太一樣,從小就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從滿月開始施打疫苗、開刀,因此真正的錯過太多事情。她認為人之所以會旅行,從以前到現在,永遠都是尋找新的新希望、新的可能性、新的生存空間。「或者說,這個信念能夠透過旅行實踐。」

謝佩霓表示,如果我們追求科技、追求品牌、追求SOP、標準化與模組化,拿掉了多樣性,「我們都很清楚,如果是這樣子,當全球性抹煞了、取代了多樣性的時候,到最後整個世界都越來越像,這一切還剩下什麼?」

Img 2252

謝佩霓一點都不反對科技,「只是我們現在忘記了,不是只有高科技,其實還有低科技的選項,書寫、手感,透過這樣的共感與心感傳播出去,讓更多人可以知道,分享的這個可以創造幸福感。」

Img 2271

鼎陽開發董事長洪武龍笑說,因為是潮人物,就穿得比較潮一點。「我想旅行是身未動、心已動,小時候是不是要去旅行,前兩天就睡不著,你們這樣就懂了。」他認為旅行有很多的養分,透過旅行改變了很多,啟發了很多,出國之後這些都是無限的可能。

「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就是說,人生的無限可能。我覺得人生是一個很美好的旅程,每天都是開始一個很棒的日子。其實旅行就是要你去思考要怎麼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那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其實讓你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子。」

Img 2266

洪武龍40年前在坪林露營遇到的人,成為現在的合夥人。「旅行有無限的可能,合夥人可能就是你旅行認識的人,所以我覺得旅行很棒。最後我只講這句話,不要因為老了就停止玩樂旅行。因為你停止玩樂旅行才會變老,所以大家有空多多旅行。」

Img 2288

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因為覺得台灣教育很爛,所以出來做雜學校。「人生是充滿意外的,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旅程,最重要的是尊重差異,這也雜學的好處。我一直覺得我們講的,其實就是多樣性,全世界70億人口,就會有70億種生命的展現,差異化非常高。」

「教育回到最根本,就是尊重個體,這個東西叫民主、自由、多元。我們有這樣的基底,而且我們本來就是個多元文化。教育不是為了未來生活做準備,而是生活的本身,所以我們都錯怪教育,認為教育就是想要學什麼東西,以後就可以好好的有份工作。」

Img 2295

「我每次都說,藝術是不能教,藝術必須是你要喝一杯水,我就教你喝一杯水的滋味。」他認為教育的精神,就在於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情。如果每個人都非常熱情,可以自我實現的世界,是真的可以被期待。

【十三位講者介紹】 

  • 孫啟能:建築燈光設計大師,光拓彩通建築照明公司總經理
  • 戴雲發: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
  • 龔柏丞:台灣昕諾飛專案業務總監
  • 洪武龍:鼎陽開發董事長
  • 黃琪晃:臣爵家具,VG Cafe合夥創辦人
  • 陳柏翰:臣爵家具,VG Cafe合夥創辦人
  • 邱懷萱:Anchor Taiwan創辦人
  • 謝佩霓: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
  • 趙文豪:茶籽堂創辦人
  •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 江建德:好感音樂總經理
  • 林太崴:老唱片蒐藏家
  • 吳庭安:W春池計畫主理人

分享此文:

  • 共享
  • Facebook
  • Telegram
  • 列印
Tags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Anchor TaiwanVG CafeW春池吳庭安好感音樂孫啟能戴雲發旅行昕諾飛林太崴江建德洪武龍臣爵家具茶籽堂蘇仰志謝佩霓趙文豪邱懷萱陳柏翰雜學雜學校鼎陽開發龔柏丞
Previous Article

萬華響展演完美的視覺饗宴

Next Article

保養用吃的!ORBIS口服神經醯胺

0
Shares
  • 0
  • +

Related articles More from author

  • Vol.83

    ▌編輯餐桌 談品牌 ▌這一晚,柯P推開了寒舍食譜的門……

    2017-09-27
    By 編輯部
  • What's NEW

    這裡是你家、酒吧與私人獨享的台中夜景 ── 雙橡園V1特區101 Bar

    2018-04-26
    By 王景新
  • H&m Conscious Exclusive
    StyleWhat's NEW

    H&M的臥舖火車之旅 詩意美+永續環保

    2020-03-21
    By 陳幸芬
  • Vol.82

    ▌革命餐桌 文化篇 ▌那一夜,我們在美福大飯店……

    2017-08-16
    By 編輯部
  • 010
    People創作人男人味

    追尋台灣流行樂 林太崴重啟黑膠美學

    2019-10-17
    By 陳幸芬
  • American Tourister 「new You」 1
    StyleWhat's NEW

    放肆嗨玩Fun暑假!展開夏日清涼旅

    2019-07-03
    By 陳幸芬

  • What's NEW

    全台潮男潮妹的神級音樂盛典│Road to Ultra Taiwan 2017

  • Dsc 0162
    What's NEW

    勇奪全球冠軍!台灣設計師創意髮型揚威國際

  • Vol.77

    ▋追求小確幸 ▋黃瑞祥:是真正的不幸

你可能想看:

People

愛上壞壞的基督徒──林立青

他讀俄羅斯文學,也看日本少女漫畫; 他一邊罵人,也一邊愛人, 他是林立青,一個做工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讀《做工的人》就像認識了一個新世界,因為做工的人對我來說,很陌生。小時候腳 […]
  • ▊ 餐桌上的男人味 ▊ 粵菜廚神──陳偉強

    By admin
    2017-05-10
  •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每個人內心都有56道陰影?

    By 陳瑤蓉
    2018-02-04
  • 台北米其林星星背後的重要推手 ── 你不能不知道的3位侍酒師

    By Tammy
    2018-05-26
  • 用半個世紀,跑遍整個地球 ── 吳炫三:「我只是個畫畫的。」

    By editor
    2018-03-10



ChewPeople

ChewPeople Choice

想接收潮人物最新訊息嗎?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並按下「訂閱」鍵。

與潮人物聯繫

+886 2598-1970
service@chewpeop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