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物雜誌

Main Menu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Sign in / Join

Login

Welcome! Login in to your account
Lost your password?

Lost Password

Back to login

logo

  • People
    • 男人味
    • 科技人
    • 創作人
    • 美食神
    • 全明星
    • 山水人
  • Feature
    • 主題報告
    • 老友記
    • Super Channel 5
    • 封面故事
      • Vol.9
      • Vol.54
      • Vol.71
      • Vol.72
      • Vol.73
      • Vol.74
      • Vol.77
      • Vol.78
      • Vol.79
      • Vol.80
      • Vol.81
      • Vol.82
      • Vol.83
      • Vol.84+85
      • Vol.86
      • Vol.87
  • Style
    • Art
      • 藝術情報
      • 設計院
      • 音樂廳
      • 視聽間
      • 建築薈
      • 書籍室
    • What’s NEW
    • Fast & Furious
      • 國內試駕
      • 手機情報及測試
      • 汽車報導
      • 海外試駕
    • Stay in Style
    • 社長的飛行酒店俱樂部
    • 住宿
    • 咖啡專門店
    • 好吃的學問
    • 微醺的品味
    • 旅遊提案
      • 台灣
      • 日本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Column
    • 咬咬女中醫
    • 咬北東專欄
    • 台北時髦人
    • 科學家的腦袋
    • 初一十五要BuyBuy
    • 張嘉哲的跑步日記
    • 別讓寒冰不開心
    • 清酒大丈夫
    • 凡人以歌
    • 菁菁夫人
Art藝術情報設計院
Home›Art›專業與非專業的跨界旅行~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第1場)

專業與非專業的跨界旅行~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第1場)

By 陳幸芬
2019-07-23
670
0
Share:
Dsc09363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有著工作課業生活…種種壓力,許多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想去旅行,渴望遠離日常生活的壓力,彷彿只要旅行了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為什麼我們會如此渴望去旅行?旅行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旅行,是為了探索這個世界,用不同的角度與方式,去體驗其它地方發生的故事、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體會不同環境下的生存法則。在旅途中,我們對生活的觀察與感受放大了,重新吸收以往沒見過的事,可以不斷地被新事物刺激成長。

Dsc09974

旅行若是100種的思考方式,我們創造的是第101種。旅行4.0在於更多的主動與聯繫,需要更多跨領域的刺激。「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是潮人物為促進各項產業與旅遊的關聯所舉辦的活動,這場旅遊與設計交流派對,從旅遊觀點切入,給自己更多的想像。

在6月8日第一場「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交流派對中,特別邀請10位旅遊與設計產業的專家講者,各自發表創意與發想,大家喝著酒聊著天,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提出交流與促進。至此,旅遊的定義將被改變,在旅遊產業之路,沒有人是圈外人。未來,您不僅是消費者,也將會是旅遊的生產者,那是美學、設計、空間、與高端訂製的體驗服務。

Dsc09224

主持人為光拓彩通照明設計的孫啟能總經理,孫啟能曾負責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台北館、台北晶華酒店Noble House的照明規畫,高雄愛河、台北淡水河、新店碧潭及八里左岸漁人碼頭等水岸空間照明設計,是台灣建築燈光設計領域大師。

首先由主持人孫啟能開場,從事建築的燈光設計,他表示很高興能夠用專業的角度,來談一件「我覺得其實是非常專業的事情」。「現場大家都是旅行的愛好者,我相信比起專業的旅行者,我們並不一定是專家,但是我想旅行這件事情應該都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發。」

孫啟能指出,旅行能帶給我們工作或是生活上面的一些體驗,也能注入更好的一些基因進去。「所以我想就從一個非專業的角度,然後帶一些不同的專業的思考,我們可以一起來聊聊旅行這件事情。其實旅行產業並沒有特殊的界定或考量,他反而是一種從非專業角度,然後形成更好的專業。我覺得今天我們可以朝向這個方向來做,大家一起思考與互動。」

Dsc09255

第一位分享者為林淵源建築師,孫啟能開玩笑說蠻討厭坐在他旁邊,「他的那種帥度,就是把我們全部人整個都一起掩蓋掉,真的是台灣最帥的幾位建築師之一。」林淵源建築師愛塗鴉、寫詩、做動畫,是《房子在想什麼》作者,還有一間漂亮的咖啡廳。

「我們應該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點開始聊,比如說,建築師為什麼會成為日常經典?一位建築師為什麼會出書?然後告訴我們房子在想什麼?聊聊房子未來可能會在想什麼?」孫啟能覺得這一直是很有趣的事情,像咖啡店其實也是地方的旅遊,或者是最近有一個名詞叫地方創生,「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名詞出來了,我反倒不太喜歡去追求那一個名詞,因為我覺得好像都不是那個樣子。」

Dsc09373

(1)林淵源:(建築師,漫畫家,《房子在想什麼》作者)

我覺得剛才(孫)啟能講的道理,那個名詞、專業與非專業很棒,然後我們在理解專業、非專業的時候,其實我們是落在整個社會體系裡面,去看所謂專業這兩個字。事實上,我們回頭檢視自己生命的時候,其實也有往專業與非專業的言行之路去思考。

當我們在做一份工作,這個工作會完全影響你的人生所有,一切發展的時候,其實它不僅僅只是一個你謀生的一個工具而已,他會影響到你的穿著、你的裝備,影響到你閱讀的書、你做的料理種類…所以專業這件事,某程度上來講是一種迷思。

就好像我們高中的時候要選科系,被迫必須要選社會組、自然組,但其實我們人最好的一個狀態,應該是一種全知的觀點,就是沒有什麼是純粹社會組、純粹自然組觀點,那只是在教育系統裡面為了要方便去執行教育的工作,所以把學生分成了白天鵝、黑天鵝,從此以後,我們就一直認為自己是黑天鵝,也許一直到了40歲某一天,你才發現原來自己身上有白色的羽毛,而且是那麼珍貴、那麼美麗。

所以我時常會鼓勵年輕人學習知識,不要讓自己的人生被既定的框架綁架,那些只不過是為了要讓整個社會體系運作方便而訂下的規則,所以我到了四十幾歲之後,才開始覺得想要去掙脫。

Dsc09315

我們建築師這種工作很容易讓自己把自己定義為社會上的專業人士。如果你不夠專業的話,身為一位建築師,去提案的時候,業主不太會信任你。不信任是一個不好的起點,因為一個建築師如果不被獲得專業性的話,後面很多事情都無法做,因此在無形當中,他會綁架了一個建築師的人生,連他的所有一切的生活狀態。

因此他就變得不太敢跟別人說我車上有一張劉德華的CD,因為他怕會被人家笑,他就只能聽巴哈之類的,看電視也只能看公共電視,然後穿衣服就只有比較帥氣黑色的樣子。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就會變得越來越狹窄。這個狹窄系統是必然,你的人生也就會越來越窄。

可是我覺得,其實我們在成長過程裡面,要有機會跑壘,偶爾反轉一下,然後再反轉,然後你會看到很多不同面向。在現在這個時候,我認為跨界整合將會是原作能力,也就是說,其實專業與非專業這個面向,當我們追求專業的同時,其實我們要更積極培養自己跨界整合的能力。

我覺得跨界整合不光只是放在整個社會體系的關係,我們檢視自己內在生命的時候,也是必須要朝這個方向去做。我認為寫寫文字畫畫是社會組的事情,於是選擇了自然組,我覺得自然應該是往理工方向,後來我當建築師是工作,然後一直到40幾歲開始,我開始覺得畫畫塗鴉很有趣,於是用塗鴉的心情來面對建築的事情,我為什麼不能從事書寫、寫作的事情呢?

所以我開始在我的生活裡面多了許多、許多斜槓,也就因為這樣,我可以用很多不同角度來回看建築師這個角色、這個領域,所以我覺得這幾年我把建築工作做得還滿有意思的,其實這何嘗不是跟旅行、旅遊、電影等事情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

Dsc09765

為什麼要旅行呢?其實我們要旅行的意義,是在於我們要脫離日常的軌道,然後我們經過移動之後,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可是,如果你的身體移動,心情沒有移動的話,其實那個旅行的意義會少掉很多。

我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後來覺得哪怕你在一個城市裡面,都可以達到旅行這件事情的樂趣,因為當心不斷在移動的時候,觀點也不斷在改變的時候,其實你會得到某一種旅行的快感。

我覺得旅行的過程與形式,會讓我們感覺到那種迷人的氛圍,會產生腦內啡,這時候大腦會產生一些新的東西。

同樣是在吃牛肉,在京都吃所謂和牛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是不一樣的心情,之後再去吃那塊牛肉的時候,你會覺得牛肉的香味就是不一樣,其實就是因為你啟動不一樣的觀點,然後讓整件事情帶動不一樣的感覺出來。

所以從啟能談的專業與非專業,我帶出了一個觀點,我覺得人生在檢視自己生命,必須要用跨界整合這個面向去看,而我認為,在旅行的這個領域,跨界整合是很重要的一個思考。

Dsc09295

(2)朱志康:(世界最美書店,成都方所設計人)

我是個典型旅行者的設計師,因為不斷地移動,既不像是台灣的設計師,在中國大陸又是個異鄉人。我沒有受過台灣完整的科班教育訓練,我是靠各種經驗累積出來的,所以那個事業的點有些不一樣。

我們做的是成都的方所書店,這個工作必須一直跑來跑去,每次出差幾個星期,回到家就累爆癱掉,最好就是回家睡覺。可是很好玩的是,我發現我真的在移動,就是移動設計者,最北跑到內蒙古,西到成都,最南到海南,我都做過項目,然後澳門日本都有客戶,然後我發現我的工作就是個旅行。

當我們到蒙古當地做項目,然後在草原上宿醉的時候,突然覺得靈感就來了。跟蒙古人聊天的時候,我發現原來蒙古人那麼尊重草原。蒙古旅遊局局長說,在蒙古蓋任何項目都不會同意,是在破壞草原。於是我決定在草原下面做的企劃案就過關了,就是把草原掀開,建築塞進去。這是一個很珍貴的體驗,原來我們做設計的常常在破壞環境。

Dsc09203

蒙古的馬路是單行道,到對向車道大概要在一百公尺以外,所以怎麼樣都撞不到人。這個草原的風景,我怎麼看都覺得一樣,但確實讓我知道蒙古人多愛他們的草地,而且草原上有很多你看不到、做得很細的圍籬,像那個鐵絲網,他們是為了不要讓遊客去踐踏他的草原。

就移動來講,蒙古人連一點點破壞都沒有,當蒙古包搬走的時候,連一點垃圾都不會留下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狀態,他們蒙古人比我們更重視自然環境,也沒有墓這件事情,他們死了連墓都沒有,因此找什麼成吉思汗的墳墓更不可能。

在大陸工作,上海北京是非常快速的節奏,我們到成都之後,發現速度要減半、減半、再減半。我去那邊開會,一天吃五頓飯,隔天早上10點到工地看,全部沒有人來,只有我一個人到而已。在成都做方所書店的時候,有時天氣特別好,也沒有工人上班,而就他們在地文化來講,天氣這個理由很好。

全世界到處跑來跑去做設計,非常有趣,可以看到每個文化的特色,而且重點是在那麼爛的施工團隊,還能夠做出一個可以看的東西,不容易呀。我覺得工作跑來跑去就是我們的機會,工作就是旅行,很多講不完的。

Dsc09599

(3)黃金樺:(建築師,日常經典創辦人)

很羨慕能夠隨心所欲的移動,一直很想在不同的城市裡面遊走。在大概三年前,我出第二本書《品牌.城市:從風格生活再造城市DNA》的時候,當時我提出一個觀念,叫做候鳥型的居民,這樣的概念其實跟我過去在國外生活的經驗有關係。書裡面提到說,其實城市發展的主題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今天不會因為你是一個農業城,就只會有一種的產業,還是一樣可以產生很多精緻旅遊的方式。

我記得以前在紐約生活的時候,永遠可以坐3個小時的渡輪,到河邊的一個小漁村,夏天週末時去漁村體驗,了解與都會裡面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去一個充滿藝術家的小鄉鎮,然後,過你憧憬的生活方式。

Dsc09692

所以後來為什麼我會慢慢地走向一個城市觀察,與一個比較像是在城市整體發展策略的專業來做。我認為所謂候鳥型居民這樣的觀念,其實就像是很多人夏天一到,一定要去某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因為你覺得去那邊憧憬某一種的生活方式,就能非常認同那邊的生活。

前陣子我常跑台東,聽說台東最近也推出一個觀念,叫做我們都是V型人,以台東人身分證第一個英文字母是V這個觀念,真是多元的價值與體驗,一種共同的生態圈。我覺得他們提出這樣的觀念,就是說你不見得要去台東,只要比較認同台東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去那邊生活。其實台東也是最有機會把台灣相對邊陲的一個城市,發展出地方自治,可以跟周邊的大都市,變成一種互利共生的模式。

現在我可能就是做創新的品牌的關係,出國旅遊跟都是為了參展,但我故意把自己品牌的商品設在西門町紅樓的後巷,就是很像生活在台北大城市裡面,卻可以去體驗大家比較不是所謂典型的台北的城市街道樣貌。很像以前在南港上班的時候,家裡搬到康寧路,西門町這裡就是站壁最多的地方,我覺得我每天在這個很不典型的台北,然後在這個巷弄裡面穿梭,都像是游移在不同的城市裡面。

Dsc09583

(4)陳佳蔚:(都巿更新、社區創生建築家)

我在想怎麼介紹自己,比較好解釋。如果要介紹自己的話,我會介紹自己是:我出生在台北,我們家是中部彰化人,更早是在金門。我們家在金門與彰化,是一個蠻大的家族。然後我很早就來台北,在台北住了很多年。我們很熟悉日本,大概每年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日本居住,也住過美國加拿大,所以旅行對我來講到底是什麼?

其實旅行對我來說,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本身就是一趟旅行,不管是家裡附近的街道,還是到一個異國旅行,甚至台灣有很多地方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都覺得像在陌生的地方旅行。或者是,旅行對我而言,就是一個熟悉的地方,但是它每個時候有不同的樣貌。

Dsc09356

最近發生一件蠻有趣的事情。我們家在彰化有一個很大的工廠,最近要改建整理倉庫的時候,秘書打電話給我,說那個倉庫挖出了很多東西,應該是我有興趣的,問要不要留?原來找到很多以前的地圖及文件,其中有兩張地圖,一張是京都,一張是大阪,印刷的年代在昭和三十年、四十年之間,京都的地圖標註的京都大學,還不是現在的京都大學,而是京都帝大。在這邊唸書的朋友看到那張地圖的時候,再對照現在的地圖,發現整個城市的風貌完全不一樣。

所以到底什麼是旅行,對我來講其實很簡單,一個陌生的地方就是旅行。年輕的時候,旅行本身的重點是目的,我從這邊離開到那個地點,真的就是一個旅行,可是年紀增長之後,過程、在那邊體會到的改變、觸動的內心就是旅行。旅行有時候是一個很小的事情,然後回想的記憶累積成了之後,當我回過頭再去看的時候,又是一個很重要、很棒的感受。

我每年去五次東京,東京在我小時候不是這個樣貌,可是每次去有一些風貌變得不一樣,這家店收了、那家店開了,那個對我來講就是旅行。以前台北也不是這個樣子,包括晶華酒店在我小時候,也不是長這個樣子。所以其實每次去一個新的地方,有新的體驗,然後區隔老的地方,就是旅行。

Dsc09568

(5)盧申威:(葉宿文旅,榕酒吧創辦人)

其實我非常討厭旅行。去年的時候,其實已經大概兩年了滴酒不沾,所以我大概很喜歡做一些跟以往自己不太一樣的事情。

我是在舊金山出生、台灣長大。在台灣有兩種人可以送去國外,一種人是很優秀,另外一種就是因為太混了,所以只好被送去國外。我很明顯就是屬於第二種人。因為從小就有這樣子的概念,所以在念書的時候。覺得我可能不太會念書,可是我可以很努力的工作。

所以我從大學開始高中的最後一年就開始半工半讀,那時候我就開始決定,不要在寒假的時候回台灣玩耍,我要工作,所以也就讓我得到第一份工作,讓我知道一件事情,就是當大家在玩耍的時候,我在工作,就可以這樣成功一點點。

Dsc09845

真正比較認識旅遊這件事情,我就是完全沒有專業。

我一開始是在金融業工作,回到台灣以後,因為父親的關係,所以我在他建設公司上班。後來我就找了一間老房子,就在中山北路五段附近,一個連Google地圖都找不到地方,跟4個好朋友做了一間榕酒吧。

後來那間店由伙伴接手後,我就想在台北開始做airBnB,所有飯店最討厭的東西。開始做的時候,我就只是把一個老房子改造成比較漂亮,就在大客廳的後面,我貼了歐洲的一個黑白牆,然後有一個英國有名的電話亭,被網友拍下來傳出去,就因為這樣照片,我在airBnB賣翻了。賺到那時候,我心裡想說,我下半輩子就靠這個東西過活了。

那時候我覺得老房子是一個話題。當時松菸文創剛開始,報紙上大家都批說松菸根本就不是文創,所以我也在搜尋到底什麼是文創。我認為是必須要有台灣當地的文化、台灣當地的創意,結合在一起,才有這個所謂文創的意義。所以我就把這件事情放得很大,然後我在租網上面找到花蓮一棟破爛的建築物,我就說要在這裡開旅館。

Dsc09573

那時候,我去過花蓮的次數大概一隻手指頭就可以數完了。從小在國外,長大後就沒去過花蓮,而且我也不喜歡旅遊。只記得我坐普悠瑪,到當地租一台車,就從在那個經典海岸邊,開到現在葉宿文旅的地方。我說,這裡藍天白雲的,空氣這麼好,還這麼漂亮,怎麼可能賣不掉?結果真的,第一年真的很辛苦、很悽慘。

那時候我就開始旅遊了。以前我從來不出國旅遊去玩,我所有出去玩的地方,都是跟著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們,然後我也會跟大家興致勃勃的一起去到一個地方。對我來講,那時候旅遊的方式,就是跟我的一群好朋友到了國外,換了一個地方喝酒,換了地方聊天,換了地方打牌。

可是後來我開始在花蓮工作,這幾年我發覺到,其實旅遊對很多人是不一樣的解釋。旅遊是為了體驗有別於一般日常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而很多人會覺得哪裡或哪裡特別好,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屬於它自己的特色及特點,不管是人吃飯的地方、講話的方式、Say Hello的方式,他都會成為旅遊一個不一樣、獨特的、獨一無二的方式。

Dsc09236

(6)陳志彬:(百夫長旅遊集團董事長)

大家都知道。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旅行。這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而是一個很傳統的概念。只是大家怎麼去看待一場生命中的旅行。

我們都有聽過一些所謂的巷弄美食、小吃店的概念,我覺得我們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本身就是在旅行,我們自己就是旅行的主題,如果有哪個東西、哪個事件吸引人,讓你停下腳步,或者是讓你轉彎,那你要開始去體驗那一個不同的點,所引起的不同的樂趣。

旅行,並不是說你去了哪裡,而是什麼事件吸引你,讓你願意在生命當中為了這件事情轉個彎,或者是稍微停一下下。那個引發你興趣的事件,就是你生命當中注定會遇到的、快樂的,旅行的那一部分,但這一部份並不一定很長,他們每一個點都是吸引你轉彎,吸引你脫離原來軌道很重要的轉折。

當人生出現這些轉折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了,它不會一直來。有一陣子你特別喜歡這個事情,明年你就不喜歡,或許你這一輩子再也不會喜歡了,因為你會隨著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思考會越來越驚喜,你喜歡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跟你原來的自己不一樣,其實你在成長了。

旅遊、旅行的過程都是成長,不知不覺當中學習的過程,你都在成長,只是你自己看不到。你說不出來自己哪裡不一樣,但別人會告訴你,你的不一樣,過去時間你每一個停留,每一個轉折,其實都增強了你個人的內在,都強化了你自己,強化了自我。所以當你發現興趣的時候,毫不猶豫就要停下來,針對那個興趣去轉轉看。

Dsc09880

我想跟大家說個人的秘密,我只在飛機上想事情,不在其他地方想事情。飛機,是我們人類在舒服的過程當中可以離地球最遠、最高的。所以你不會有任何人類太近的磁場干擾,你會到一個不一樣的空間,那個空間可以讓你有很突破性的思考,特別是在夜間飛行的時候。

大家都知道以前詩人要望月,看著晚上的雲,可以寫下很好的文章,再喝點小酒,搭飛機的時候,夜間飛行千萬不要錯過了,用完餐、喝完酒之後,不要急著看電影,拉開窗戶看看外面的雲、月亮,你一定會有不同的啟發。

我一直在說,生命的主體是旅行,我們每個人都在旅行當中。旅行,並不是你真的要去哪一個國家,到哪一個城市,旅行,是可以被引導的。我們試著用空間置換思考的方式旅行,可以得到更大的快樂跟啟發。

旅行我從來不翻旅遊書去看、去吃或玩什麼,我一定是到當地飯店住宿的時候,我會問門童或者是服務員說,你下班去吃什麼?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們這些人下了班去哪裡吃,我就跟著他推薦的地方去吃,一定不是豪華餐廳,但一定不會有觀光客,都是本地人。

Dsc09552

(7)彭鈺聖:(兩岸影視創作的推手,頂尖東方傳媒總經理)

我以前是教師,再以前是運動員,我的旅行就是出國比賽,在我們滿腦子不是在想旅行這件事情,我們是想說這個場地、溫度,跟當地的氣候形式,如何能夠讓我完全發揮我的生理條件,我們要怎麼去面對後來的訓練,去參加這個賽事。

有一段時間,我帶九天民俗技藝團去大沙漠跑了兩百五十公里的超級馬拉松。其實我已經退休很久了。我們當時要保護九天的孩子,其實我們還幫忙扛三太子。那時候已經是30幾歲,我三個月就從一個完全不是跑馬拉松的人,變成跑超級馬拉松。

我以前是跳遠跟100公尺。我不是馬拉松選手,謝謝我的學校國立體育學院老師教我們很多的方法,我自己學會怎麼練習,一下午從5公里、10公里、20公里到全程馬拉松,我沒有跑過馬拉松。我直接跑50公里,然後到了澎湖跑100公里。真的很恐怖的事情,然後我太太一直說是神經病,兒子陪著我跑步,還從腳踏車掉下來。

到了撒哈拉沙漠當中,它是一個串字型的跑步,就是說我出去回來一個點,你只能一直往下走出去,每一天最短的距離是38公里,最長的距離是86公里。其實滿恐怖的。我們是七天六夜,號稱七天事實上是五天就要跑完了,因為有一段是86公里,要不停的跑。這過程當中,外國人都說我們是神經病,因為我們還要扛三太子。

Dsc09593

九天讓我非常非常佩服,有個女孩子差點虛脫脫水,還好當時有一台吉普車把她接走,不然那女生可能不小心就掛在沙漠裡面。在扛太子的時候沒有開光。其實扛太子最輕鬆。太子的嘴巴是我唯一能夠看到外面的狀態,人生很怪,你看得很遠你會怕,但是最後只有一個嘴巴讓你看到前面的時候,反而你不會怕,因為你只是每一步、每一步的往下跑,你只是告訴自己我們是15分鐘輪轉完成,只要完成15分鐘,自然會有人幫你做交接。

當你看不到目標,你不會怕,因為在沙漠當中本來就看不到底。人生本來就看不到底,你知道什麼時候會怎麼樣嗎?你不知道。那我就覺得當下,我只要每一步每一步的往前跑,也就是說實實在在往前跑每一步的時候,都可以很清楚的告訴你,你下一個休息點就要到了,你就可以在附近補給,喝水吃東西都沒有問題。

因此當下你在做某些事情就全力以赴,但也不要害怕,反正錯就錯,對就是對,無所謂。然後往下走的過程當中,會讓你感到一種自然的滿足感。當時這個想法會讓我自己很興奮,就是我終於可以完成250公里,最後到埃及金字塔,拿到一個模型,當中只要你有一次坐上車就不能拿到,所以這個經驗是我旅遊當中,一個比較特殊的。

Dsc09403

(8)林芸慧:(晶華餐飲集團總經理)

其實我在想,專業旅行是什麼?一定知道要去住最好的飯店,吃最好的米其林餐等,就是很專業?難道我只是隨便找個景點,在那邊一個月什麼都沒做,每天都只是去買個菜回來煮,這就不專業嗎?其實好像也不是。

由於我在歐洲念書,當我去英國、義大利的時候,可以參觀各個不同教堂的時候,坦白說,我一點感覺都沒有,我只會跟你說,我記得米蘭大教堂很漂亮,但前面可以血拼。然後再來到了羅馬,都一定要去看這個競技場建築物有多厲害。但我到羅馬,我只記得我一定要去西班牙臺階前面吃冰淇淋,跟奧黛莉赫本一樣,然後注意到街上有好多偉士牌,再看看有沒有帥哥,然後我會注意到飛雅特復古的跑車。所以我就在想,專業的旅行跟不專業的旅行,好像也只是看你當時的心態,當時的心情,還有最重要的是你當時的情況,當時身邊是誰。

因為我的祖父、祖母都在日本工作,一個在東京,一個在秋田的鄉下,所以其實我每年的暑假寒假都是去跟外公外婆住不同的地方。我小時候回憶,只覺得想要去秋田吃東西的時候,但我會記得一定要去看一下小八,因為我外婆會說,現在還記得什麼什麼的故事,所以我就想,旅行對我來說是一個回憶,最重要的是你身邊的人是誰。

Dsc09667

最近我發現我比較喜歡有目的性的旅遊,但我的目的性其實都是以運動為主的意思,就是說,其實我前幾年的確有候鳥型的感覺。前幾年我年輕一點的時候,每年至少去峇里島5~6次,因為那時候很喜歡衝浪,我每天早上7點起床去衝浪,下午去做瑜珈,然後呢然後吃吃路邊攤。

現在因為年紀大了一點,覺得衝浪也浪費時間,因為要等浪也不一定碰得到浪,然後衝浪會讓我受傷,因為怕受傷我換了一個旅行,我去滑雪,因為我要坐纜車上去就可以滑下來,所以我現在每年冬天差不多有4個月可以滑雪。

回到了旅行的意義,大家都以為我會分析告訴你們去哪家飯店最好玩,哪家飯店最超值,走哪條線路可以最好玩,米其林可以吃最多最便宜…但是我想要分享的事,其實旅行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回憶、很好的分享,都是一個體驗,我相信他會帶給你不同的記憶,就算是一種味道、一個香味、一首音樂、一個場景、一棟建築物,甚至只是一個他,就是一個狗狗的雕像,就是對你來說都會有很好、很多無限想像的空間,甚至你會決定下一次我還要再去的時候,我要跟誰一起去,要做什麼事情。所以這些可能就是我一個女生比較浪漫一點的想法。

Dsc09660

(9)鍾俊彥:(綠光計畫范特喜創辦人)

我不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我對旅行都是被迫跟工作或是唸書結合在一起,所以我會在一個地方待比較長的時間。

我在1989年7月到英國倫敦大學唸碩士,我大學念土木及水力工程,我是非常標準的工程人,所以其實我跟林總經理一樣,我對眼前倫敦所有的東西完全沒感覺。可是這麼多年後,我非常後悔,但是當時確實是這樣。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然後就看到兩邊的政府在報紙上刊登大幅廣告,看到在那個年代的台灣不會出現的字,意思是我在那個過程裡面,幾乎要解構我對所謂的我們在台灣這種很多歷史的定義、學習上面的結構。我不是一個政治狂熱徒,所以這些解構對我只是個人經驗,但是我開始了解,我們所知道的事情可能不是真的,或者說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釋。

Dsc09484

其實這是我在歐洲念書那兩年非常深刻的體會,尤其9月份到德國找我表姊,當時還覺得德國一切平靜,10月份回到德國,就發現東西德在一夜之間合併成一個國家,我拿到的地圖還是東西分開的地圖。隔年又看到伊拉克一夜之間併吞了科威特,科威特同學忽然從公子哥變成抱頭痛哭的難民,而大使館沒有半毛錢。

其實我可以看到很多事情在我眼前發生。

我姊姊在日本待非常長的時間,有次她就跟我說,我要去京都旅行,這次你一定要去。有一天,我們坐在火車上,她就說你看對面的兩個小孩子在講話,大概三、四年級吧,她就翻譯說兩個小孩說他們現在車上吃便當是不應該的,所以吃完了之後,趁著下一站到站的時候,他要趕快把這個便當丟在垃圾桶裡。

這個車站的開車門的時間大概不到一分鐘,所以有一個人要去盯著這個車站車長,萬一他沒有跑回來的話,一定要去告訴車長說,還有一個小孩沒有回來,請他慢一點開;另外一個小孩就算好時間,從這裡到那個垃圾桶,再跑快一點時間絕對夠,萬一時間不夠就找車長。兩個小孩討論完以後,一到站,果然跟她講得一模一樣,就像我姊是導演,兩個小孩早就演練完了。之後,兩人就靜靜的坐在位子上。

Dsc09618

我姊就說,你知道嗎?我為什麼會那麼喜歡每年到日本旅行,因為你看這個兩個小孩,他們所有計算的東西,其實是這個社會系統給他們的信任感,他們相信車長會解救問題,他們信任這個車門開關的時間限制,車子準點的時間,他們也信任這個教育系統,拿東西應該丟到垃圾桶裡面…這完完全全是一個社會的系統,給他們一個非常穩定信任的感覺。

她又說,你覺得他們跟台灣的小孩哪裡不同?其實最大的差別,是台灣的小孩總是躁動,這次做完事之後就會東張西望,日本的小孩會一直坐著,非常安靜、沈靜的坐在那個地方,等待車子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可能照一個固定的行程回家。她說,其實日本給人類那種感覺,不是多漂亮多美好,而是這個社會的系統給人一個非常精確的信賴感。

當時其實我想對我們也許應該回到台灣來做一些事情,不是改善多少的空間,或是改善多少的美景、美食,而是我們要創造系統,所以我們回來之後,就把我們在空間營造這件事情,用另外定位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就是我們希望來到這裡的人,不是只是看到我們好像創造一些很漂亮有趣的創意小店鋪,我們想創造的是,遊客過來可以看到可以被啟發,覺得為什麼有這麼棒的想法。

我在看待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比較沒有從這個讓人覺得餘裕快樂吃喝的角度去看這個事情,我比較希望大家能看到我們台灣更深沉的一面,我們對於社會、對於教育、對於我們未來的這種努力。

Dsc09296

孫啟能也總結了旅行與設計,人生就像一片片風景,有著不同的樣貌、不同的內涵,需要我們親身經歷,才能了解其中的奧妙。透過旅行,我們發現新的地方,重溫舊時的回憶,體驗不同的文化,並且得到成長。

  • 彭鈺聖:兩岸影視創作的推手,頂尖東方傳媒總經理。
  • 盧申威:葉宿文旅,榕酒吧創辦人。
  • 林芸慧:晶華餐飲集團總經理。
  • 林淵源:建築師,漫畫家,《房子在想什麼》作者。
  • 黃金樺:建築師,日常經典創辦人。
  • 鍾俊彥:綠光計畫范特喜創辦人。
  • 朱志康:世界最美書店,成都方所設計人。
  • 陳佳蔚:都巿更新、社區創生建築家。
  • 陳志彬:百夫長旅遊集團董事長。
  • 孫啟能:建築燈光設計大師,光拓彩通建築照明公司總經理。

分享此文:

  • Facebook
Tags2019設計與旅遊交流Party:4.0的無限機會Party三太子偉士牌劉德華奧黛莉赫本孫啟能巴哈建築彭鈺聖德國成都旅行日本晶華朱志康林淵源林芸慧歐洲沙哈拉沙漠照明燈光盧申威米其林米蘭紐約羅馬美學義大利舊金山花蓮英國蒙古西班牙設計鍾俊彥陳佳蔚陳志彬馬拉松黃金樺
Previous Article

泡泡帽隨扭隨換 PopSockets即刻轉動

Next Article

韓流再起!有夠潮的小家電

0
Shares
  • 0
  • +
  • 0
  • 0
  • 0
  • 0

Related articles More from author

  • 小s分享uniqlo全新u管家服務
    StyleWhat's NEW

    小S化身UNIQLO簡單風格大使

    2019-02-23
    By 陳幸芬
  • 2019唐寧茶調飲大賽 各家好手全力以赴
    StyleWhat's NEW

    唐寧茶調飲賽 Bartender展現創意時尚

    2019-07-19
    By 陳幸芬
  • H2a3915
    StyleWhat's NEW

    2星主廚客座 Chefs Club Taipei快閃法國料理

    2019-09-10
    By 陳幸芬
  • Dsc 0162
    What's NEW

    勇奪全球冠軍!台灣設計師創意髮型揚威國際

    2018-11-02
    By 陳幸芬
  • Stay in Style

    藏在天府之國的絕美飯店 ── 成都 The Temple House 博舍

    2016-04-29
    By 詹樹樹
  • 星想餐1
    StyleWhat's NEW

    夢幻聯名星想餐 品味星巴克愜意時光

    2019-09-19
    By 陳幸芬

  • 義大利卡佩萊蒂餃
    StyleWhat's NEW好吃的學問

    用味蕾領略義大利百年傳奇美食 看費里尼插畫特展

  • 索卡sokatp 202012
    What's NEW創作人藝術情報

    王挺宇、林葆靈、席時斌、許芝綺於索卡藝術《溫叨》 聯展,後疫情時代重新詮釋家的意義

  • People主題報告

    ▌革命餐桌|桃園篇 ▌這晚,我們在華航諾富特飯店⋯⋯

你可能想看:

People

愛上壞壞的基督徒──林立青

他讀俄羅斯文學,也看日本少女漫畫; 他一邊罵人,也一邊愛人, 他是林立青,一個做工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讀《做工的人》就像認識了一個新世界,因為做工的人對我來說,很陌生。小時候腳 […]
  • ▊ 餐桌上的男人味 ▊ 粵菜廚神──陳偉強

    By admin
    2017-05-10
  •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每個人內心都有56道陰影?

    By 陳瑤蓉
    2018-02-04
  • 用半個世紀,跑遍整個地球 ── 吳炫三:「我只是個畫畫的。」

    By editor
    2018-03-10
  • 台北米其林星星背後的重要推手 ── 你不能不知道的3位侍酒師

    By Tammy
    2018-05-26



CHEW FANS

你想看什麼

101 SONY UNIQLO 上海 保養 信義 倫敦 台北 台北折疊 台南 台南成人學 台灣 咖啡 威士忌 後現代香港 微風南山 攝影 新光三越 新加坡 旅行 旅遊 日本 星座 時尚 東京 法國 清酒大丈夫 潮流 澳門 甜點 米其林 美食 義大利 腕錶 花蓮 菁菁夫人 藝術 藝術家 設計 電影 韓國 音樂 香港 黃子佼 黑膠

最新上架文章

  • 年度最大攝影盛會SKM PHOTO 2/26-4/7新光三越北中南巡迴展出 2021-02-28
  • 不安份的靦腆之城 Taichung|專訪分子藥局創辦人劉彥伯 2021-02-21
  • 最有氣質的狂人之都Tainan│專訪豐藏鰻魚料理 / 廣富號 創辦人 李小柏 2021-02-10
  • 最有氣質的狂人之都Tainan│專訪鳥飛古物店主理人 葉家宏 2021-02-02
  • 西洋情人節,用時間的香氛──路易十三LOUIS XIII禮讚你們的愛情 2021-02-01
  • 七人座休旅也可以很舒適 Mercedes-Benz GLS 450 4MATIC豪華上市 2021-01-26
  • 最有氣質的狂人之都Tainan│專訪台南謝宅創辦人 謝小五 2021-01-26
  • 陳永興建築散步❸充滿生命力!優游嘉南平原的水牛精神 2021-01-20
  • 陳永興建築散步❷台南鹽水小鎮╳月津港╳散步小食 2021-01-20
  • 陳永興建築散步❶漫遊台南土溝村農村日常 2021-01-19

最熱門

  • 奮起福餅創始店 黃金米磚|無人工添加的爆烤烘焙美味
    奮起福餅創始店 黃金米磚|無人工添加的爆烤烘焙美味
  • 咖啡最好的飲料店 COFFEE.TEA.OR超有質感
    咖啡最好的飲料店 COFFEE.TEA.OR超有質感
  • 不安份的靦腆之城 Taichung|專訪分子藥局創辦人劉彥伯
    不安份的靦腆之城 Taichung|專訪分子藥局創辦人劉彥伯
  • ▊菁菁夫人專欄 ▊第五宮,每個人命中都有一部愛情片
    ▊菁菁夫人專欄 ▊第五宮,每個人命中都有一部愛情片
  • 你知道什麼是Bespoke嗎?它將改變你對西裝的印象!
    你知道什麼是Bespoke嗎?它將改變你對西裝的印象!
  • 年度最大攝影盛會SKM PHOTO 2/26-4/7新光三越北中南巡迴展出
    年度最大攝影盛會SKM PHOTO 2/26-4/7新光三越北中南巡迴展出
  • 有個狂派醫生叫做杜元坤
    有個狂派醫生叫做杜元坤

information

2F., No.374, Songjiang 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 Taiwan (R.O.C.)
+886 2598-1970
ms.chewpeople@gmail.com
  • About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