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工藝之夢│張凱亘奪「工藝界金馬獎」首獎 蔡子硯飛出無限可能
「工藝獎等同於工藝界的金馬獎,這對我來說遙不可及,沒想到會得獎,而且還是首獎,真的好高興!」 目前正在參與學生製作影片的拍攝的張凱亘,為了頒獎典禮專程從新竹趕回來,事前沒有得到半點徵兆,獲獎時驚訝之情表露無遺。
每年工藝界最重要的活動「臺灣工藝競賽」公佈了2019年得獎名單,今年工藝獎共有568件參賽作品,選出73件入選作品,本屆首獎由張凱亘獲得,二等獎是尤雅容「種子的旅行」,三等獎得主為蔡子硯「雛」。
張凱亘是台藝大工藝設計學系的應屆畢業生,外型斯文俊秀,本身自帶明星光芒,面對鏡頭從容大方地侃侃而談。「感覺是對自己的認可,我好像已經完成現階段的任務,可以去嘗試其它的東西了。」
「這些參賽作品算是我們的畢業製作。」張凱亘與蔡子硯是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同班同學,兩人都是第一次參賽,就以精湛的工藝作品得到極佳的名次。張凱亘表示,在工藝方面他與蔡子硯是亦友亦敵的關係,兩人相互鼓勵、彼此良性競爭,才能刺激對方做出更好的作品。
張凱亘的得獎作品是「生命特徵」,分為四個部分描述不同生命階段的姿態,整體造型結合宇宙天文的概念,代表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四個階段,呈現宇宙天地的深意理念,也代表著他人生的四個階段。四件系列創作再組合,成為一個中心思想完整具體的成品。以細緻技法、深刻意涵與具備層次的作品,獲得評審的青睞。
徬徨 未知 平衡 釀成張凱亘的一等獎
「這四件系列創作分別代表我人生的四個階段,從大一時期彷彿最初宇宙萬物與時間空間的開端,被困住的我們根本無法定義那些未知事物;到大二開始感受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產生的矛盾與紛擾,大三時似乎逐漸了解可以立定目標,進入大四就是自我規劃。」張凱亘坦誠,透過創作剖析自我讓他更能了解自己,也走出迷惘狀態。
「生命特徵」的每件作品都可以旋轉、活動,各個核心機關中都有設置點燃薰香的所在,以薰香杳杳飄出的煙霧表現生命無形但確實存在的特質,象徵著人們的本我,不受主觀意識的控制,飄移在生命個體周圍。「總體概念來講,是希望不管外在的困擾,我們都能夠不受任何拘束,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第一部分「初始」,型態由中心向外發散,亦謂著最初不成形、類似宇宙大爆炸的狀態,要向外延伸蔓延的感覺;第二部分「囚牢」,表達開始接觸世界而感到生命迷惘及困惑;第三部分「探尋」,象徵越來越能掌握方向,開始尋找生命的出路;第四部分「平衡」,最終對於未來的期許,懂得與世界相處交流。
張凱亘透露,其實系列作品中的第二部分「囚牢」,是他在大二時期完成的第一件作品,當時的他沒日沒夜、作息不正常的創作,「每天除了睡覺、吃飯、上廁所,我都把自己關在工廠,好像一直把自己困在一個地方,就是會覺得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可能有點走火入魔的狀態,迷失自己的感覺。」
那時候的張凱亘面臨著茫然徬徨與情緒低潮,探索自己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將來想走什麼樣的路,因此「生命特徵」是他在探究自我意識與生命本質的創作。「我只是普通中學出身,班上同學幾乎都有美術專業,我覺得從起跑點就已經比不上他們,因此對自己的要求與訓練更嚴格。」
「我從大二開始構思作品,透過電腦繪圖、手稿繪製、畫模擬圖,挑選材料到工藝製作,總共耗費了3年才完成。」張凱亘透露,作品製作順序是從囚牢、探尋、初始到平衡,最享受做第一階段囚牢的時期,木工技法也比較困難。
「這次創作用了栓木、楓木、橡木、烏心木、胡桃、柚木等木材,我希望透過木材描述不同生命階段的姿態,並用電腦打造精細的角度,使用大量的彎曲技法,力求完美的彎度,打破大家認為木頭很生硬的看法。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無論外在世界如何改變,都能很柔軟的面對。」
23歲的張凱亘提到未來的目標,計畫成為專業演員,目前也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看似很跳TONE的轉行,其實是他經過理想與現實面深思熟慮後的行為。「我找了好多相關工作,但薪資低到你無法想像,一般企業也不重視創意工作,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工藝的出路在那裡?」
「藝術的本質都是相近的,當時我就下定決心,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夠達到期望,所以就是今天了。」張凱亘擁有堅定的毅力與耐力,對於演員這條路義無反顧,也給自己幾年的時間打拼。
繼續飛往工藝之路 蔡子硯
不同於張凱亘的大轉行,這次工藝比賽獲得三等獎的蔡子硯曾獲得黃文川木質產品設計第二屆家具組第一名,正在等當兵,未來仍然會走工藝設計的路。蔡子硯與張凱亘是好朋友,互相扶持督促對方的創作,看似競爭對手,實則是彼此支撐的後盾。
「飛翔,象徵超脫世俗生活完美主義的自由。」得獎作品「雛」的翅膀靠著齒輪會不停轉動,運用機械原理製作,這對學工藝的蔡子硯來說並不困難。
「顧名思義,雛就是幼鳥的意思 ,幼鳥在成年後會離開自己的巢穴,學習如何飛行、如何自己生存,他們會遵循本能去達成夢想。以雛作為主題延伸出來,象徵著羽翼未豐,代表人類有著無限的可能。」
「雛」的外型像似宮崎駿《天空之城》的巨大飛船,蔡子硯坦言喜歡宮崎駿的作品,「慾望是發展的動力,人類有求知慾、有物慾,會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追求財富滿足個人欲望,永無止境的追尋夢想,發明越來越強大的科技,生活越來越便捷。這是一種欲望,欲望會驅使著行動,而成功造就了今日。」
蔡子硯認為科技不斷進步革新,但我們依然可以擁有美好的過程,保留最完美的品質。「我們生活在高科技現代化文明社會中,但這變革並不是終點,未來這一切可能都會消失,如同墜落的天空之城一樣。人類不應該只停在當下或滿足於物質的富足,更應該跳脫出舒適圈,踏上自己無法企及的高度。」
「生命特徵」與「雛」不謀而合,有著自我探討與未來期許的豐富意味,以年輕人來說,無論構思、理念、技巧與工法都是極為成熟的作品。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些為生活增添品質與美感,體現工藝文化魅力的美好創作吧!
2019 工藝之夢╳新藝商號 ─ 新光三越巡迴展
展期與地點|
12.05(四)- 12.17(二):台北信義新天地A9 9F 宴會展演館
12.21(六)- 01.01(三):台南新天地 6F C區文化館
01.04(六)- 01.13(一):台中中港店 10 F天空劇場
時間|11:00 – 22:00(上述各店閉展最後一天,皆開放至 18:00 止)
活動官網|請點我
撰文:陳幸芬 攝影:SYH Photo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