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風情畫 四季帶路
王剛鋒帶著我們,沿一片紅磚綠牆,怡人的樹葉裡,露出幾棟民國初年的摩天樓。
摩天樓啊,怎麼會有,威海路太陽公寓「Sun Apts.」,1928年生,回字型結構六層高,褐色花面art deco,裡面忙碌著建築事務所、藝術工作室、模特兒經紀公司,彷彿沒什改變的模樣。過個角,諾曼第大廈,1924年,在三路口夾角三十度,拱型窗楣、鐵欄露台,直像一艘法國戰艦,底下彎月拱門,裡外來去,恰好一世紀,悠晃的。
走到這,離我們住的四季酒店,目前上海最奢華富裕的南京西路鬧區,才不到五六分鐘。
然而,都混在一起了。攝影師在附近長大,他指著這裡和那裡,那裡和這裡,吹牛似的說起不可考的建築和街景,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如今風雲變色,我擔憂他的心理狀況,人怎能接受時間的顛覆,一覺醒來,一切都變了似的。
然後,他拿起相機,開始記錄,興業太古匯,星巴克,恒基大樓等五六十層的大樓,可是,他的蒙太奇,又跨接回窄窄的威海路、老老的一片紅磚牆,帶我們進去,靜安別墅,牆內僅剩少數的居民,說著濃濃的上海話,他小時候的記憶,那叫石庫門,傳統江南樣式與殖民時期英國建商整批構築的傳統維多利亞特色房屋融合出全球獨一無二的兩層樓混合磚房,範圍相當壯觀,群中有街、道中有弄,是個堆疊鄰里、往來密切的豪華版眷村,商店、小食和雜貨電器行。
即將逝去的老生活味兒
當你說羨慕住這裡人的生活味,不一會兒,三年過去,該說幸還是不幸,春夏秋冬,如今,靜安別墅到張園,石庫門建築群通通要重建為商業使用,模仿成功的新天地和田子坊,舊的居民遷出,新的住民移入,我想這才是王老師最大的感慨,物是但人非。
不過,房子畢竟是留下來了,五十年石庫門的變化,一百年的物換星移,不用說遠,就看短短這三四年,小店一間間消失,一間間的換名,喔,幸好「弄堂小餛飩」還在,最好吃、最便宜煮得極好的細麵,六塊一碗,除此,能拆的都拆了。
我們只能想像王老師描繪的老上海,他們對人的富麗堂皇、與待物的滋味,那些在細緻裡展現的風華,幸好,果然四季,不隨著上海的快速停止它們維繫個老克拉,抵達時已初秋,夜涼露水多,很適合上海的天氣,畢竟,又回到四季。
復舊 念舊的上海四季
跑得快,越不能忽略那些被撞倒的人,都市需要幾個被遺棄的空間,收容替大家留守的人。我在四季,領略了內在的靜止,它用鬆緩的步調,保持格調,自外於衝忙的世界,一貫的遺世,體驗到的是一種其他酒店普遍缺乏的靜謐和安心。舊的再久,也不會消失。
上海四季介於復舊與求新中,沒有大張旗鼓的催促新房型,反倒是盡心維護散發經常保養的老氣味,這是沒有時間不能累積的,反覆的擦拭,一遍遍的打磨,尤其是人,需到一定時間的累積和恆心,才有所謂的真誠。叫安心。
老顧客就有老員工,或者說,老顧客需要熟面孔。幾天下來遇到可愛的四季人,每個人都要你relax,慢慢來,用最平和的語氣,好似說,世界不會遲緩,也沒有無盡的悲傷,想想的確,原來是人的氣味。隔天,國際金鑰匙的禮賓主任,帶我們到武康路走走。
兩邊的梧桐把時光停滯在1925,真實生活的氣味,並沒有改變,把記憶保留下來的方法,是加了新的詮釋:小巧的選物店、設桌椅的洋菜館、近開張的簡潔日式咖啡,老房子承載一貫的悠緩,自成格調,原來是人幾代以來沒有不同,嬉戲的青少年、睹物思情的前輩、成群結隊的自拍者,只是穿著有點不同,和相機的款式,輕薄。
不過,因為武康路的厚重,每年舊地重遊,不用更多的故事也能天衣無縫,從金鑰匙身上聽到的野史,內斂,他小心翼翼的幽默,分寸間的輕描淡寫,代表酒店的水準,談吐與學識。玩品味到後來一定是外低內奢,舉手投足間什麼是教養,富要幾代,才能夠舌吐象牙,經營酒店要多久,才能在儀式裡顯出人味,最難。
真實 深刻 的周遭體驗
四季有許多特殊的安排,隔天我坐著酒店安排的吉普老爺車,從街頭、導覽地方精采人物、看看老樹,看看車子從小巷子鑽進上海最平常、但又最不尋常的生活姿態。
泥牆,對峙象棋的兩老,古貨雜物店的主人,兩三串葡萄細小的水果攤。從曲巷裡出來,我好像看了一齣戲,一個精心佈局的劇場,排練千年以上的肥皂劇時代劇,只是演員自然生動些。
以它這高端的酒店品牌,卻四處帶著遊客們life,旅途中,還帶我看去了復興公園、一個再庶民不過的地方,說要看大媽舞,中午時分,竟還略顯失望說怎舞團少了許多呢。
以前看大媽舞的以嘲笑睥睨居多,但瞧他們認真而嚴格的執行舞步,搭配歌曲還有一兩個樂器,節奏感好,團隊默契很重要。我想掀開「笑點」,發現他們內在的炙熱,公園,或許是個避風港。
下午一場小籠包課程,太有趣,真請來粵菜館大師傅,訓練學徒般,從揉麵團開始教講。自覺很簡單嘛,包餡,有什麼難。
但首先,單要桿攤一張橢圓的皮,就是不可能的任務,粗細厚薄,什麼形狀都有無論如何就不會是圓形。但就算把皮揉好了給你又如何?要把餡料包進一張方寸五公分的極小面積,你才知道自己的手有多麼笨拙,從懷疑感覺統合能力、最後質疑起智商,兩個小時,一顆勉強合格的小籠包都無法,那真是……嚴重打擊自信心。
最後還是吃了師傅的包的。也從此對價錢,貴與便宜,有了截然的想法。
小籠包是是技術,是藝術,是想法。全世界小籠包都一個樣子,可吃起來十萬八千,決戰方寸,總要吃了才知道。四季酒店住過幾天以上,才知道。笑容大家都有,親切感容易計量,要比澎湃的菜餚,有錢就辦得到,但,但我偏愛在內心擊掌彼此對世界的秘密分享,幾天下來,我跟四季,也有了共同的想法。
雖然上海四季酒店周圍無數的購物中心,人潮熱鬧多,但我喜歡待37樓高的行政酒廊對比一份安靜,看窗外,好似圓頂巨蛋的星巴克,與密密麻麻紅成一片的張園建築群,只有心理默默喜歡這種新舊共存的對比,一個城市魅力之所在。
食在雀躍 四季美味
當晚在牛排館,主廚在每道傳統中變化:虹吸原理的濃湯,加熱後冲泡上層的蔬果草葉,再回流到底下保溫,視覺上滿足,口味也清澈濃郁。
熟切的烤威靈頓牛排後,精采好戲上場,倆位廚師雙手聯彈,用桌面當畫板,巧克力馬卡龍砂糖提拉米蘇……當顏料,當場揮毫,即興演出,一幅意識流造景,好吃,秀好看,滿足的一餐。當晚的桌面精采,但燈光太暗,無法把輝煌感表現出來,可惜。
三天的吃遍四季。咖啡廳的早餐自然很豐盛,比較驚奇的是現打蔬果汁與我最愛的道地麵食,三四種麵條各類蔬菜和澆頭,儘管已經晚起,還是趕到吃它的一大碗,熱燙,爽。
四季軒本是粵菜餐廳,現在融入本幫的特色,截然倆種菜系混合,吃下來一點問題也沒有,反倒與本幫的赤,與粵菜的沉,上海的濃厚,與廣東的薄閃,形成很好的味覺對比,跟酒與茶,本桌上也不衝突,酒助興,烤乳豬配西班牙白酒挑出茉莉玫瑰香,茶餘韻,紅燒肉配鐵觀音,觸覺在嘴巴裡彈跳,全不膩口。
我想到石門一路以西到泰興路南端四季酒店側邊的張園,攝影師帶我們望進去一幢幢石庫門住宅映入眼簾。
紅磚青瓦,本來是英國商人的庭園,被張姓商人買下到1894開發了60多英畝,變成中國迪士尼樂園。裡面蓋了中國最高建築安塏第Arcadia Hall,依此為中心,舉辦了有魔術、劇台、遊樂場、電影院、熱氣球等表演,再興建各式餐館,當時最流行的都在張園,每日車馬盈門、裙屐滿座,三教九流。
身為上海熱點,安塏第門前有廣闊的大草坪,可容納數千人,當然得好好利用,動不動舉辦百人演說,千人集會。
據記載,幾場壯闊的大型活動,有1901年反對俄國帝國主義千人聚會、1913年宋教仁萬人追悼大會、1915年反對中日二十一條,禁菸運動、剪辮子大會,也在這裡發起,後來還有公民廣場形式的論壇出現,每週固定一兩個下午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裡自由演說,高談闊論,管它底下有沒有觀眾。
淺薄地知道這段故事,歷史的層次感頓時出來,配四季軒的這幾道菜,更是澎湃有餘,大塊的土地容易哀傷,但更多是哀傷後的昇華,吃到最後,是真正的喜樂了。
地址:中國上海市静安區威海路500號
網址:https://www.fourseasons.com/zh/shanghai/
撰文:萬岳乘 圖片提供:上海四季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