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殘酷淬鍊後的精彩 ── 霸氣演奏天后陳毓襄

推開史坦威鋼琴中心的玻璃門,穿著天藍色緞面旗袍的國際鋼琴家陳毓襄神采奕奕地和我們打招呼。寒暄幾句後,她很快提出對本次專訪照片的想法,並站到史坦威頂級鋼琴SPIRIO前,擺了幾個姿勢徵詢意見。身上緞面布料的光澤與平台鋼琴琴身反光相互襯托,而陳毓襄高挑的體態與充滿個性的眼神,氣勢可一點也不輸給那架集頂級工藝於一身的SPIRIO。

攝影:吳偉祺
熱愛展現自己的陳毓襄,天生屬於舞台。她笑著說:「我只要站在舞台上,開關就打開了。」不僅鋼琴演奏,她也投入品牌代言、演講、教學,擁抱各式各樣不同的聚光燈,可說是全方位的當代音樂人。陳毓襄一點也不排斥這些演奏以外的機會,認為精采的生活經驗能夠豐富她的藝術精神;然而即使工作繁忙,她仍堅持鋼琴家的功夫,每天練琴不輟。她似乎總能將挑戰化為能量。
這種轉化能力,或許有一部分來自天賦與性格,另一部分則來自年少時各種「過關斬將」的磨練。

圖片提供:陳毓襄
陳毓襄12歲時,獲全美50州少年組冠軍,3年後更榮獲青少年組冠軍,創下美國同一人獲得該比賽少年組與青少年組冠軍的紀錄。
1990年,陳毓襄19歲,第一次參加國際鋼琴大賽。她回憶起這段經歷,畫面仍歷歷在目,那是嚴苛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三階段淘汰制相當漫長,如果順利晉級,總共要花上整整一個月,對體力與意志力都是極大考驗。
當時,許多參賽者有國家團隊支援,例如日本參賽者眾多,因此派了老師、媒體隨行,陳毓襄卻提著一只皮箱,隻身抵達莫斯科,獨自面對比賽壓力。令她驚訝的是,第一輪120位參賽者中,竟然有4位因為太過緊張,連舞台都走不上去,宣告棄權。
最後,陳毓襄終於成為進入決賽的12位選手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東方面孔的女鋼琴家。雖然最後沒有拿到名次,主辦單位仍特別頒給她一座「最佳女士獎」。
或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這樣誤打誤撞踏上征途,卻培養出陳毓襄的視野與膽量,從而得以承擔演奏生涯的各種艱辛。
而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得獎紀錄,便是在1993年以最年輕參賽者之姿勇奪波哥雷里奇鋼琴大賽桂冠,這可是獎金高達十萬美金的比賽!不過,比起高額獎金,更珍貴的是,傳奇鋼琴家波哥雷里奇本人盛讚陳毓襄的琴藝好得令人難以置信,此後,鋼琴家夫婦不僅親自指導她,並時常共同舉行音樂會演出。
「演奏家面對的壓力,外人是難以理解的。」
她解釋,國際演奏家經常獨自一人旅行,生活中有太多不確定感,適應力和應變能力是第一個問題。再者,演奏者需要超凡的堅強心靈,不論生病、感情受挫、和主辦單位起爭執,遇到各種狀況都不能被打倒。
因為身體狀況和情緒會透過表演非常直接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無處可躲。「這就是所謂演奏家的修行:要將孤獨轉化為靈性的財富,將挫折轉化為挑戰,將殘酷的舞台轉化為冒險旅程。」

圖片提供:陳毓襄
陳毓襄優遊於冒險旅程之中,最刺激的莫過於臨時代打的通告。一次,經紀人早上急忙通知當晚有一場在溫哥華的演奏,原本安排演出的鋼琴家臨時無法出席,需要請陳毓襄幫忙。人在紐約的她只得趕緊抓件禮服衝去機場,下了飛機直奔演奏廳,連練習的時間都沒有。然而,這種「推到極限」的狀態,正是成長的最佳時機。
(請轉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