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大丈夫 ▊舌尖上的奢華
拜網路社群軟體的發展迅速,人與人的互動交流進入一個不一樣的境界與思維。現在人們習慣把自己享受過的好東西與其他人分享,不管是用過、吃過或者是喝過都不吝嗇給其他人知道,其出發點或許只是一個分享的念頭,但也有一部分人是虛榮心作祟,想要看到這些分享文章照片的人羨慕自己,不知不覺中人們正在一步一步迷失,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是餐餐美酒佳肴嗎?或者是每頓飯非要米其林餐廳不可?我常常跟朋友說,自己的舌頭是不會騙人的!喜歡的味道已是深深地烙印在記憶中,但自己往往不知道罷了。
勿忘初衷不跟風
每每在眾多日本酒同好的FB中,都會發現一般在市面上很難得見到的夢幻逸品,這些就算在日本當地也是可遇不 可求,這些酒的好壞與否先不用急著去作評價,但他們都有一些相同的特點;不是數量稀少難以入手、就是單價高,如果僅憑價格的高低就去對他們指三道四的話,又顯得自己肚量狹小。
其實當我們看到同好分享的照片時,心中確實會有多少惆悵,想著為何他們餐餐好酒又為什麼我喝不到等眼紅之詞(說實在的,誰不要喝十四代等銘柄)。但回過頭想想,這些需要是否已超過自己的需求,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果多是附庸風雅後的結果,是不是會忘了原本想要的.或許每個人的需求不盡相同,有的人往來談笑皆鴻儒,所以對食飲的要求一定要是名店珍饌!
在一頭栽進日本酒前,我最愛的是烕士忌,不管是拿來品飲或是拿來收藏,每年花在買酒的費用可能比一般上班族的薪水還多。但說實在的每每看到這些酒時,其實已過了想要開來飲用的階段了,一來可能是捨不得(太貴了),二來是看到酒標上的年份,心中就充滿了敬意。心想酒瓶中的每滴液體都比自己的年齡來得大,自己的舌頭是否有能力去驚馭他,在沒有把握可以了解每一口飲入的酒之前,決對不會把他們開來飲用。
尊重舌頭的需求
後來在日本酒的世界中發現一切都不是自己所想的,在日本酒中沒有所謂的年份比較高就比較貴這種事,其價格大多為市場機制決定(或許也有些人為炒作),酒造是否有得獎和名氣大小、酒的數量、杜氏的名氣、使用酒米及是否為百大名水所釀等,這些在在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價格的因素。但我個人認為酒得獎與否和名氣,也無法證明這酒是否適合自己飲用,畢竟有時評審的口味和消費者並不一定相同,他們充其量可以作為品質的認證。
至於酒的數量,這也可以是人為所操作,杜氏手法確實影響酒體的風味,但如果要說他會影響多少酒的售價,我個人在想,影響成分可能也不多。酒米和用水成本都是可以確實量化,但總總因素來看,日本酒的市場中,人為操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是以日本國內售價來看,例如有的大吟釀一瓶一千五百日圓,但有的要三萬五千日圓)。
說實在,有些銘柄跟自己在車站中買的一千日圓的酒喝起來,真的還不相上下!
飲不厭精,講求生產所用的原料,再加上杜氏的傳統技藝及手作品質,這些原素都會昇華成為人們味蕾的感動,但舌尖上的滋味會漸漸成為文化的符號,跳脫人們在虛擬的框架,成為自己專屬的記憶。外在的影響或許會暫時讓人迷失,但自己內化的需求本領會將走偏的味蕾拉回來,飲用日本酒的本領不在於酒本身的價格,也不在於他是什麼銘柄,而是口中的每滴酒液帶給自己是什麼享受,尊重舌頭所發出的需求,奢華的味道不是以金錢來衡量,而在於味蕾的享受進而帶來身心的滿足。
有時候以平凡謙卑的心情的去品嘗入口的珍釀,才能得到奢華的滿足。
潮人物提醒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Gavin
![]()
少時嗜喝洋酒,中年後漸感清酒才真正對味,因而一頭栽入日本酒研究的世界,曾親身拜訪數十間酒造,並投入日本酒在台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