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大丈夫▊沈醉「生」活

只要一到每年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四凌晨,不管在世界哪個時區的紅酒愛好者,都一致在等待過午夜十二點的那個瞬間到來,因為這個時刻就是薄酒萊新酒的法定開瓶日。
有人會問,為什麼只有在這個時間後才能開瓶,難道不能提早或延後嗎?其實這個新酒上市的規範才是令人讚嘆的創舉,並且在行銷上賦予它嘉年華會的意象。而更妙的是這項傳統的開始,只是一九三八年在當地的小酒館及餐廳秋天供應剛剛發酵成葡萄酒的當地產品,給愛湊熱鬧的酒客。進而在幾次的修訂中才在一九八五年改為現在全球一致的時間,雖然可能新酒早就釀好,甚至已經運送到全球各個進口國,但在行銷手段的運作下,全球薄酒萊新酒愛好者都會耐著性子等待開瓶的鐘聲響起。
初榨的清新
在喜愛日本酒的同好中有一群人是鍾情於「生酒」的。從字面上可以略知一二「生酒」的含意,他可以說是酒造中的初榨,在過去本來只能在冬天出荷(在日本的地酒文化中,其實真正可以釀酒的期間只有在氣溫低的秋末和冬天。而因為現在釀酒的設備精進,一些大的藏元已改為電腦控制的機器化釀造),但現在因為冷藏的技術發達因此可以在年間也都可以出荷。
「生酒」是剛出桶的酒液,他通常不入火,不割水(入火為加熱殺菌,割水為加水稀釋),所以酒中的酵母及各種微生物都還是有可能相互作用,讓酒的風味改變。生酒之所以有一群死忠的擁護者,大都是因為它的酒體較為清爽清新,香味多為奔放甘甜。這種清新甘甜的風味常常讓飲用者有種在潺潺溪流中享受著迎面而來徐徐微風般地涼意。
就是因為它獨特,所以在運送存放的條件也就為嚴格。酒造在出廠前都會在瓶上標註冷藏限定等警語,為的就是確保瓶中珍釀的味道和香味是他們想要提供給消費者的。
變化不等於劣化
飲用像薄酒萊和日本生酒這類的新酒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趁新鮮飲用,如果開瓶後就要儘速喝完。以生酒為例,它的保存條件就是為了使其風味保存在一定的水準上,不讓環境溫度使酒本生的酵母和其他的微生物活躍再作用,以至酒體本身的風味失真。
開瓶後如果沒有飲用完畢,一定要放回冷藏庫保存(雖說是冷藏,但酵母也可能在低溫下再作用,讓生酒風味變化),但生酒變化是否等於劣化呢?在我看來可能也未必,因為生酒的酒體雖說為清爽但不似吟釀酒般地圓潤,對有些飲者會覺得太強烈,不是那麼好就口,那或許就可以讓開瓶後的酒蓋起瓶蓋放在低溫冷藏庫讓瓶中的酒液再作用,有時候可能因此發覺一種更好且適合自己的風味也不一定。
以薄酒萊每年新酒上市的風潮來看,如果日本「生酒」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操作市場的話(同樣是以新酒的角度),或許在日本酒市場也可以造成一定的效應。但單單就以日本酒造對「生酒」運送規範的吹毛求疵來看,可能這種全球性的一致行銷活動短期間不太可能。
或許可以自己在台灣找一些「生酒」同好,以合乎日本的運送規範下進口來台灣,辦一場全「生酒」的日本酒趴,相信一定會很有趣。也可以在炎炎夏夜為一些酒控找些活動,讓每個人都可以沈醉「生」活中。
潮人物提醒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Gavin
少時嗜喝洋酒,中年後漸感清酒才真正對味,因而一頭栽入日本酒研究的世界,曾親身拜訪數十間酒造,並投入日本酒在台推廣活動。